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正文

地方高校余德丞 实施“质量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与策略


更新日期:2016-06-13 08:58:33来源:网络点击:432243
摘要:“质量工程”是教育部推出的促进本科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工程。地方高校作为“质量工程”的主体执行者和贯彻实施者,在“质量工程”建设上还存在着项目级别不高、数量不多、重申报轻建设、广大教师参与建设的积极性不够等问题。为此,提出充分发挥地方高校的特色与优势、强化过程管理、健全激励机制、加强质量文化建设等推动“质量工程”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地方高校;质量工程;问题与策略
一、“质量工程”简介
2007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正式启动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这是继“211工程”、“985工程”和“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之后,我国在高等教育领域实施的又一项重要工程。
“质量工程”包括六个方面的建设内容:一是专业结构调整与专业认证;二是课程、教材建设与资源共享;三是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四是教学团队和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五是教学评估与教学状态基本数据公布;六是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可以说,“质量工程”建设都是带有基础性、引导性的项目,几乎涉及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在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方面起着龙头作用。“质量工程”的实施,对于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形成重视教学、重视质量的良好环境和管理机制,实现高等教育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二、地方高校实施“质量工程”的意义
我国的高等教育实行中央、省、中心城市三级办学体制。从行政管理角度看,凡由省、市地方政府直接管理或者以地方政府管理为主的高校都属于地方高校。与部、委属院校相比,地方高校由于生源不同、定位不同、服务面向不同、办学历史不同,因此在办学规模、教学设施、师资力量、教学管理、教育经费等软硬件条件上都远不及国内的一些重点高校或名校。尽管如此,地方高校在“质量工程”建设中却发挥着重要作用。
原因在于,“质量工程”作为21世纪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具有全局性和层次性。“质量工程”的全局性表现在它不是一个地区或者一所学校的力量所能实现的,他是面向全国2000多所高校提出的,需要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学校全员参与才可能顺利实施下去的工程[2]。“质量工程”的层次性表现在,提高教育质量不仅要有国家层面的“质量工程”,还要有地方层面的“质量工程”、高校层面的“质量工程”。国家“质量工程”建设项目主要起引导示范辐射作用,地方“质量工程”建设项目起承上启下作用,高校“质量工程”建设项目起着基础性、关键性作用[2]。地方性高校作为我国高等学校的主体组成部分,同时也就成为了“质量工程”的主体执行者和贯彻实施者。
三、地方高校“质量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质量工程实施的几年里,每个高校都能以质量工程为抓手,扎实有效地开展一些工作,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如强化了教学的中心地位,明确了教学改革的重点,形成了各自的办学特色等,但也不能忽视,目前在许多地方高校的质量工程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级别不高、数量不多。现行“质量工程”的评审标准只对本科和高职高专进行了大类区分,但对本科院校中的“985”院校、“211”院校、一般本科院校以及新建本科院校等处于不同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的院校并未加以详细区分和区别对待,这种“一刀切”的评审指标,使得“质量工程”的立项面主要落脚在“985”、“211”院校。据不完全统计,目前“985”、“211”院校获得了总项目数近70%的国家级建设项目,一般地方院校在“质量工程”建设与申报中存在明显的劣势。由于“985”、“211”院校与一般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层次定位、规格定位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导致“985”、“211”院校主持的“质量工程”项目成果难以为一般地方院校所学、所用,其受益面及示范性明显不足。
2.“质量工程”项目建设普遍存在“重申报、轻建设、无应用”的现象。“质量工程”的初衷是以基础性、引导性项目的立项建设为切入点,加大教学投入,推进教学改革,把提高教学质量工作落到实处,全面推进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很多地方高校只看到获得“质量工程”项目立项不仅可以宣传学校还能争取到相当数额的资金收入,因此,不自觉地将“兴奋点”集中到获得项目的数量及级别的目标上,而至于项目建设的如何,是否能够真正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倒成为次要目标。同时,由于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出台的监管措施也不是十分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为“重申报、轻建设”的事实创造了机会。主客观条件的双重影响直接导致很多地方高校在立项时轰轰烈烈、建设时虎头蛇尾,使得“质量工程”在一定程度上成了“面子工程”。
3.广大教师参与“质量工程”建设的积极性不够。“质量工程”的主体在学校,工作基础在于一线教师的广大参与。目前,很多地方高校的广大教师参与“质量工程”建设的积极性不够高,其中不乏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但主要的原因在于,学校在推进质量工程过程中存在急功近利思想,为争取到更多项目,千方百计集中优势资源,临时组建教学团队,对项目进行突击“包装”,而不是着眼于设法激励、调动广大一线教师参与教学改革、教学建设的积极性,且很多高校在职称评审,津贴发放、优秀人才评选中,主要考核科研成果,很少考核教学工作,尤其是本科教学业绩很少作硬性指标要求,造成广大教师,尤其是一些科研成果突出的教师不愿意投身到本科教学之中。
四、地方高校实施“质量工程”的策略思考
1.深刻理解“质量工程”的内涵,真正把质量工程放在突出位置。“质量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人才培养各要素和教学过程各环节,作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抓手,“质量工程”表现为以项目的形式,引导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所以,“质量工程”的实施不在于学校能获得多少立项项目,而在于获得这些立项项目后,如何进一步加强项目建设、实现项目目标、达到预期效果,从而提升办学水平、提高办学质量,这是实施“质量工程”的根本目的所在,也是实施“质量工程”成败的关键。地方高校要深刻理解“质量工程”的内涵,进一步重视教学工作,加大教学投入,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采用有力措施确保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把提高教学质量工作落到实处,把发展高等教育积极性引导到提高教学质量上,以“质量工程”项目为引导,进一步牢固树立质量意识、责任意识,切实将提高质量贯穿于学校工作全过程。
