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正文

中外资银行经营状打一成语 况对比分析


更新日期:2016-06-30 07:25:31来源:网络点击:529790
【摘 要】笔者回顾了入世以来中国银行业开放进程以及外资银行的经营现状,分析了影响中外资银行间经营状况的因素,并指出虽然目前外资银行并未对中资银行形成严重冲击,但未来的发展竞争将是严峻的,因此中资银行应未雨绸缪,积极应对。
【关键词】入世;中外资银行;竞争;发展
中图分类号:F8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09-0067-02
2001 年12月11 日,我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多年来,我国金融领域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银行业的内部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加速进展超出了我们原有的对入世的认识和判断。入世前,国内对中资银行能否抵御外资银行的竞争普遍担忧,而目前则有不少人士对中外资银行之间的竞争现状表示乐观,认为外资银行并没有像许多人想象的那样对中资银行形成全面冲击。从表面看,外资银行确实并未对中资银行构成严重的威胁,且中外资银行间有了更多的合作空间和机会。但是,我们不能就此得出乐观的结论,特别是在民族金融业整体实力还很薄弱,外部金融环境不稳定的情况下更应充分认识到市场完全开放后中外资银行之间竞争的严峻性。中国银行业更要加快自身的改革和发展,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才能取得长期稳健快速的发展。
2001年我国入世以来,外资银行逐步进入中国,按照入世后我国银行业的开放进程积极稳妥地开拓各项业务,在资产规模、机构数量、业务种类等方面都取得了迅速的发展。
自1981年深圳引进第一家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起,截至2007年10月底,共有22个国家和地区的95家外资银行在中国25个城市设立了230家分行和79家支行;46个国家和地区的191家外资银行在中国25个城市设立了241家代表处。从资产规模上看,截至2007年9月末,中国向外资银行开放人民币业务的城市有25个,其中5个城市属提前开放;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银行机构达111家。在华外资银行本外币资产总额达到1051亿美元,占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1.9%。
从中外资银行占有市场情况来看,变动却不大。2003 年末,在国有商业银行、中资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三类银行机构的资产、存款和贷款总额中,国有商业银行占比分别是78.23%、79.065和78.63%,中资股份制商业银行占比分别为19.65%,20.20%和19.78%,外资银行占比分别是2.12%,0.74%、1.59%。可以看出,在华外资银行在中国金融银行系统中所占的比重还不是很高,即便国际金融市场再发生大的变故也不足以影响到中国金融的全局。
尽管如此,外资银行仍旧加紧其进入中国金融市场的脚步。继于2006年底花旗、渣打、汇丰、东亚四家外资银行成为第一批取得法人资格的四家外资银行之后,荷银、恒生、日本瑞穗实业银行、日本三菱东京日联银行以及新加坡星展银行也先后顺利完成法人注册。另外,还有13家外资银行获准开办网上银行业务,27 家境外机构获得QFII资格,11 家外资银行获准从事衍生产品交易。外资银行在法规规定的12项基本业务范围内经营的业务品种已达约100多个,其中新增的业务有QFII托管、网上银行、国债承销、企业现金管理、金融衍生产品、个人的财富管理等。
以上信息显示,外资银行在我国金融市场经营状况良好,并且取得一定成绩,而中资银行仍然是金融市场的主导力量。但随着金融业完全开放,更多的外资银行将加入到与中资银行竞争的各个业务领域。对比影响资银行的经营状况的各个因素,我们发现其中不乏有益经验值得中资银行向国外同行学习和借鉴,从而提高我们自身的竞争力,取得更快更好发展。
1 战略布局,定位市场
明确的发展战略、准确的市场定位是一家银行成功与否的前提之一。外资银行“嫌贫爱富”,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能取得最大利益的产品中去,以实现利润最大化。而国有商业银行承担着为国人提供基础性的、且受众面最广的金融服务,不可能像外资银行那样。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如何在高收益市场和低收益市场进行准确定位,制定发展战略是一个重要课题,是经营发展的前提。
2 核心竞争力
企业若在竞争中不被淘汰并获得持久的竞争能力,培育和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是至关重要的。对中资银行而言,尤其如此。无论是国有商业银行还是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国际活跃银行相比竞争能力还很弱:银行的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没有体现出企业组织和现代金融的时代特征,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金融的需要;金融技术不够发达,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技术含量低,不能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人力资源的开发、培育和管理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未形成一套吸引人才、合理使用人才的有效机制,人才流失仍然是各家商业银行无法回避的课题。因此,努力提升核心竞争力是各家中资银行的当务之急。
