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正文

针对企业和市场小步舞曲钢琴曲 对培养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几点思考


更新日期:2016-06-18 08:38:11来源:网络点击:444286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旅游业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正在蓬勃发展的旅游业呼唤高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但从大多数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历年来的就业数据来看,旅游专业就业对口率却是非常低的。本文结合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建设,在对我国旅游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
关键词:旅游管理;人才培养质量;工学结合;差异化
一、 我国旅游人才需求现状
据国家旅游局2012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2012年, 我国旅游业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国内旅游市场继续较快发展,入境旅游市场基本持平,出境旅游市场继续快速增长。全国国内旅游人数29.57亿人次,收入22706.22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12.0%和17.6%;接待入境旅游1.32亿人次,实现国际旅游收入500.28亿美元,分别比上年下降2.2%和增长3.2%;中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8318.2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4%;全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59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了15.2%。”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呼唤越来越多的旅游从业者。我国年均旅游人次高达26亿,全国旅游行业每年新增就业人数60万,而2208所大中专院校旅游专业毕业生每年仅30万人,愿意和实际从事旅游工作的还不足15%,旅游人才缺失已成为制约我国旅游产业大发展的一大瓶颈。
在旅游人才大量缺失的同时,我国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也普遍偏低,主要体现在学历偏低,初、中、高级人才比例失衡,中高级人才明显偏少。据统计,目前全国旅游行业直接就业人员1350万,间接从业人员6350万,其中大专以上学历人才仅占20%。在全国90万导游中,中专以上学历只占一半。
二、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不能满足市场对旅游人才的需求
大多数高职院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有些学校甚至直接套用本科院校旅游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或者照搬国外的旅游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到了旅游企业难以胜任实际工作的需求,旅行社在招聘时更愿意招有两到三年实际工作经验的社会人员,另一方面有部分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到了旅游企业工作后发现实际工作与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差距过大,对工作失去了兴趣,很快就转行到其他企业去了,这也是旅游企业人才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实践环节薄弱
很多高职旅游院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在设置课程体系时“面面俱到”,课程开设详尽,但缺乏层次,本想将学生打造成一个“全才”,却实际导致学生“样样皆通,样样稀松”,因学而不专,难以胜任旅游行业的工作。
其次,实践学时所占比例偏低。学生单科实训的单项技能过于单一,缺乏系统性与连贯性,学生的实际专业能力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
再次,在校外企业实习环节中,企业为保障自身利益,会长期把实习学生固定在某个岗位,这样的实习也影响到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选择。
师资不能满足专业教学的要求
因旅游专业作为一门学科,起步较晚,师资缺乏。据了解,目前各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老师除近些年新进老师为旅游管理专业外,其中有一部分是由其他专业,如中文、历史、地理等相近学科转过来的,这部分老师,虽有的后期有过相关专业的培训,但是对旅游学科缺乏系统的了解,因而难以从宏观上去把握专业教学。
同时,近年来新进的年轻老师,普遍都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任教,大多缺乏企业工作经历,而旅游行业的特殊性就在于它是一门跟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学科,需要任教老师有一定的相关企业工作经历。
三、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
立足于本地经济发展实际,专业培养目标应为当地旅游业发展服务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只有结合地方旅游业发展实际,为地方旅游业服务,才能办出自己的特色。
以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地处华中腹地,旅游管理专业于1999年开始招生,至今已有13届毕业生,其以前的人才培养目标是: “面向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服务于旅游行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和敬业精神,具备旅行社运行操作能力和旅行社基层管理能力,主要从事客户接待、旅行社计调、导游服务、票务服务、营销服务、会议服务、旅游景区服务等岗位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但从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发现:大部分毕业生的就业还是集中在湖北省。而且因之前的人才培养目标针对的范围较大,难以体现自己的特色。因此我们经过长期的专业调研之后,把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调整为:“服务武汉,辐射湖北省旅游业发达地区,以地方旅游业发展为契机,培养服务于湖北旅游行业的人才。”并增加了《武汉地接》、《湖北导游基础知识》等服务于地方旅游业的课程。
以工学交替模式为基础,进行差异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很多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因旅游行业实践性强、经验性强的特点,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已成为旅游专业深化学生的技能和岗位实践的重要途径。
