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正文

流菊花茶怎么泡 动性风险管理新策给商业银行提出新要求


更新日期:2016-06-20 06:56:47来源:网络点击:496503
2014年2月,中国银监会发布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针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提出了新的监管要求,自2014年3月1日起施行。商业银行将按照监管新标准,进一步完善限额体系,提高应对流动性风险的能力,促进业务健康发展。
2014年3月1日起,《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开始实施。该办法从治理结构、政策策略、计量监控、信息系统等方面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了流动性风险监管、监控指标体系,对中国银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
出台新标准
国际金融危机后,各国监管机构对流动性风险的监管空前重视。中国银监会于2009年发布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指引》,该指引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体系、方法、技术以及监督提出了原则性要求。2011年初开始,银监会根据巴塞尔协议Ⅲ和我国银行业发展现状着手起草《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通过网站公开征求意见。2013年初,巴塞尔委员会发布《流动性覆盖率和流动性风险监测标准》,确定了流动性覆盖率指标的全球计量和监管标准。2013年6月份,我国银行间市场出现“钱荒”,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问题引起各方重视。在日益迫切的呼声中,《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于今年初正式颁布实施。该办法从定性、定量两方面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提出了要求。
一是构建完整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产品创新日益涌现,银行业务结构复杂化趋势明显,流动性管理难度逐渐加大。但是部分银行的流动性管理水平和业务规模,与其复杂程度不相符,没有建立完整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手段单一,数据缺失,很难满足当今形势下银行管理的需要,流动性安全存在隐患。为了引导银行提高自身流动性管理水平,《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提出了一些具体要求。在治理结构方面,建立有效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治理结构,明确董事会及其专门委员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以及相关部门的职责和报告路线,建立适当的考核及问责机制。在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方面,根据银行经营战略、业务特点、财务实力、融资能力、总体风险偏好及市场影响力等因素确定流动性风险偏好,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在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方面,银行应当建立现金流测算和分析框架,计量、监测和控制正常和压力情景下未来不同时间段的现金流缺口;实施流动性风险限额管理;建立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制度;根据业务规模、性质、复杂程度、风险水平、组织架构及市场影响力,制定有效的流动性风险应急计划,确保其可以应对紧急情况下的流动性需求。在管理信息系统方面,建立完备的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准确、及时、全面计量、监测和报告流动性风险状况。
二是建立流动性风险指标体系。《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明确了监管和监测指标体系,规定流动性监管指标包括存贷比、流动性比例和流动性覆盖率;监测参考指标包括流动性缺口、流动性缺口率、核心负债比例、同业市场负债比例、最大十户存款比例、最大十家同业融入比例、超额备付金率、重要币种的流动性覆盖率。
除了传统的存贷比、流动性比例指标,该办法根据巴塞尔协议Ⅲ最新规定,在监管指标中增设了流动性覆盖率。流动性覆盖率等于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除以未来30天现金净流出量,其中未来30天现金净流出量包括压力情况下储蓄、对公、同业存款的流失、偿还融入资金、贷款到期还款、拆出资金到期偿还、表外承诺的意外支用、银行出于维护声誉进行的垫款等,范围涉及表内外各项产品以及声誉风险、利率风险对流动性风险的转化。该指标要求,银行持有的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必须能够覆盖压力情况下未来一个月资产负债表内外各项业务产生的现金净流出,是衡量银行短期流动性风险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为流动性覆盖率的达标安排了过渡期,要求商业银行应当于2014年底、2015年底、2016年底、2017年底及2018年底前分别达到60%、70%、80%、90%和100%。对于监测参考指标,该办法没有规定达标标准。
由于巴塞尔委员会尚未公布净稳定资金比例的正式计量文件,因此征求意见稿中曾经出现的净稳定资金比例最终没有纳入监管指标体系。
多项措施
