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正文

浅谈景清 关于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的思考


更新日期:2016-06-20 07:52:33来源:网络点击:497161
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贸类的专业也越来越受到高职高专类院校的追捧。《经济学基础》被列为作为教育部审定的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其教学内容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部分。通过课程学习,一方面使学生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分析方法,科学认识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另一方面逐步培养学生关注现实、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备系统和扎实的经济理论功底和应用能力,为后续其他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综合性、应用性、实践性强是该课程的重要特征。然后再实习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这是一门“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课程。学生觉得经济学枯燥无味,对《经济学基础》真门课即学不会,也不愿学。教与学本就是一对矛盾,然后这对矛盾在经济学的课堂上特别的突出,在经济学的教学过中,如何处理好难教与难学的矛盾成为教学成败的关键。
关键词: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
中图分类号:F0-4 文献标识码:A
一、《经济学基础》的教学现状
先从学生“学”这一方面来看这一问题。经济学基础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理论学科,理论抽象,甚至深奥、难懂,内在逻辑性强,学生难以消化。几乎所有学习过这门课程的学生都会感觉到经济学理论性强、公式多,与现实生活脱节。原因在于这门课开在第一学期,初入大学的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和社会观察力,对经济问题独立思考不足。因此,要让其真正理解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或实质问题,就显得尤为困难。高职院校经管类学生文科生居多,数学基础普遍比较薄弱,跨进高职院校后学生普遍缺乏对使用数学工具的学科的兴趣。经济学是一门由各种经济变量关系联结在一起的具有较强逻辑性的学科,大量使用逻辑推导、图表、公式、数学证明,否则很难真正理解经济理论的含义。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容易对经济学产生乏味、枯燥、难学的印象,甚至产生厌学心理。教师在学生缺乏学习热情的情况下,很多人也颇有挫折感,久而久之,也就缺少教学激情。使教学目标的实现大打折扣,大大影响了我们教学的质量。
再从教师“教”这一方面来看这一问题。高职院校教师很大一部分为刚从学校毕业的全日制研究生,没有企事业单位工作的经历,一走出校门就进高职院校承担起繁重的教学任务,很难有时间进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所以对教学中的重难点把握不清,对职业对课程的要求掌握不清,造成课堂教学重难点不明,理论生硬。教材内容又多是理论介绍,既抽象又乏味,缺乏感性认识的学生不能将经济学知识和现实经济生活结合起来,随之对学习失去兴趣。因而很难有较好的教学效果。另外,教学课时的安排方面由于教学课时数较少,一般院校设置 60 学时,常常在一个学期内将微、宏观内容“一锅端”。在这种情况下要完成微观、宏观经济学的教学内容,显然是很吃力的。教师为了按时完成教学计划,常常需要赶进度,教学质量难以保证。而本课程需要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咀嚼,章节之间连贯性强,前面没有掌握,后面的课就听不懂,学习的积极性就会下降。如果课时多一些,教师可以给学生多上一些习题课,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讨论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是大有好处的。
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的方法
精选教学内容,讲究够用为度
对于高职类学生而言,《经济学基础》的教学内容没有必要追求大而全,与其硬性地将很多内容一股脑塞给学生,而消化不了让他们觉得即使自己努力了,也依旧学不好这门课程。不如将教学内容根据后续学习的需要进行精简,所在本学期在教授这门课时,我认真的对教学内容作了精选,将讲解的重点放在微观经济学部分,因为这部分内容最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且在以后的学习中运用得较多。而对于宏观经济学部分,则把教学目标定在“让学生了解如何衡量一国经济运行的状况,在平日生活学生中能够了解现行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会带怎样的影响就行了。即使是微观经济学部分,也只要将重点放在价格理论、弹性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厂商均衡理论及市场失灵部分,对于要素理论和一般均衡理论则予以淡化。
