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正文

企业如何抓住“后面条之路 世博”商机


更新日期:2016-06-03 05:22:03来源:网络点击:342492
对即将到来的“后世博”商机和“后世博”效应,国内企业界可以及早地加强认识,认真地进行思考

国内企业界怎么才能抓住“后世博”商机,我想,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及早地加以认识:
第一,我们可以从世博会对于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所做出的贡献来加以认识。世博会是经济的奥林匹克盛会,至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作为工业社会的事件性的系列活动,到现在为止40多届世博会,先后推出了很多工业文明的产品,给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带来福音,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世博会对人类文明的贡献,直接表现为几个方面。首先,作为世界性的事件活动,它是人类文明交流、展示科技进步的平台。对于参展国家和其他机构主体来说,推送到世博会去展示的一定是具有新颖性、实用性、与其他主体具有差异性的产品;不同的国家和愿意参与的主体在世博会上展开竞技,展示自己。其次,世博会作为事件性的活动提振和推动参与国家与其他主体自觉应用科技于生产过程、自觉关注并投入研发创新。此外,作为特大型的会展活动,汇聚参展团队对话切磋、相互面对面地交流研讨,可以形成新的激发创新的能量。
有人认为在互联网经济以后,世博会可以到会展平台上的交流重要性好像有所削弱,但是我觉得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直接沟通,不同于网上展示,现场的语境和情绪感受,是网络难以替代的。我们可以从硅谷现象中得到启示和印证。硅谷的活力不仅来源于实验室的研发和风险投资体制机制,凝结硅谷创新力量还有以咖啡馆为代表的面对面交谈方式。不管现代通讯手段如何提高了人际沟通的效率,节约沟通成本,但是,人类生产生活、经济社会交往、现场对话的特别效果,还是不可替代。
第二,我们再来看世博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特别是这次由我们国家主办,而且是在我们生活的上海承办世博会,比照历届世博会已经积累的经验,今天,世博会效应的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世博会对承办国家、承办城市而言,可以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激励当地居民礼仪风范的提升。我想这是很重要的一个事件性活动给予当事国,或者是当事城市的作用。诚然,作为最大型的会展活动,可以推动会展旅游的发展,对经济发展、扩大就业做出贡献。今天有很多文献就这个问题有比较详细的叙述,在这方面应该多做一些挖掘性的工作。
第三,我们进一步再看世博会对企业发展会带来什么机会。刚刚提到这是一种面对面交流,或者是把自己得意的成果拿出去展示,因此对企业而言是一次难得的学习交流机会,在这个平台上已经有240个参展的国家或者地区、团体,它们都把自己认为最最新的产品和科研成果展示在个地方,而且是实物的,所以可以给我们从中读取很多背后的信息,同时又可以跟当事国参展的工作人员有直接的研讨交流,所以可以刺激我们的企业思考,发现自己的弱点和存在的差距,激发我们的创新灵感和创新实践。
我们是一个发展中国家,30年改革开放学习引进很多很好的技术,同时消化吸收进行自我创新,也取得不少成就,但是总体来说,我们科技技术水平还是相对于落后,因此我们从这个平台可以学到很多,从而发现自己的差距。我觉得我们今天有很多企业在学习先进当中,聚焦对标的工作做得不是那么准确,所以,世博会展前后延续半年,那么长的时间让你去反复地琢磨,由此可以帮助我们的企业做到精准的对标,从而使自己的步子走得更踏实一点。我认为,我们的企业参与世博会,表现在两个方面或者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承担世博场馆建设任务,另一种就是参与展示或参与交流学习。参与了就有压力和激励,就能够锻炼队伍,从而激发我们自身走向自主创新的管理取向,把参与世博会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一个拐点,或者说是一个新的出发点。我们的企业要思考如何积极主动利用好这次机会,展示自己,敢于到国际性的竞技舞台上去交流,要敢于去跟人家交流。所以我们要组织精干的团队参与建设世博会这个平台,除了世博会展示所需要的空间载体的平台以外,我们要软体的,我们自己准备拿到会上去交流的成果要加快建设,夯实我们进步发展的基础,从而提升我们管理创新能力,这是我们企业应该做到的。
第四,企业如何主动自觉开发世博会商机呢?我做了大概归类,在我们熟悉了解世博会运行特点的基础上,企业要善于发现世博相关联的各类资源,首先是科技信息资源,第二类是文化传播媒介资源,不同的国家展示它们的产品可能有不同的表现方法,所以这种不同的传播媒介资源。第三类是管理组织资源,就是说不同的团队,可能以不同的推展方式表现自己。我想我们的企业要善于归类这种资源。另外还有客流消费资源,我们今天都很关注地说7000万人次的参观人群,他们来到上海以后的住、吃、行,包括他们的购物等等,所以这里包含了客流消费资源。毫无疑问,在这种资源得以整合梳理的基础上,我们应该看到是我们企业发展的商机。是什么商机呢?表现为是产品的创新机会,是营销推介的机会。因为我们自己也要去参展,我们自己也要善于宣传自己。同时又是公关、宣传机会,我们在这么大的活动当中怎么来设计自己的形象,也考验那么多宾客来了以后我们的服务做得好不好,因此又是服务升级的机会。