2.充分发挥学校的特色与优势,为争取国家“质量工程”项目的辐射面创造竞争条件。“质量工程”坚持“分类指导、注重特色”的原则,这实际上是发出了一个信号,较好地引导和促使高校坚定信念,发挥各自优势,确立个性化发展目标,合理定位,形成各自的办学特色,从而满足社会多样化的需求[4]。作为引领教学改革和教学基本建设的“质量工程”项目,相对于全国2000多所高校而言,其数量是十分有限的。对于直接面向地方经济建设主战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地方高校,虽然在整体实力上难与重点高校竞争,但在某一学科专业领域,或许颇具特色与优势。因此,在“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上,地方高校应根据学校发展的优势和特色抓好“质量工程”的顶层设计工作,结合教育部、教育厅的重要指示以及学校发展状况,精心设计各项目、各级别的合理布局,以学科优势和行业特色为主角,重点打造具有学校鲜明特色的质量工程项目,以便争取更多的建设项目。3.强化过程管理,切实发挥“质量工程”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强“质量工程”项目的过程管理,在具体措施上,可引入企业管理中的“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对建设项目实行全过程管理,尤其提倡建立“量化申报、量化中期考核、量化结项验收”的“全过程量化”管理模式[5]。在立项论证阶段,建立一整套项目评审的质量标准,确保评选出来的项目质量;在不定期检查阶段,除对各项目的建设进展情况进行跟踪、检查与指导外,还要着手建立以校质量工程网站、教学工作会议、教学通报等多种形式为主的教学基本状态数据采集与通报制度,确保“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常态化发展;在验收阶段,要重点考核各级各类项目的学生受益面和推广应用价值,在实践中是否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否真正达到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全过程量化”管理模式可以改变过去在项目管理中因数据或表述模糊,导致项目验收无凭可依,最终项目的建设效果或推广价值不了了之的局面,从而彻底杜绝项目建设过程中“重申报、轻建设、无推广”的不良现象,切实发挥“质量工程”的示范引领作用。
4.健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在有形激励机制上,一方面学校要切实落实有关教学奖励政策,引导广大教师积极参与“质量工程”,另一方面学校可尝试构建以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院教学管理工作评价为重点的教学工作评价体系,将“质量工程”项目建设效果纳入其评价范畴。根据评价结果,分批划拨建设经费,对建设效果好的项目在教学投入上予以倾斜,并对参与建设的人员给予表彰奖励,从机制上大力推进教师积极投身教学,在教学质量保障中切实发挥导向和激励作用;在无形激励机制上,因“质量”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单纯依靠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高校在“质量工程”的实施中,必须将管理重心下移,把主要的管理和监控权下放至教学单位或直接面对问题的项目研究组,把问责职能赋予这些实现教学质量提升的最重要细胞,使他们从传统的被管理者上升到管理者,增加主人翁的责任意识。
5.加强质量文化建设,为“质量工程”建设营造质量氛围。质量文化是全体师生员工在质量意识和质量工作中的共同价值观,它对全体师生员工有一种内在的感召力,能够引导全体师生员工把个人的目标和理想维系在同一个目标上、朝着一个共同的方向努力[6]。如果长期沐浴在浓厚的质量环境中,人们就会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所牵引,自觉地心系质量、关注质量、维护质量并将其转化成实际行动和自觉行为,这就是高校质量文化的神奇力量,是其他手段无法比拟的。所以,加强质量文化建设,营造追求卓越的质量氛围,有利于“质量工程”的实施。“质量工程”立项项目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可以视为“实”的建设,而高校质量文化建设则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可以视为“虚”的建设[7]。两类建设缺一不可,质量文化可以引领“质量工程”的实施,而实施“质量工程”彰显着质量文化,只抓“质量工程”不抓质量文化,学校“质量工程”建设就不可能发挥持续的功效。为此,高校在营造质量氛围的过程中,应通过不同渠道、不同方式、不同场合,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地宣传质量工程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要让质量工程的抓手意识深入到每一位教职员工心中,引导广大教职员工树立正确的质量标准,并形成质量制度,这种制度一旦被认同,就能内化为自觉抓教育教学质量的长期行为。
五、结语
提高教育质量是时代发展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十二五时期,地方高校要继续以“质量工程”建设为契机,深化改革,加强建设,共同把我们的本科教学工作和教学质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Z].2007.
[2]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高教领导参考[Z].2007,.
[3] 梁明霞.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建设之问题与对策[J].中国冶金教育,2010,:21-27.
[4] 坚定迈出提高质量新步伐——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进展综述[N].中国教育报,2008-11-12.
[5] 姚则会.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路径设计[J].扬州大学学报,2009,:28-31.
[6] 郑捷琴.教学质量管理和建设中教育质量文化的思考[J].龙岩学院学报,2008,:116-118.
[7] 张安富.正确处理“质量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几个关系[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8-11.

相关:

为客户找一款合脚的鞋在培训课上,讲师以“卖鞋”为例引发员工们对两种服务的思考。例子很简单,两位营业员都很热情地接待前来买鞋的顾客,而当顾客找不到一款合脚的鞋时,他们的处理方法就不同了。其中一位建议客户买两双鞋,热天脚要胀些,..

银行风险管理及银行公司治理研究摘要:公司治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金融机构保持稳定发展的关键要素。同时,银行的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公司治理结构是风险管理的一个基础平台,公司治理机制是风险管理最基本的机制,..

上一篇: 枕套发黄用什么洗,枕套发黄怎么洗
下一篇: 老外的卧室真实漂亮!收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