3 战略联盟
目前中外资银行间的合作,主要集中在银行贷款、国际结算、资金拆借、代理业务等方面的合作。中资银行借助网点和客户资源的优势,把外资银行先进的经营理念、服务方式传递给客户,提升了服务档次;而外资银行则借助中资银行的网点扩大影响力,弥补其自身网点过少,缩短与客户间的直线距离,从而获得更多的业务机会。
外资银行参股中资金融机构,建立战略联盟成为中外资银行的合作趋势。通过这样的合作,中资银行可以获得先进的管理和经营理念,有助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但也需清醒地认识到,外资银行可能凭借其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科技优势为客户提供高端和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进而成为知识密集型银行,而中资银行则仅利用物理网点多的优势成为外资银行向客户提供服务的一种通道。由于中资银行只能提供前端的、低级的产品和服务,进而成为劳动密集型银行。为此,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建立战略联盟中,要谨防形成对外资银行的依赖,而是要通过合作中的学习,提升自身竞争实力。
4 金融科技的力量
银行业被认为是信息技术应用较早和较好的行业之一。国际活跃银行之所以能够长期在国际金融市场立足,与其加大对科技投入,重视金融技术开发,实现金融与技术的完美结合密切相关。近年来,中资银行在硬件等基础设施方面已有相当大的投入,初步形成了各自的科技开发组织体系和较好的金融科研发队伍,具备了较强的产品创新和开发能力。但是,由于对数据集中后的开发应用以及信息的处理和挖掘方面的薄弱,制约了中资银行为客户提供高技术含量产品的能力。
5 产品创新
能否提供满足市场需要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以及根据客户的需求开发具有个性化产品的能力是衡量一家商业银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标志。然而,中资银行在产品创新方面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虽然创新的理念和意识已成各家银行的共识,但缺乏符合现代金融发展趋势的远景规划;目前所谓的创新产品多数为原有金融产品的打包或重新组合,具有前瞻性的产品还不多见;新产品开发以客户需求驱动型为主,还不能主动开发新产品引导客户消费。总之,中资银行产品和服务创新的深度和广度与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方面还有较大差距。
6 培育忠诚的核心客户
中资银行对客户的营销还停留在关系营销的层面,银企关系的根基薄弱,企业存贷款及其他业务在银行之间搬家的现象十分明显。实际上,银企之间应当是一种双赢基础上的战略伙伴关系。这就要求银行增强产品和服务的创新能力,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才能赢得客户的忠诚度。面对客户的重新洗牌,中资银行应将自己的客户目标定位在中资企业,中资银行将与中资企业一道,在国内发展壮大,到海外开拓市场,共同成长发展,实现中国民族银行业和民族产业的良性互动发展。
7 实现人本管理凝聚人才
面对人才自由流动的趋势,中资银行不仅要提高薪酬待遇,更重要地是以人为本,实现人本管理,关注员工的职业发展空间,树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只有如此,才能凝聚优秀的人才。
8 加强风险管理控制
外资银行风险管理注重量化管理, 形成了制度严密、操作标准、保障得力的风险管理体系。每一个产品在研发阶段对内外风险进行了科学论证, 因此每一项业务都有完整的规章制度, 并且对员工培训到位。产品操作标准化、业务流水化, 每一步业务操作之间既规范又衔接紧密, 避免了操作性风险。比如在个人贷款每一步流程中控制价格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 从而控制个人贷款的整体风险。依托其强大的科技力量建立完整的风险控制系统, 利用科技手段来防范风险, 如在发放个人贷款前, 电脑系统都会自动核准并打印借款人的信用分值和评定的误差。建立完善的内控机制, 利用分级授权, 业务操作全程系统监控, 前后台分离, 人工稽核等内控机制来防范风险。相比之下, 中资银行风险控制停留在手工的阶段, 建设科学的评估预警联网控制系统将成为中资银行控制风险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黄达.货币银行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黄宪,赵征,代军勋.银行管理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赫金斯.商业银行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相关:

商业银行开打存款保卫战理财设限或对抗存款流失面对春节期间的“钱荒”,各大商业银行节后打响了存款保卫战,不少银行逆市拔高了理财产品的收益热推理财产品,更有甚者为了防止资金外流,给互联网理财产品申请通道设限。北京商报记者发现,2月8日各家银行一收假立刻..

连平:存款保险制度推出后短期内冲击民营银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存款保险制度对于银行业来说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如果没有存款保险制度,银行业经营和存款人将面临很大的风险。存款保险制度将有助于防范风险和维护金融稳定,并且考验银行的风险管控能力。”武汉科..

上一篇: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政策网络分析
下一篇: TRIPS背景下的中国高铁知识产权保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