我想企业应该主动地自觉地抓取这种机会。“后世博”的商机,要怎么做到深度开发,而形成“后世博”的效应?大家都知道,从世博会倒计时600天启动起,我们已经在世博会议所需要的设施条件和软件条件、环境条件,管理体制条件,包括管理队伍条件,以及志愿者组织等等方面,我们政府组织方方面面有序地正在抓紧最后的冲刺。我想,其实前期效应已经显现,而且恰恰在世界性的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的背景下面,全球范围内都在说要抓世博会机遇,从而拉动整个经济更快地走出危机的阴影。可以说这种以世博为题材、为抓手的发展动力和“惯性”已经形成。毫无疑问,接下来就是我们将会迎来7000万人次的全球和国内宾客,明年五六月份以后,将有7000万宾客的直接接待和参与方式的沟通、交流、学习、讨论等等问题。
第五,关注世博会效应的深度开发,关注“后世博”商机。我们注意到世博会筹备、举办的整个过程中的综合效应,从现在开始,应该特别注意强调后期效应的开发,所以,我觉得“后世博”的主题非常好,从现在开始就谋划如何使世博会产生的效应能够得到长久的发挥。
对即将到来的“后世博”效应,我想,国内企业界也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去很好地进行思考。
其一,从世博园区的物理形态资源的后期开发进行思考。世博会后,因为相当部分的临时建筑将会拆除,从而世博园区土地有二次开发的任务,这毫无疑问是一个后续效应。至于保留性建筑,毫无疑问,我们在设计建设过程中就已经花了很大的气力,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这个保留性建筑可能给我们带来的后续在文化符号的保留意义,在城市形象,在城市整个将来的旅游推广等等方面,就像法国埃菲尔铁塔那样,今天仍然留给我们到巴黎观光,在这个意义上说,对这种文化符号所带来的物理形态的建筑物,我们怎么做进一步的在文化延续基础上的深度开发,这恐怕是我们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这是从世博会永久性保留建筑功能延伸开发的课题。
其二,从世博会文化作为会展文化延伸方面进行思考。首先是世博会主题文化的深度开发,就是说“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个主题背后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可以开发的题材。比如世博会所留下来的沟通文化,世博会所留下的开放的胸怀,大家都把自己最得意的东西拿出来交流。
其三,从世博会作为科技最新成果的交流平台角度进行思考。世博会所留下的科技信息后期可持续运用,既已展示的新的科技成果可以持续地加以开发运用。在30年对外开放、善于学习、积累学习能力的基础上,提高消化能力、自主创新能力,使得我们的技术通过学习效应而快速追赶世界先进水平。这次学习对象具有多元性。所以我想我们企业在这过程当中善于做信息情报的收集、积累、开发、梳理、归类,乃至于后续要可持续地进行跟踪工作,包括这种跟踪基础上的自身所具备能力整合的自身的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的工作。
其四,从世博会运行管理体制本身如何推广来进行思考。为了世博会,我们自身在对世博的建设管理体制上设计了很多带有一种由于时间底线约束的任务完成工作方式,以及多个职能部门配合的工作态度,这里有包括海关、金融、人事、专利管理等等方面,因此在管理体制上已经给我们开拓精神,通过这件事情突破了某些瓶颈,包括锻炼了我们的人才,所以在后续方面我们在这种体制进一步固化,从而带动上海自身作为服务经济提高当中的非常重要的在体制上支撑条件的问题。
其五,从世博会后的客户推广跟进服务方面来进行思考。世博会期间,保守地估计将有7000万人次游客,除了国内的宾客,还有5%到10%的游客是外宾,这个从350万到700万外宾很有可能就是国内企业的潜在客户,要把这些潜在的客户留住,并且把潜在的客户变为国内未来发展的非常重要的伙伴,就需要在世博会后进行客户推广方面跟进服务。

相关:

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国已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制造业大国,但工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仍十分突出组织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既是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促进我国工业由大变强的内在要求,也是积极探索加快走中国特色新型工..

谁解“潮涌”难题避免资金进一步流入产能业已过剩的行业或其上游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最重要的难题“我们不能让战略性新兴产业‘飞起一大群,落下一大片,垮台一大批’。”这是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

上一篇: 黄金:牛市行情将延续
下一篇: 安勇松:钟情于第三方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