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正文

关于经济学教材中两个概念表述之我缅甸玉 见


更新日期:2016-06-03 05:26:19来源:网络点击:342544
摘 要:文章对经济学教材中常见的两个概念“无差异曲线”和“影响供给的因素”的表述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经济学 无差异曲线 影响供给因素 表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05-130-01
目前,经济学教材层出不穷,给学习者带来很大的便利,但因为教材的良莠不齐,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又使学习者深感困惑。下面着重分析了经济学教材中经常存在的两个问题,以供参考。
一、关于无差异曲线
为什么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对于这一问题,大部分教材的表述为:在收入与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为了得到相同的总效用,在增加一种商品消费的同时,必须减少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我认为应该更正为:两种商品都为消费者带来效用,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任何商品组合或任何点所带来的总效用都相同。而两种商品都为消费者带来效用,当消费者增加第一种商品消费时,必须放弃一定量的另外一种商品。否则,总效用将扩大,从而不再是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点。把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结合在一起就可分析消费者均衡的实现。这里要注意的是:
1.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所有点的共性是总效用相同。这里,并没有“在收入与价格既定的条件下”的约束。
2.在实际情况中,消费者选择效用最大化的商品组合时还要受到既定收入和价格的限制。因此,需要引进消费可能线分析。消费可能线是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作出的,如果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发生了改变,则消费可能线就会变动。消费可能线限制了消费者在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所能够买的两种商品数量最大的组合。在消费可能线上的点正好让消费者耗尽所有的收入。在一般的情况下,我们都假定消费者花掉所有的收入,因此,选择都是在消费可能线上进行的。
3.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是消费者对不同商品组合的主观态度,而消费可能线则显示了消费者有支付能力的商品消费的客观条件,将两者放在一起,就能分析消费者在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如何实现对各种商品购买数量的最佳组合或最优搭配,即实现消费者均衡。
二、关于影响供给的因素
在列举影响供给的因素时,所有教材都无一例外地表述为“其他商品的价格”,这是正确的。但大部分教材在接下来具体的阐述中,都大同小异的写到:两种互补品之间,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减少,从而,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供给减少;反之,供给增加......。这种阐述,在逻辑上是混乱的,将影响需求的因素和影响供给的因素混为一谈,按此逻辑分析,在分析影响供给的因素时就可以这样认为:某一因素影响需求,从而影响价格,继而影响供给。“其他商品的价格”对供给的影响我认为应当这样阐述:如果其他商品的价格上升了,生产者很可能被吸引到其他商品的生产中去,在一定的价格下,会减少原商品的产量。在生产设备、生产技术、生产工艺大致相近的商品之间,这种替代性尤为明显。这里“其他商品的价格”指的是厂商可以生产的其他商品的价格。当一种商品的价格不变,而其能生产的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该商品的供给量就会发生变化,如在玉米价格不变而小麦价格上升时,农户就可能多生产小麦而减少玉米的供给量。


相关:

分工与贸易利益:理论演进与中国经验摘要:分工起因于人类进行交换的偏好,分工与贸易不可分。通过对经济学文献的梳理发现,伴随着分工的不断深化,贸易利益的内涵也不断拓展。在要素分工模式下,贸易利益体现在:满足人类多样化偏好;资源配置效率提高;..

英国政府综合绩效评估的经验及其启示摘要:综合绩效评估是由英国审计委员会开发的、对英格兰地方政府进行绩效评估的工具。自2002年首轮CPA实施以来,英格兰政府机构的服务明显改善,CPA被认为是发生这一现象的重要催化剂。经过几年的实践与修订。目前的..

上一篇: 职场新闻填字
下一篇: 林妙可《美人心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