完善流动性风险监管体系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实施后,各大商业银行应按照监管新标准,进一步完善限额体系,提高应对流动性风险的能力,促进业务健康发展。在完善流动性风险监管体系方面,商业银行应该怎样做值得思考。以建设银行为例,一直以来,建设银行非常重视流动性风险管理工作,通过采取明确流动性风险边界,保持资产负债合理结构,搭建流动性管理制度体系,设立流动性风险限额体系,建立数据管控体系等手段,初步建立了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
一是转变思想,明确流动性风险边界。在我国银行业的传统经营活动中,贷款占绝对主体地位,资金来源主要是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和同业存放及拆借,短存长贷的现象普遍存在。但是由于国家隐形担保等因素,银行不必担心流动性风险造成银行倒闭。在经营策略上,收益性成为大部分银行的主要目标。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银行存贷利差不断压缩。由于产品高度同质化,巨大的盈利压力下,部分银行把成本较低的短期资金投向高收益的长期运用,资产负债期限缺口快速增大。在存款保险制度和银行退出机制即将建立、央行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等背景下,银行流动性风险不再遥不可及。2013年的“钱荒”为银行业敲醒了警钟。建设银行及时转变经营思路,根据自身业务特点、资产规模、融资能力,合理设定流动性风险边界,并根据风险偏好制定流动性管理策略和政策,综合运用计划、考核、价格等手段贯彻实施,主动提高流动性管理水平。
二是采取多种有效手段,保持合理的资产负债结构。近年来,建设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基本合理,持有充足合格流动性资产,大力吸收零售、中小企业存款,有效保证了存款稳定性,同业负债依存度较低;不断创新产品,提高服务水平,在业务上与客户建立更加密切、稳固的联系,有效提升客户黏度。重点发展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等长期资金占用系数较低的贷款产品,控制资产负债表外产品总量,合理促进保函、信用证以及其他贸易融资工具的发展,综合运用银行承兑汇票等工具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为了贯彻落实《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建设银行还将保持并进一步完善资产负债结构,主要措施包括:在年初制定计划时,充分考虑资产负债各项表内外业务对流动性的影响;确定存贷款计划后,扣除缴存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部分,剩余资金优先用于建立流动性储备。制定考核政策时,以存款日均指标取代时点指标,激励分支机构和业务条线提高资金来源的稳定性;增设有效客户增长等KPI指标,鼓励分行拓展客户,促进资金来源的多样性,防范集中度风险。灵活运用价格工具,通过设定、调整资金内外部价格,在合理范围内实施差别定价,引导总分行各级业务部门遵循总行流动性管理策略。
三是夯实基础,修改完善流动性管理制度体系。健全的管理制度体系是银行流动性风险的重要基础。从2006年开始,建设银行陆续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其中,《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是一部框架性文件,涵盖了流动性风险管理政策,流动性风险识别、计量、监测、控制和报告等内容;《流动性风险计量规则》规范流动性风险计量方法和程序,内容包括计量指标、动态现金流模拟、压力测试、信息披露等;《压力测试管理办法》详细规定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的目标、范围、情景、程序、方法和应用;《资金管理应急响应业务部门预案》和《流动性危机应急预案》分别规定了暂时性、局部性资金短缺和严重的流动性危机情况下的应急处置方案。下一步,建设银行对照《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的规定,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对现有制度进行修订,深化细化该办法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各项要求。
四是建立风险限额,有效计量、识别流动性风险。建立包括监管指标和内部管理指标的流动性风险限额体系,定期监测指标值变化情况。监管指标与监管要求保持一致,包括流动性比例、存贷比、流动性覆盖率等。一旦突破监管指标限额,立即采取措施确保相关指标恢复至规定限额内。
内部管理指标包括人民币超额备付金率、现金回流比例等。其中,现金回流比例限额是建设银行一项创新机制,用于建立充足的流动性储备,确保持续稳定的现金回流。自2010年开始,建设银行按照存款余额的一定比例分别设定了7天、1个月、3个月现金回流限额,每日监测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现金回流、总分行头寸等可用的现金流量,通过对资金实行差别化的内部转移定价机制,运用价格手段引导资金部门主动建立并维持合理规模的流动性组合,从而建立起有效的流动性储备资产制度。突破内部管理指标限额后,流动性管理部门将分析原因,决定是否立即采取措施,尽快使指标恢复至限额水平内。内部管理指标限额可根据市场状况、业务发展情况等内外部经营环境变化随时调整。在限额指标的基础上,陆续增加了现金净回流、流动性组合规模、货币市场价格等一系列监测指标,不断丰富、完善流动性指标体系,多角度进行分析预测。
为了检验在压力情况下银行的风险承受能力,建设银行定期开展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压力情景包括央行大幅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大量流失、市场融资能力下降等。压力测试范围包括境内分行和附属公司,涵盖集团口径本外币业务。测试报告定期报送高管层,为业务决策提供依据。
五是完善数据管控体系,提高数据质量和工作效率。为了全面、及时、准确的掌握全行流动性风险情况,建设银行不断开发、完善系统功能,以实现集中存储业务数据,为各级机构清算账户调拨资金,实时监测大额资金变动及头寸,计算监测监管指标和内部管理指标,管理优质流动性资产和融资抵押品信息等工作。在资产负债管理系统中,专门设有流动性管理模块,可以实现每日计算各个时间段的现金流入、流出及缺口、实施压力测试等功能。
