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正文

试论免费域名 改革财会制度是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


更新日期:2016-06-03 05:28:53来源:网络点击:342594
摘 要:财务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科技进步的重要表现。改革企业财会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使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顺利接轨的必然要求。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改革 企业财会制度 适应 发展需求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05-172-02
财务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科技进步的重要表现。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经济体制的转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财务制度,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要求,为促进市场经济稳定的发展,必须要对此进行改革。财政部制定颁布的《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是我国企业财务制度的重大改革,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一、改革企业财会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有的财务制度已日益显现出局限性和不适应性,具体表现为:
1.市场经济要求企业公平竞争,而我国现行的财会制度不统一、不规范,不同类型的企业存在很大差别。国营企业、集体企业、乡镇企业、三资企业、股分制企业实行不同的财务管理办法,在折旧的提取、税收等多方面都有不同的政策规定。这就明显违背了市场经济平等竞争的原则,不利于企业间公平竞争,使企业不能正常进入市场经济的轨道。
2.市场要求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原有的财会制度的模式是上世纪50年代借鉴前苏联做法,是与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的色彩。国家对制度的具体内容规定得过死过细,例如在资金管理上,把资金分为三种,即固定资金、流动资金、专项资金,且严格规定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专户存储的原则,不得相互流动使用。资金是企业的命脉,企业对资金没有灵活使用的权力,自主经营就无从谈起。企业转换机制,政府转变职能,从客观上要求改革现行的财会制度,赋予企业充分的自主权。
3.市场经济要求保护投资者的权益,而原有的财会制度,对于资本保全原则体现不够。资本保全原则通俗讲就是保本原则,按现行制度规定企业计提折旧要冲减国家资金。假设固定资产原值100万元,每年计提折旧费10万元,当年的固定基金就成了90万元。国家投资的本钱不但没有保全,却减少了。还有固定资产盘亏、报废、毁损,这完全是由于企业自身的管理问题。按现行规定,也是减少国家资金,由投资者承担企业经营管理上的责任。这样的财务处理没有体现出资金保全原则,使投资者的利益被侵犯。这就要求改革原有制度,使投资者权益从制度上得到保障。
4.市场经济要求打开国门,走向世界。会计是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我国原有财会制度与国际惯例差距太大,在成本核算、折旧方法、财务报表等许多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如我国是采用完全成本法来核算产品的成本,而国际上普遍实行的是制造成本法。同样的产品成本在国际上没有可比性。在折旧的提取法上我国一直实行使用年限法来计提折旧费,根据固定资产的有形损耗,采用快速折旧法,加速设备的更新换代。在报表体系上,我国的财务报表,很不容易被国外的投资者所理解,给他们的可行性研究带来很大困难。同时,我国的企业不了解国际惯例,影响企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进入国际经济轨道,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因此,我们要借鉴国际惯例,对我国原有的财务会计制度进行根本性的改革。
二、改革财务会计制度的指导思想
发展市场经济,同世界经济接轨是这次改革的出发点。一方面要很好地研究和理顺我国财务和会计的关系,向国际惯例靠拢;另一方面要注意结合中国国情,不求一蹴而就。
1.改革财会制度要适应深化改革的要求。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在新的经济体制下,国家将主要运用间接调控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控。财务会计制度必须要满足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对财会信息的需求,以便于国家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对财会信息进行分析和汇总利用,据此对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作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为政府转变职能提供保障。
2.改革财会制度要适应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客观要求。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企业日益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客观上要求企业能够自主经营,自主理财,独立核算、灵活自主地进行财务理财。会计核算一改过去事无巨细、一统到底的财务会计制度,同时消除了原有会计制度中各行各业之间的差异,遵循统一核算的标准,建立公平竞争的环境,为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3.改革财会制度,既要体现中国特色,又要借鉴国际惯例。我国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结构,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制定我国的财会制度时,不能离开中国特色的社会经济环境和经济机制,片面强调财会工作的共性,而是既要适应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要求,又要与国际惯例相协调。
三、改革后的财务制度的主要内容比以前的财务制度更能适应市场发展需求
财务会计制度的改革不是简单的增增减减,而是模式性的转换,首次颁布了《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从1993年7月1日起,各种类型的企业均实施新的制度。《企业财会通则》、《企业会计准则》在内容上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与过去的财务会计制度比较起来有六个大的突破:
1.对所有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进行了统一规范。过去的财会制度是按不同所有制形式和不同组织经营方式分别制订,各部门、各行业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了统一的规范,着重于三个方面的统一,即统一全民、集体、私营和外商等不同所有制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统一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承包、租赁等不同组织经营方式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统一按国际惯例来进行财务会计核算和管理。这将有助于企业间的公平竞争,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实现财务会计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2.改革了资金管理办法。企业资金管理制度的改革是这次改革的重大内容,具体规定中有许多条款,主要归纳为两个方面的内容。从资金来源方面来看,主要是明确了产权关系,核心是建立了资金基金制度,目的是保障所有者权益;从资金使用方面看,主要扩大了企业理财的自主权,核心是取消专款专用、专户存储制度,保障企业对资金拥有充分的高度支配权。我国过去实行的资金管理办法是在学习前苏联的基础上建立起来,公有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整个财会制度体系主要是适应公有制企业制定的,国有企业资金来源是单一的,毋须在制度中明确产权关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多种经济形式并存,资金来源多元化,不同所有制之间互相投资和参与股份已十分普遍,迫切要求财会制度使产权关系明确化。围绕这个中心,建立了企业资本金制度,资本金即企业在工商管理部门登记的注册资金,通俗地讲就是办企业的本钱。资本金制度就是对资本金的筹金、管理和核算及其所有者的责、权、利所作的资本金的法律规定。具体内容包括:设立企业必须有法定的资本金,国家规定了最低数量限额,如股份制企业为1000万元,外商投资企业3000万元,生产经营性公司50万元等。资本金按投资主体分为国家资本金、法人资本金,个人资本金、外商资本金,投资者按投入资本金的比例分享收益和承担风险。将过去资金占用=资金来源的平衡关系改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清楚表明企业的资产要么属于债权人,要么属于所有者。所有者即按投资主体分为国家、法人、个人和外商等,企业的产权关系非常明确,从制度上保障了所有者权益不受侵犯。3.改革固定资产折旧制度,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我国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一直采取使用年限法,根据固定资产的有形损耗,按照用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而国际上,在提取折旧时着重考虑的是固定资产的无形损耗,采用快速折旧的方法加速固定资产的更新换代。考虑到我国的财力,不能在所有企业加速折旧法,而应采取两步的办法,首先允许在机械、电子、船舶、汽车、化工、医药、飞机七大行业实行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这两种快速折旧法;其他行业仍采用使用年限法,但在折旧年限上规定弹性区间,原来是10年,现在是5~10年,平均缩短了20%~30%。折旧办法的改革,加快了企业投资的回收,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增强了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
4.改革成本管理制度。成本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耗费,成本计算是否准确、客观,对于生产经营过程影响很大,成本如果多计,就会少计利润,可分配的利润就会减少;反之,成本如果少计,利润就增多,可分配的利润就会虚增,就会出现吃老本的问题。成本管理制度的重点是为了解决成本补偿标准的问题,也就是哪些可以作为成本,哪些不能计入成本,这也叫产品成本开支范围。这次成本管理制度的改革,着重于两个方面:一是改革了产品成本核算的方法,由完全成本法变为制造成本法。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划分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费用、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完全成本法就是将以上费用全部计入产品成本,形成产品的完全成本;而制造成本法只将前三项分配计入产品成本,形成了产品的制造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就不再计入产品成本,一次以当期销售收入中扣减,不用再摊入产品的成本中去。成本核算方法改成制造成本法,这既符合了国际惯例,又大大简化了成本核算工作手续。二是调整产品成本开支范围。成本开支范围规定了企业能够在产品成本中开支的项目,过去财会制度中的规定,很不规范,又不具体明确,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实际耗费水平,也使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混乱,这次改革对于成本开支范围作了比较大的调整,如:劳动保险费从营业外开支改为管理费用;将研究开发费全部计入产品的成本费用,有助于鼓励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开发和应用;建立坏账准备金,以备应对应收款项收不回来的损失,提高企业风险意识,以便于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改变提取大修理基金的办法,将发生的大修理费用直接分配计入产品成本;允许企业按一定限度开支业务招待费,用于企业经营活动中的正常开支,使业务招待费用明正言顺。
5.规范了利润分配顺序,理顺了国家与企业分配关系。企业实现利润按照规定依法缴纳所得税,剩余部分,即税后利润过去制度是按比例形成五种基金:生产发展基金、新产品试制基金、职工福利基金、职工奖励基金、后备基金。而新制度规定,不再形成这五种基金,将税后利润按下列顺序分配:被没收财物损失,违反税法规定支付滞纳金和罚款;弥补企业以前年度亏损;提取法定公积金;提取公益金;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同时,新的财务会计制度还规定,企业以前年度亏损未弥补完,不得提取公积金、公益金,在提取公益金、公积金之前,企业不得向投资者分配利润。这一系列的规定规范了利润分配关系。
6.采用国际通用报表体系,使财务会计信息成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对外反映企业经营状况主要借助于会计报表,表述企业在特定日的财务状况的资产负债表和表述企业在这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的收益表,连续地反映每个会计期间的企业财务状况的静态报表和企业经营成果的动态报表——收益表。按国际惯例,将企业报表改为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财务状况变动表三大表,以此来反映企业经营成果和资金增减变动情况,充分揭示了企业所有者权益和负债情况。
四、新制度的会计基本原则更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
新会计制度的实施,会计的基本原则也必须按照国际惯例,与国际会计的原则接轨。历史成本原则。历史成本是取得成本较之其他计价基础最易确定也最确凿,所提供的数据是客观的和可查证的。收入实现原则。能明确企业的收入已经实现。配比原则。在确定每个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时,应尽可能把与特定收入相关的全部费用从那些收入中减去。一致性原则。在每个会计期间应用符合于公认会计准则的会计方法,必须前后一致。这样,每个期间的会计信息才有可比性。充分揭示原则。财务报告必须揭露足够信息,使“相当慎重的投资者”在决策时不致于误解。这些原则更能明确会计的责任,充分适应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
《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不仅使企业财务会计工作规范化,靠近了国际惯例,而且有利于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和把企业推向市场,增强市场观念,促进市场发育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相关:

酒“鬼”浮现,塑化伤身酒鬼酒的塑化剂风波席卷整个白酒行业,曾经钟情于白酒行业的投资者,遭遇“黑天鹅”事件,今后该何去何从?本刊记者采访到一位长期跟踪白酒板块的私募投资人,来阐述他对酒鬼酒的投资逻辑,希望能对投资者在今后的投资..

中国私人农场投资经营调查近两年,越来越多的城市市民转行当起了“农民”,开始在郊区创办自己的农场。小的三五亩,大的几十亩、上百亩的私人农场在每个郊区都有不少,如在上海的南汇、宝山和崇明等区县私人农场正在成为时髦。上海农科热线的方..

上一篇: 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必需品而非替代品
下一篇: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