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正文

基于喵喵机 经济资本管理的贷款系统性风险防范研究


更新日期:2016-06-03 05:21:54来源:网络点击:342488
摘要:在系统性风险防范的视角下,本文对经济资本管理的基本方法进行了重新梳理,发现现行的经济资本管理会导致亲周期效应问题,削弱其防范系统性风险的能力。为此,要在系统性风险防范目标下改进经济资本计量方法,以科学的系统性风险预测为基础确定经济资本限额,优化经济资本在行业和地区层面的分配,以及通过贷款集中度管理追求风险分散最大化,从而实现对系统性风险的有效防范。
关键词:系统性风险;经济资本;亲周期效应
一、运用经济资本管理防范系统性风险的积极意义
在商业银行贷款组合层面。由于组合未达到最优而未被分散掉的特异风险在组合中被称为可分散风险:而系统性风险即使在分类最广泛的贷款组合中也无法被分散掉。因此又被称为不可分散风险。因此贷款组合的非预期损失就由这两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针对贷款组合的非预期损失。银行风险管理领域较为先进的管理手段是经济资本管理。经济资本是指在一定容忍水平下,吸收贷款组合的非预期损失所要求的资本。经济资本要覆盖贷款组合的非预期损失,所以也要覆盖其中的系统性风险。从这个角度来看,经济资本管理可以成为银行防范贷款组合系统性风险的重要工具。
银行通过经济资本管理来防范系统性风险,对经济资本管理的方法和理念也会产生重要影响。
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资本计量的准确性。要实现科学有效的经济资本管理,首先要求能对贷款组合的非预期损失进行准确度量。而在贷款组合风险度量当中,对风险来源的信息掌握得越充分。风险度量的准确性就越高。贷款组合中的特异风险源自于不同债务人的特殊因素,并且受组合中贷款多样性的影响,会随组合的变化而波动,因此特异风险难以有效识别。系统性风险源自于宏观经济因素,有着更多的信息获取手段和更广的信息渠道。现有的知识基础和技术手段也为宏观经济预测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因此,通过对系统性风险的预测。可以计算出更准确的贷款组合非预期损失,也就是得到更科学合理的经济资本计量结果。
另一方面,进一步细化和丰富了经济资本的管理职能,并有利于银行发挥经济资本管理的主观能动性。经济资本是用来覆盖非预期损失的,这是经济资本的根本作用。而如果把非预期损失进一步细分为特异风险和系统性风险,那么经济资本也相应地要覆盖这两部分风险。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改变,系统性风险发生了变化,则必然会影响贷款组合的非预期损失,那么贷款组合的经济资本要求也出现相应的变化。这一作用机制反映了经济资本波动与宏观经济环境变化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关系。银行管理者可以根据这一作用机制,探寻经济资本的波动规律,进而可以发挥经济资本管理的主观能动性,即根据对宏观经济发展趋势的合理预测,有前瞻性地规划未来的经济资本管理方案,制定科学的融资计划以及合理的业务发展战略。
二、系统性风险防范视角下的经济资本管理
我国商业银行已经初步引进经济资本管理体系。并在一定程度上积累了经济资本管理经验,但尚未发挥其对系统性风险的防范作用。下面将在系统性风险防范的视角下,对经济资本管理的基本方法进行重新梳理,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1、经济资本计量。
根据经济资本的定义,经济资本计量就是测算银行贷款组合在未来一段时期内的非预期损失。主流的经济资本计量方法是首先计算信贷资产的损失分布,确定在某置信水平下的VaR值。再减去预期损失值即得到贷款的非预期损失,也就是贷款的经济资本要求。银行因违约事件可能蒙受的损失主要由违约概率PD、违约损失率LGD和违约风险暴露EAD等风险参数决定,可用下式表示:
L=f

L可以分为EL和UL两部分。而UL即占用的经济资本EC。如果用L%max表示一定置信水平下可能出现的最大损失。则在同样置信水平下贷款占用的经济资本EC%可用公式表示如下:
EC%=L%max-EL%=f%-EL% 
从系统性风险防范的角度,准确的经济资本计量应该要充分预测银行贷款组合在未来一年内的系统性风险,才能保证计量得到经济资本要求全面覆盖了系统性风险。
2、确定经济资本限额。
银行在计量出存量贷款的经济资本要求之后,再根据自身的经营战略、业务发展目标、资本金规模以及风险偏好等因素确定银行在下一年度内能够并且应该承担的风险规模。经济资本除了要覆盖系统性风险之外,还要覆盖特异风险,因此银行运用经济资本防范系统性风险的能力就受到经济资本限额的约束。所以银行确定经济资本限额也相应确定了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承担能力。
3、经济资本分配。
银行在确定了整体的经济资本限额之后,要把经济资本限额从上到下分配到各个分支机构和业务部门,也就是确定它们在下一年度内要承担的风险规模,这个过程就是经济资本分配。经济资本分配的过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总行根据总体战略规划、各分支机构和部门的绩效考评、资产规模等一系列因素提出经济资本的初次分配方案,然后,各分支行或者业务部门也根据自身情况和业务规划,对初次分配方案提出调整申请。最后,总行根据分支行的反馈意见进行调整。确定最终的经济资本。在系统性风险防范的视角下,经济资本分配的过程中也相应确定各个分支机构和业务部门的系统性风险承担能力。
4、经济资本配置。
在支行或者业务部门的经济资本管理工作就是把经济资本在各项业务之间进行配置,以实现在一定风险限额下的收益最大化。经济资本分配是属于银行内部的资源调配,而经济资本配置则是在业务层面进行实质的风险管理并创造价值的过程,是经济资本管理的最核心工作之一。从系统性风险防范的角度,因为贷款组合中每笔贷款的系统性风险都是不可分散的,所以贷款组合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尽可能地分散特异风险,这样就可以减少对经济资本的占用,从而用于发放更多的贷款。这样才能发挥经济资本的最大用处,获得收益最大化。而这一追求经济资本配置最优化的行为,客观上会促使经济资本都尽可能地用于覆盖系统性风险。
通过对经济资本管理流程的分析可以发现,整个经济资本管理其实都和系统性风险有着密切联系。可以作为重要的系统性风险防范工具。
三、经济资本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内在局限:亲周期效应
经济资本可以成为商业银行防范系统性风险的重要手段,但是现行的经济资本管理可能会导致亲周期效应,影响其防范系统性风险的能力。
学界对监管资本的亲周期效应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经济资本的亲周期问题尚未引起广泛关注。有研究指出:决定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的不是监管资本而主要是经济资本。经济资本具有比监管资本更高的风险敏感度。更能反映真实风险的变化状况。所以经济资本会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而出现周期性波动,引起信贷供给的波动幅度扩大,进而放大实体经济的周期性波动。这就是经济资本的亲周期效应。下面详细分析亲周期效应在经济资本管理过程中的具体表现。
根据公式,经济资本在计量上主要由银行信贷资产的PD、LGD和EAD决定。随着经济周期在繁荣与萧条之间的转换,PD、EAD、LGD等风险变量都会发生周期性变化,而由它们计算出来的经济资本要求也相应地出现周期性波动。这是亲周期效应的第一层表现。
经济资本的波动通过影响银行的信贷行为。导致信贷规模乃至货币供给的波动。在经济衰退阶段。贷款的经济资本要求上升。将压缩银行可配置经济资本的额度,从而要求银行紧缩信贷;而在经济繁荣阶段,贷款的经济资本要求下降。将增加银行的可配置经济资本,为了实现RAROC或者EVA最大化目标,银行则会扩张信贷。所以经济资本波动对信贷规模的影响不但有紧缩效应。也有扩张效应。这是亲周期效应的第二层表现。