由于流动性覆盖率首次引入风险框架计算规则,数据统计按资产流动性和资金稳定性划分的方法与目前按会计核算划分的传统方法存在较大差异,相当部分数据需通过采集原始信息后进行手工分类及计算,难以与银行现有系统对接。下一步,建设银行将进一步夯实数据基础,加强基层网点客户信息收集工作,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根据《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细化数据统计计量标准,开发完善相关管理系统功能,尽可能提高流动性覆盖率指标的自动计量程度,提高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为日常流动性管理提供可靠依据。
对流动性风险监管的建议
新出台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对流动性监管指标、监管方法和手段作出了详细规定,有利于推动银行风险监管的专业化程度,维护我国银行业的安全稳健运行。目前,各主要经济体的商业银行流动性监管均按照巴塞尔协议Ⅲ执行统一的监管标准。在运用流动性覆盖率指标进行横向比较的时候,除了商业银行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一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环境也会对银行流动性产生巨大影响,因此促进金融市场全面、健康发展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将产生正面影响。
首先,尽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从流动性覆盖率指标的角度看,零售存款中被存款保险覆盖部分的流失率分别3%-5%,而没有存款保险的流失率为10%,是有保险存款的2-3倍。商业银行参与存款保险计划将有利于流动性覆盖率的提升。当前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而我国由于没有保险制度只能适用较高的流失比率,被迫为这部分存款配置更多的低收益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因此有必要加快推进存款保险制度,为国内银行参与国际竞争提供有利条件。
其次,扩大债券市场深度广度,推动债券交易二级市场发展。从总量来看,我国境内发行的国债、央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等政府债券尚不能满足银行的达标需求。从收益率角度看,优质政府债券、央行储备以及多边发展银行债券等低收益资产,降低了银行的盈利能力。新指标过度依赖政府债券,违背了银行应“具有多元化和稳定的负债”的原则,特别是有的经济体政府债券的风险很高,海外机构持有过多可能导致银行出现偿付危机。监管机构应考虑设立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名录,将风险较低的政府支持的类主权债券纳入其中。同时大力发展企业债,扩大债券市场规模,弥补银行对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的需求缺口。
一般来说,成熟的金融市场体系中包括发达的债券交易二级市场、资产证券化市场、票据贴现市场、大额可转让存款市场等。银行可以将贷款、债券、票据、CD等资产快速变现以获取流动性。我国的金融市场发育不完善,上述市场的交易品种有限,交易量小,难以满足银行资产变现需求,制约了银行的流动性管理能力。2008年以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爆发式发展,其资金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周期较长,因此银行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贷款以中长期为主,占压了大量资金。债券二级资产的发展,将为银行长期资产提供变现渠道,有效降低银行流动性风险。
最后,明确法定存款准备金在压力情况下可动用。2008年,为了应对来势汹汹的金融危机,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先后大力推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降低本国货币利率,大量热钱涌入中国。为了保持币值稳定,维护金融稳定,中国人民银行多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最高时达21.5%,冻结银行资金近4万亿元。截至2013年末,大型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20%,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18%,居历史高位。根据巴塞尔协议Ⅲ的相关规定,压力情况下,中央银行明确可以动用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可计入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截至2013年末,我国银行存款余额104万亿元,按照平均缴纳19%的准备金率计算,冻结资金近20万亿元。如果中央银行能够明确银行可以动用法定存款准备金的条件和金额,商业银行流动性覆盖率指标达标的压力将大大减轻。

相关:

[面试]面试时如何用英语自我介绍 面试面试时,我们会面对形形色色的问题,而最令人哑口无言的,往往是一些最简单和最常见的题目,比如"请你自我介绍一下"。大多数应征者的反应是--我应该如何作答呢? 什么是成功应聘外企的每日英语秘笈?   其实要懂得应..

[面试]一分钟银行面试的自我介绍 面试银行面试一分钟自我介绍范文参考:   各位领导好!   今天非常荣幸能够进入贵行的面试,我叫张峰,江苏省徐州人,毕业于xx大学金融学专业。除了简历上您看到的内容,我愿意特别说一下我来贵银行应聘这份职位的原..

上一篇: 上市银行:关注资本市场平衡股东利益
下一篇: 2014年行业纪事(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