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正文

金融支持社会民国三年袁大头价格 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要矛盾及相关对策


更新日期:2016-06-03 05:09:06来源:网络点击:342329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是金融部门承载的重大历史使命,也给农村金融事业自身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文章对制约金融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大矛盾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金融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主要矛盾;对策
2006年以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都把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是金融部门承载的重大历史使命,也给农村金融事业自身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应对机遇和挑战?如何支持新农村建设?金融部门需要深入地探讨和实践,从而找出症结,以解决对新农村建设的制约,为支持新农村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制约金融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大矛盾
1.资金需求总量日益增加与资金供给明显不足的矛盾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农村高效农业、农村个体工商户、涉农企业迅速发展,农村资金需求总量迅速增加,但是资金供给受到很大限制。据调查,目前农村资金供给主要有以下几条渠道:一是企业和农户的自身积累,二是金融机构贷款,三是财政资金投入,四是集资及民间融资。从各渠道供给情况看,农户问卷调查显示,近几年自身积累能解决资金需求量的38%;典型企业问卷调查显示,近几年来企业自身积累能解决资金需求总量的12%;而通过近几年金融机构贷款发放情况看,金融机构贷款能解决资金需求量的15%,财政资金能解决需求量的2%,通过民间融资、集资等方式可解决资金需求量的8%,有25%的资金缺口没有着落,资金供给明显不足。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是财政资金投入乏力,地方财政支农力度依然较小。据对某县调查,近几年财政预算对农业的投入仅占财政预算总支出的8%-11%,农村中急待解决的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得不到有效解决。二是金融机构贷款满足率相对较低。据对农户调查,近几年农户小额贷款基本能得到满足,但大额贷款满足率相对较低。如养殖大户、农副产品加工大户、运输、服务业大户等满足率不足60%;另据对企业调查,贷款额超过50万元的满足率不足40%。较低的贷款满足率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企业和农户的发展。三是自身积累不足,特别是企业的自身积累较弱,资金供给能力较低,影响自身规模的扩大和正常发展。
2.农村金融机构网点及人员迅速减少与农村金融需求日益增加的矛盾
调查显示,多年前金融机构大举从农村撤退,金融机构网点及从业人员大幅减少,其中国有商业银行在农村的机构网点已少之又少,大多数国有商业银行已完全撤销了在农村的机构网点,邮政储蓄银行也仅保留了3到5个机构网点,而农村信用社则全部撤销了在农村的信用站。农村金融机构网点和人员的迅速减少造成很多村街成为金融服务的“盲区”,农户存、贷款出现困难,与农村金融需求日益增加形成鲜明的矛盾。
3.农村金融机构职能难以发挥与农村金融服务需求日益迫切的矛盾
从信贷职能发挥情况看,商业银行难有作为。一是商业银行在农村金融领域内的功能趋于弱化。上级行严格控制基层行的放款权限,信贷政策向大中城市倾斜,信贷资金绕过农村集中投向了经济比较发达的大中城市的大企业、大项目,基层行信贷投放仅限于工商企业、个人消费类贷款。据对县级国有商业银行调查,近年来贷款增量主要投向了城镇企业、城镇个体工商户及个人住房等,对农村中的企业和个人以及农业产业化建设很少给予信贷资金支持。二是资金集中上存,农村资金外流。据调查,县级国有商业银行的存款统由上级行支配,大部分贷款则由上级行审批,从而造成大量的资金流出县外,被其上级行集中使用,县域内的正常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而农发行信贷业务范围狭窄,支持的对象仅限于粮棉油生产、流通及加工企业,对县内企业支持力度有限。目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重担落在了农村信用社一家身上,农村信用社也成为支持农村发展的主力军。从服务职能发挥情况看,商业银行和农发行提供的多是针对城镇企业或个人的服务业务,随着农村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各种经营方式、各种合作组织陆续出现,从而对金融产品、金融业务有了更多的需求。但是,由于缺乏与之相适应的新产品、新业务,农村经济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4.农村融资成本过高与农民承受能力较低的矛盾