丰富教学方法,讲究多样有效
《经济学基础》虽然是纯理论课程,但是如果只在课堂上讲,一味的灌输原理、图形和公式推导只会使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严重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带来非常差的教学效果。真正的学习过程,承担主要角色的不应该是老师而是学生,因此,经济学教学过程中,要非常注重方法的选择,尽可能的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释放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几种教学方法,我觉得在经济学的课堂上也是挺有效果的。
1.启发式教学
在教学中,通过提供背景材料设疑、质疑、启发诱导、补充完善,协调督促,使学生完成思考问题、生成思路,完成论点的过程,使学生“亲其师”、“乐其学”,在教学中成为主动积极的参与者。例如,在讲授“稀缺”、“选择”、“机会成本”这几个概念时,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拿来读大学的三年青春岁月——这一稀缺资源,进而按照“资源的稀缺性→如何选择→又放弃了什么→最终带来了怎样的机会成本”这样的思路去一步一步引导。
2.是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是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兴趣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理论与实际联结的桥梁,《经济学基础》这门是非常适合采用这种教学方法,也是我在平日课堂中用的最多一种教学方法。经济学有300年的历史,经典案例也不少。但是教科书上的案例一般都比较沉闷,不够生动有趣,我的选案例的原则是尽可能的贴近生活,所以,常常通过案例指导学生运用经济学的原理解释我们的现实生活。像是将弹性理论是,我们用到“谷贱伤农”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是不是现实生活中每一种商品都可以采取“薄利多销”的价格策略。在讲解通货膨胀是,讲了网络上的蒜你狠、豆你玩等,也讲了在08年时,口袋里装10块钱坐飞机去津巴布韦,飞机一落地立刻就可以变成千万富翁,等等。
3.提问式教学
这种方法是在理论授课之前,提出问题,让同学带着问题来听课,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听讲。看似非常简单的一种方法,但是,想要达到预期的效果,对提出的问题必须要进行一定思考和选择。我认为选择的原则也是尽可能贴近现实生活,能真正掉到学生的胃口,让他好奇为什么会有这样现象,进而认真的去听课。像是我在讲成本理论时导入问题就是“为什么牛奶是方盒的包装而可乐是圆柱型的包装呢?”,“问什么出租车司机总在六点换班?”,在讲市场结构时问道“为什么高尔夫球场都是会员制的?”这些问题能很好的调动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主动的融入课堂学习中来。
4.游戏教学法
通过课堂的互动游戏,使复杂的理论体系直观化,以游戏的形式代替简单的说教。比如在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性教学中的游戏设计。选出一个小组的成员6~8人。每人准备3个纸条,在纸条上写上三种水果的名称:梨、苹果、橘子。每个学生根据个人的爱好,写出效用的大小,效用最大写3,第二大的写2,效用最小的写1,每个学生的偏好不同,因此效用的选择也不同,这样每个学生都得到了6个效用。交换开始,每个学生都可以拿最低效用的水果去换高效用的水果,一次交换结束,请学生报出效用总数。得出的结论:不通过生产过程,只需要市场交换就可以使每个人的效用得到提高。
关爱学生,讲究师生友谊的建立
提高经济学基础的课堂教学质量不仅要在课前认真备课,课堂上有效组织,还要在课余时间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生活,努力与不同层次的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和长期的友谊。高职学生虽然学习基础差、学习兴趣不浓厚且自律性不强,但他们也有可爱和可取之处,也希望能够得到老师的关心和重视。在与学生平等的前提下,关心爱护尊重学生,积极与学生建立友谊可以间接帮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也只有学生喜欢你这个老师,他才会在课堂上与你积极配合,上课的效果才可以顺利实现。

相关:

地勘企业管理中财务预算管理的作用研究摘要:预算管理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应用,它可以很好的满足企业市场发展的需求。只有企业对预算管理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和认识,才能很好的实施预算管理,进而保障企业的发展目标得以很好的实现。本文从地勘企业管理中财..

关于企业整体搬迁项目的税收筹划摘要:本文以举例的形式阐述了企业政策性搬迁或非政策性搬迁情况下税收的差别,以其对有搬迁项目的企业有所启示。关键词:政策性搬迁;非政策性搬迁;相关税负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目前企业搬迁分为政策..

上一篇: 浅谈昆明市城中村文化建设
下一篇: 新型工业化视角下之湖南省能源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