综上所述,经济资本的亲周期效应会导致宏观经济的周期波动,因此可能进一步放大商业银行贷款的系统性风险。为什么经济资本作为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工具,却会导致系统性风险的加大呢?这一矛盾可以借助系统论中反馈的概念来解释。
在宏观经济系统当中,商业银行作为其中的一个要素,不断地接受经济系统的信息并进行反馈。经济资本管理就是商业银行重要的反馈机制。在经济衰退时,贷款的信用风险上升,经济资本管理体系对此做出的反馈就是计量的经济资本要求增加和压缩信贷规模:而在经济繁荣时做出的反馈则是降低经济资本要求和放宽信贷规模限制。单从商业银行个体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反馈行为是理性的,所以能起到防范系统性风险的作用。但是从整个经济系统来看,这样的反馈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属于正反馈。而正反馈可以强化放大作用,进而产生自激震荡,也就是说当系统内所有个体在应对冲击时都产生同样的正反馈行为,就会使得冲击进一步放大。所以个体的理性有可能导致整体的非理性。经济资本的亲周期效应就是由单个银行的系统性风险防范行为导致了整体的系统性风险加大。因此,当前的经济资本管理方法存在亲周期效应,限制了其防范系统性风险的能力。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四、经济资本管理方法改进与系统性风险防范
在系统性风险防范目标下完善经济资本计量方法
银行对贷款计量的经济资本受到计量方法的影响,用不同的计量方法得到的经济资本能在多大程度上涵盖系统性风险有着较大的区别。因此,很有必要对不同的经济资本计量方法进行甄别,选取更合适的计量方法。
公式中影响经济资本的三个参数里面,PD是最重要的参数。PD的度量方法按照时间跨度的不同,可以分为时点法和跨周期法两大类。典型的时点法主要根据债务人的当前信息如股票价格、杠杆比率等来度量风险,因为度量的是借款人在经济周期中某一时点上的信用风险,而没有考虑经济周期的影响,因此具有明显的周期波动性。而跨周期法是在各种可能的经济环境下,综合估计债务人在整个经济周期内的信用风险。因为考虑了经济周期因素,所以TIC法计算的PD相对比较稳定。由此可见,不同的计量方法对经济资本的系统性风险防范能力有着重要影响:如果采用跨周期法,则计量的经济资本可以更充分地覆盖系统性风险;如果采用时点法,则每次计量的经济资本所能覆盖的系统性风险是不一样的,在经济繁荣时期能覆盖的系统性风险较少而在经济衰退时期能覆盖的系统性风险更多,这正是经济资本存在亲周期效应的最重要原因。
为了缓解经济资本的亲周期效应并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要综合考虑并灵活运用时点法和跨周期法进行经济资本计量。经济资本的亲周期效应起源于计量经济资本的风险变量具有亲周期性,特别是采用时点法来度量风险参数可以大大提高经济资本的风险敏感度。而银行往往更倾向于用时点法来进行经济资本管理。所以监管当局有必要对银行的内部风险模型进行一定程度的限制和指引,要求银行综合、灵活地运用时点法和跨周期法进行经济资本管理。时点法和跨周期法各自有着独特的价值,其中跨周期法计量的违约概率比较稳定,所以可用于确定经济资本限额和制定长期的信贷策略;而时点法计量的违约概率对风险变化比较敏感,则可用于经济资本配置、贷款定价和授信决策等。这样可以在经济资本管理的不同阶段充分利用时点法和跨周期法的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亲周期效应。
另一方面,可通过在经济资本计量的输出端设计具有前瞻性的逆周期乘数,对经济资本进行合理修正。目前逆周期乘数的设计主要用于监管资本,银行监管部门、国际金融组织或者学者普遍尚未研究经济资本的逆周期乘数。监管资本逆周期乘数一般是依据经济周期变量来构建,Rafael Repullo等为G20“金融监管与宏观经济稳定”会议提出的缓释乘数分别是以GDP增长率、信贷增长率和股票市场收益率为基准,通过对比发现以GDP增长率来构建的缓释乘数具有最好的缓释效果。这些成果都可以运用于经济资本逆周期乘数的设计。然而,GDP增长率是一个滞后指标,但经济资本是为了覆盖银行信贷资产在未来的系统性风险,用GDP增长率构建的逆周期乘数具有前瞻性不足的缺点。为了提高逆周期乘数的前瞻性。可以考虑选择宏观经济景气预警指数中的先行指标作为基准,或者将先行指标与GDP增长率相结合,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逆周期乘数。真正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
