首页 > 健康 > 正文

我打验证码赚钱 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及存在问题分析


更新日期:2016-06-30 07:26:03来源:网络点击:529793
作者简介:
吴婷婷,女,汉族,江西赣州人,硕士研究生,江西师范大学,研究方向:产业发展与政府规制。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数千万的农村转移劳动力为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建设贡献了巨大的力量,积累了难以估量的财富。而对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也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出现进入了新的阶段。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和农民大国,农村劳动力所需转移的规模和面临的压力是很大的。农村劳动力向外转移,受全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和政策、体制的制约,所以其所呈现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也十分鲜明。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转移;特点;问题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
1.波动性较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规模、速度和方式因受政策和体制以及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呈现了较大的波动性。上世纪80年代,飞速发展的乡镇企业解决了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渠道。而到90年代,受扩张财政政策和内需增加的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有了新的发展,转移的渠道实现了多元化。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服务于扩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城镇化建设以及治理生态环境等行业。近年来因城市就业形势的恶化导致下岗工人不断增加,且企业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以及农村劳动力自身素质较差、普遍缺乏技能,使得农村劳动力难以在城市就业,更多的劳动力选择了回到农村,从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进程受影响。
2.兼业性明显
1978年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有农业产业间转移、产业中地域性转移、跨地区跨产业转移等多种多样的转移形式。陆学艺把这些形式形象地总结为三种:“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离乡不离土,离乡不进厂”、“离土又离乡,进厂又进城”。“土”是个产业概念,指土地和农业,“乡”是个地域概念,指农村。截止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乡镇企业为主体、以小城镇为依托的农村商品经济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得以通过“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 的方式实现非农就业。而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得益于城市工业化的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模式是“离土又离乡,进厂又进城”,以声势浩大的“民工潮”为标志。
现阶段,尽管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渠道多样化,转移的数量不断增加,但绝大部分的转移者没有完全脱离农业,具有明显的兼业性。据有关资料表明,实现非农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只有13.6℅完全放弃或部分放弃承包地,其余并没有推出承包地的经营。一部分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下班之余兼顾农业生产;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属于农忙时务农、农闲务工或经商的季节性转移。农民是集体土地的所有者,他们不愿意也不舍脱离土地,与农业保持着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由于城乡二元体制的存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这一特点在短期内是很难改变的。程名望认为这一特点决定了农村劳动力难以成为城市就业大军中的“正规军”,也阻碍了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农村的城镇化。
3.自发的短期流动
在我国广大农村,市场信息匮乏、体制不完善,大部分农民是自发地外出打工。据有关部门的调查,大约90℅的劳动力是在外地工作的亲戚朋友的介绍下或者别人的示范下外出打工实现就业,其中并没有政府等相关部门的参与。同时,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基本都是家庭部分成员个人的转移行为,而不是全家的永久性转移;且大部分劳动力都不在城市长期停留,只是短期的流动性就业,主要是为了获得比农业经营更高的货币收入。因此,农村劳动力回流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的问题
1.劳动力市场不完善
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需要完善的市场体系和流畅的市场信息来支撑。对于一个成熟的城乡劳动力市场而言,流畅的信息、较低的交易成本以及良好的规则和秩序是不可或缺的要素。现阶段,虽然政府在加强组织协调与引导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也有一些中介服务组织在参与,但是由于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导致信息不灵,农村劳动力都是自发地、盲目地进城。同时现有的劳动力市场缺乏组织和规范,无法为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提供有效的实质帮助。现今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主要依靠社会网络关系,受市场机制的调控作用较小。
2.制度制约问题
相对于我国农村庞大的人口基数来说,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规模还比较小,而且绝大部分在非农领域实现就业的转移劳动力仍在城市中“漂泊”,像“候鸟”式地来往于农村与城市之间。脱离农业并在城镇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拥有城镇户口且在城市居住,还需要被纳入城镇社会保障的范围,只有在满足这些条件时,农村劳动力才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转移。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大部分没有完全脱离农业而迁移,因此不能算是真正的迁移。制度性制约是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不彻底的根本原因,其中,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最大约束。传统的户籍制度壁垒使农民难以获得城镇户籍,产生了一系列诸如子女教育、医疗保险等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另外,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在21世纪已经不能适应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的发展要求,在制度上滞后于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进程。此外,我国的法制建设比较滞后,转移出去的劳动力是城镇中的弱势群体,拖欠工资,劳动安全缺乏保障等现象经常发生,所以他们的权益要得到法律的保护。
3.农民文化素质与劳动力需求的结构性失衡
朱农在《中国劳动力流动与“三农问题”》一书中经过实证分析发现,大部分农村劳动力并不是在城镇的正规工业部门就业,而是迫不得已在城镇的非正规部门低水平、低层次地就业,做的是城市人不愿做的苦、脏、累、险的工作。他认为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分割性是主要原因。但从农村劳动力自身角度看,文化素质较低是主要的原因。长期分割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城乡劳动力素质的差异,加上农村教育投入不足,使农民的文化技术素质大大低于城市居民水平,所以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只能局限于劳动强度大的简单劳动。随着改革和发展的深入,城市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发展面临转型,逐步向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变,这提高了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农村劳动力在缺乏技术和文化知识的情况下,随着就业空间的缩小和竞争力的减弱,面临着就业的困境。这种结构性失衡也是出现“民工荒”的根本原因,不是缺乏劳动力的供给,而是所需劳动力与农村劳动力在条件上不匹配,现有的农民工不能胜任这些岗位。
参考文献:
陈锡文.中国农村改革30年回顾与展望.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2.
陆学艺.三农续论:当前中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研究.重庆:重庆出版社,2013,5.
程名望.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机理、动因与障碍.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4.
徐菊梅.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与问题分析.农村经济,2003,5.
张安良,金彦平.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宏观经济管理,2010,:30.
朱农.中国劳动力流动与“三农”问题.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相关:

周科竞:创业板坍塌或在一夜之间昨日创业板带领股市冲高回落,而这种回落或不再是小规模的调整,而是整个创业板行情的终结。本栏以为,新股没完没了的只涨不跌,最终必然让创业板难以承受,作为保护IPO的重要功臣,创业板行情已经到了丝方尽、泪始干的..

论上市公司财务预测的审计鉴证摘要:财务预测是对未来经济事项的反映,是企业管理当局根据其计划及经营环境,对未来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所作的最佳估计。财务预测信息的本质是其内在的不确定性,模糊性和风险性。财务预测审计具有明显区..

上一篇: 次级债风险全球化:中国难以独善其身
下一篇: 城市地下管网探查质量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