旅游管理专业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应该突出差异化的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设置差异化的专业方向
随着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新职业不断涌现,将旅游管理专业进行不同方向的划分,如可以分为导游方向、会展方向、旅游电子商务方向、涉外导游方向等。在此基础上,开发模块化的课程体系,为学生量身打造不同的专业发展方向,从而培养既有宽口径的知识基础,又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
2、组织差异化的工学交替基于旅游管理专业的不同方向和岗位群,根据企业的具体需求,通过工学交替,将每个专业方向与不同业态的旅游企业合作,具体划分为差异化的订单培养班,如扬子江国旅班——导游班、会展班;旅游电子商务班等。按照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设计工学交替的具体内容和课程体系,为企业定制人才,实现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的零距离对接。
另一方面,在教学组织上,根据旅游淡旺季的特点,采取“旺出淡归”式的工学交替模式。例如,我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经过一学年的专业训练后,在大二上学期前半学期,即春季学期的2月份——4月中旬,为旅游淡季,在学校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从4月中旬——10月底,旅游旺季,则到旅游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引入行业标准,构建以工作内容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1、引入旅游职业的行业标准,从学生工作的实际需求出发设计课程体系。
在参阅旅游职业行业标准的基础上,制定旅游专业主干课程的课程标准,通过职业标准与课程标准的对接,以职业的标准发展专业,以职业的标准指导课程建设,以职业的标准培养人才。
把导游资格证考试融入课程教学,按照导游资格证的要求设置相应的课程体系模块,结合导游资格证的考试标准,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和标准,将导游资格证的考证成绩作为课程考核成绩,实现证书考核与课程考核的一体化。
2、从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与企业合作开发课程。
结合差异化订单人才培养,按照企业标准共同研发课程标准,开发符合企业个性需求与特色的企业文化、职业素质、企业岗位培训等课程;同时将企业对新员工的培训环节引入课程,缩短学生顶岗实习的培训期和适应期,使学生基本实现从课堂到岗位的零距离融通。
另外与企业合作开发岗位实践课程,并与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教学环节融通对接,由学校、企业根据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的综合表现,颁发岗位实践证书。岗位实践证书是对学生在工学交替顶岗实习过程的考核评价,也是学生参与行业工作的支撑和证明,实现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换,提高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
3、根据旅游企业真实工作岗位的具体流程,设计课程模块
通过专业调研、对毕业生跟踪调查、用人单位信息反馈分析以及对学生首次就业岗位和发展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引入旅游企业真实工作过程,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共同构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
4、将实操性较强的课程放到企业,开展现场教学
现场教学比单纯的课堂理论教学更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有利于对学生实操和动手能力的培养,目前,我校旅游管理专业已将一部分实操性较强的课程放到了真实的场景。如在黄鹤楼、归元寺、省博、东湖等景点中,组织《模拟导游》课程的现场教学,效果显著,学生积极性也明显提高。另一方面,结合学生在企业的顶岗实习,将实训类课程延伸进企业,由专任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在企业真实的生产环境中组织实景化教学,学生边实习边学习,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情境结合,训教一体。
与校企合作单位联合培养“双师型”教学团队
一方面,建立教师到旅游企业挂职锻炼的管理制度,学校定期安排教师到企业实践,将教师实践与学生的顶岗实习结合,学生顶岗实习企业与教师挂职企业统一,学生实习时间与教师挂职时间统一,既能提高专任教师自身的技能水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促进专任教师向企业家的转变;同时也方便了对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
另一方面,聘请旅行社经验丰富的一线员工参与一些实践性课程的教学,同时聘请旅游企业经理到学校开设专题讲座,加强学生对旅游行业的认知,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通过对这部分企业兼职教师的教学培训,帮助企业专家向教学专家转变,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陈畅.提高农林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
唐永泽.以工学结合为主线构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中国高等教育,2009,
赵云霞.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政府网站

相关:

市场经济场域中企业物资供应模式与绩效评估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确立,在这一过程中,国家的宏观经济体制也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原有的物资供应也从国家统一划拨和集中采购向多种形式并存的市场..

成都市生物医药企业及产业发展探析摘 要:生物医药产业被称为21世纪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钻石产业",是我国以及成都市现阶段重点培育和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型产业之一。大力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通过生物医药产业的高端化带动成都市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上一篇: 财务报告在财务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 仨老太捡皮包主动归还 失主却说少了1.8万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