以科学的系统性风险预测为基础确定经济资本限额
经济资本防范系统性风险的能力大小主要取决于商业银行对自身业务设定的经济资本限额,经济资本限额越大,能够抵御的系统性风险的冲击就越大。但是任何银行都不可能提供无限的经济资本额度,因为经济资本是来源于银行能筹措的资本,所以受资本规模的限制。这就意味着银行确定经济资本限额必须建立在对系统性风险变化趋势的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具体要做到以下四点:
首先,更加强调经济学分析和判断。因为经济资本计量过程中已经在模型中考虑了系统性风险因子的变化,所以在这里对系统性风险的预测就不再是依赖于统计分析工具,更多的是运用经济学分析把握系统性风险的变化趋势,作出科学的判断。
其次,要对各个系统性风险因子之间的作用关系进行综合考虑。系统性风险度量模型都需要一定的简化假设前提,不能足够全面地考虑各个风险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但是在现实的经济系统中,各个宏观因素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难以在数学模型中充分体现的。所以在确定经济资本限额时,需要做更深入和细致的分析,最终目标也不再是单个系统性风险因子的预测值,而是对系统性风险的整体预判。
第三,要考虑系统性风险度量模型之外可能会出现的新的系统性风险因素。比如要素市场改革,因为历史数据不足,并不一定能在模型有所体现,但义是我国未来经济转型的重要内容,因此在预测系统性风险变化趋势时要有充分的考虑。又如利率因素,利率对贷款系统性风险的作用机制可能会受到利率市场化程度的影响:商业银行在非市场化利率环境下无法实行风险定价。而在市场化利率环境下则可实行风险定价,这必然会影响银行的信贷政策,并对借款人的行为产生不同的约束效应。当这种变化无法在系统性风险度量模型中体现时,就需要在确定经济资本限额的时候加以考虑。
最后,必须将系统性风险预测和银行自身情况相结合来确定经济资本限额。如上文所述,确定经济资本限额除了要考虑系统性风险之外,还要考虑银行自身的因素,如发展战略、融资成本等。同样的宏观经济环境,对不同银行的影响有可能是差异很大的,所以要将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综合考虑,才能确定合理的经济资本限额。
优化经济资本在行业和地区层面的分配
系统性风险虽然必须在银行整体的贷款组合基础上才能进行较准确的度量,但是它本身是存在于每一笔贷款当中的,所以银行在各分支行、部门以及具体业务层面进行的经济资本分配同样是重要的系统性风险防范手段。
业务部门在制定业务发展战略时,需要对不同行业和地区的贷款业务配置不同的经济资本限额。经济资本限额越大,业务发展的空间也越大;反之则业务发展空间就越小。如果仅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确定不同行业和地区的经济资本配置,就要适当规避系统性风险过高的行业和地区,把经济资本额度向系统性风险较小的行业和地区倾斜。因为系统性风险越小,所占用的经济资本也越小,在同等的经济资本限额之下,能发放的贷款就越多,从而获得更高的收益。
为了优化经济资本在行业和地区层面的分配,就有必要在行业和地区层面对贷款的系统性风险进行度量。出于简化目的,假设贷款的系统性风险只作用于违约概率,而且由若干个系统性风险因子决定。则贷款对系统性风险因子的条件违约概率就反映了系统性风险的大小。对于单笔贷款而言,其系统性风险大小主要由两方面的因素决定:一是条件违约概率公式中具有显著性的系统性风险因子个数;二是其条件违约概率对系统性风险因子的敏感系数。那么根据分行业和分地区的违约概率度量模型,可以判断出不同行业和地区贷款的总体系统性风险的大小。