表现之一是农业贷款利率过高,农民承受了高成本的压力。农村信用社作为金融支农主力军,为农业提供了有效的信贷资金支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融资难的问题,但过高的贷款利率加大了农民融资成本,增加了农民支付负担。据对某县农村信用社调查,近年来随着贷款量的增加,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明显扩大,上浮幅度从30%到100%,农户问卷调查显示,72%的农户认为贷款利率偏高,利息负担过大,面对高利息支出,农民苦不堪言而又无可奈何。表现之二是民间借贷利率过高,借贷人支付负担加重。据对农户和企业调查,40%的农户和企业发生过民间借贷行为,借贷利率一般在15‰-20‰,最高的在40‰,高于农村信用社利率,是其1.7-2.3倍,造成借贷人利息支出负担加重,经济效益受到影响。
5.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不尽人意与农村经济状况急待改善的矛盾
一是农村企业因经营不善,仍有少数企业逃废银行债务,金融资产的风险尤存。据对某县辖金融机构调查,特别是农村企业受管理水平所限,经营状况、经济效益低于城镇企业,少数企业因经营受困,无力偿还银行贷款,银行贷款的风险加大。二是农村信用担保机制不健全。目前,市辖各县还没有建立一家真正的农村信用担保组织,农民贷款找不到担保,贷款难问题依然存在。三是农业保险比例偏低。据对保险机构调查,由于农业保险的赔付率较高,与保险经营者的利益存在着矛盾,导致农业保险经营者以经济利益的回报率来选择保险险种,大多数保险公司不开办或只开办少数农业保险业务,一旦农业遭受风险其损失只有农户自身承担,农业生产经营得不到保障。以上状况的存在,反映了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与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不相协调,相互间的矛盾急待改善。二、金融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1.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从金融层面缓解农村资金供求矛盾
一是准确定位服务农村的金融机构和服务职能。规定县域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是服务农村的金融机构,邮政储蓄银行也要定位于服务农村,落实中央文件精神,制定可操作性强的管理办法,对各机构发放于农村的贷款进行考核,以切实发挥服务农村的职能。二是规避农村资金外流,明确规定农村金融机构特别是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要将一定比例的新增存款投放于“三农”。
2.制定可行措施,降低农户融资成本支出
一是对支持农业的信贷资金实行差别利率。特别是农村信用社要尽快完善贷款利率定价机制,根据农村资金需求的不同特点和用途,实行有差别的贷款利率。如对农村种养业,由于生产周期长、见效慢,应执行较低的贷款利率浮动水平,以上浮10%-20%为宜;对运输、农副产品加工、服务、个体工商业等信贷需求,可执行较高的贷款利率浮动水平,如上浮50%-80%,通过贷款的不同用途进行资金定价,提高金融支农的政策效果。二是规范民间借贷行为。通过制定相关法律,使民间借贷阳光化、合法化,并在法律框架内开展金融服务,弥补财政和金融资金支持的不足。
3.实行财政税收政策倾斜,引导信贷资金流向农村
要想引导更多的资金流向农村,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要让金融机构获得一定的利益。因此,国家应制定相关政策或鼓励措施,对投向农业领域的信贷资金国家可给予税收上的优惠或财政资金补贴,如减免农业贷款的营业税、对以较低的利率投放的农业贷款给予财政补贴,以调动金融机构支持农业的积极性。
4.多方合力营造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一是要大力培育小额农贷组织。培育由自然人、企业法人和社团法人发起的小额农贷组织,并界定其业务范围,使之与农村信用社之间在保持竞争的前提下,成为对新农村建设的有益补充。二是要积极发展农业保险机构。大力发展农业保险,为农民、农村、农业经济发展抵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提供保险支持。三是建立健全农村信用担保机构。规范运行机制和操作规程,切实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保驾护航和融资担保作用。四是建立失信惩戒机制,打击逃废债行为,降低金融风险发生率。要通过构建多元化的农村服务保障体系,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对不同层次的“三农”经济提供支持,以迅速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 田园.关于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J].沈阳干
部学刊,2012,.
[2] 陈建强.新农村建设与金融支持的关系探讨[J].北方经
济,2011,.
[3] 魏晓明,刘静.农村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现状、问题
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09,.
[4] 祖洪涛.金融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路径选择[J].济
南金融,2006,.

相关:

心系农民工上世纪90年代初,电视剧《外来妹》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轰动全国。一夜间,它的主题歌《我不想说》唱响大江南北。老百姓如此喜爱这部电视剧,是因为在改革风起云涌的时代,剧中6个外来妹,形象地浓缩了数以万计农村外出打..

十年小康十年民生路十年前国庆那个夜晚,一个电话打破我平静生活,我年近七旬的父亲突发心脏病必须立即安装起搏器。“先交钱、后救人”医院的“生死通牒”,冷酷无情、令人心寒。我们东拼西借凑足5万元住院费,老人才上手术台。死里逃生,..

上一篇: 新华人寿的资本救赎
下一篇: 寻找适合我国国情的公司治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