通过贷款集中度管理追求风险分散最大化
在经济资本配置层面,根据Denauh的经济资本“完全配置”原则,配置到某一笔贷款上面的经济资本所能覆盖的是其在组合当中的风险贡献。而风险贡献并不只是系统性风险,还包括可分散风险。虽然在计量当中可以借鉴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粒度调整法来对可分散风险进行计量,但是在配置当中却难以分清其风险贡献中哪一部分是系统性风险,哪一部分是可分散风险。所以可分散风险的存在会影响到经济资本对系统性风险的覆盖。可分散风险越大,占用的经济资本就越多,相应的能用于覆盖系统性风险的经济资本就越少;反之,则有更多的经济资本可用于覆盖系统性风险。但是,可分散风险可以由于组合中贷款数量的增加和范围的扩大而被分散掉,比如在更高一级分支机构的贷款组合中就可能变成了被分散掉的风险。所以可分散风险并不是必然要用经济资本来覆盖的,为了让经济资本能充分用于抵御系统性风险。要尽可能地追求贷款组合的风险分散最大化,这就涉及到贷款组合的集中度管理。所以加强对贷款组合的集中度管理能提高经济资本的有效利用率,使其更多地用于系统性风险防范。
贷款集中度是指银行的贷款组合中单一借款人的风险暴露占整个组合风险暴露的比重。由于组合中某一借款人的风险暴露上升而使得组合增加的风险就叫贷款组合的集中风险。当银行的贷款组合中某一借款人的集中度上升时,就会增加组合中贷款之间的违约相关性,降低贷款组合的风险分散效应。一个极端情形是整个贷款组合只有一笔贷款,这时贷款集中度为100%,违约相关性等于1,也就不再有风险分散效应。所以随着单个借款人风险暴露的增加,整个贷款组合的风险并不是相应成成正比地增加,而是增加得更多。那么如果银行要用通过价差来弥补这部分增加的风险,就会向借款人要求更高的价差。因为这和一般的“批发价低于零售价”的认识相悖,所以这一现象被称为“信用悖论”。
银行为了限制贷款的集中度,通常会对贷款组合设定集中度限额,以保证组合的多样化。实践中常用到的集中度限额包括国别限额、地区限额、行业限额、交易对手限额、大额敞口限额、表外敞口限额、抵押限额等。
五、结论
本文通过分析贷款组合的非预期损失与系统性风险的关系,指出经济资本可以成为防范系统性风险的重要工具。通过经济资本管理来防范系统性风险。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资本计量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经济资本管理的主观能动性。然而,现有的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方法会导致亲周期效应问题,从宏观审慎的角度可能会放大贷款的系统性风险,因此影响了其防范系统性风险的能力,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为此,本文提出要在系统性风险防范目标下完善经济资本计量方法,以科学的系统性风险预测为基础确定经济资本限额,优化经济资本在行业和地区层面的分配,以及通过贷款集中度管理追求风险分散最大化,从而实现对系统性风险的有效防范。

相关:

谨防漠视传统产业升级中国企业在奋力防止被赶超,但他们的努力却可能被不够周全的政策所抵消一系列旨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划出台,标志着前几年关于是否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争论告一段落。从中国政府强大的行动能力来看,相信在..

浅析新会计准则下辞退福利的确认与计量2006年财政部修订了《企业会计准则》,并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这就要求企业按照新的会计准则进行会计核算,运用新的会计准则来规范的会计核算方法。《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

上一篇: 楼市:难改“调涨”格局
下一篇: 期待那六个月之后的成功与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