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正文

南京大学mba 新形势下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策略


更新日期:2016-06-03 02:41:45来源:网络点击:340258
摘 要:在新的形势下,围绕国家目前转方式、调结构的经济指导思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的技能人才支撑的问题被放在了突出的位置。本文就技工院校关于招生就业和技能培训工作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作具体的阐述与分析。
关键词:招生就业 技能培训 问题 措施
为适应新形势,围绕国家转方式、调结构的经济指导思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的技能人才支撑问题被放在了突出的位置。当前,关系现代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招生就业、技能培训等工作面临着许多实际问题,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积极谋划,制定合理的政策措施科学应对。牢固树立抓职业教育就是抓经济、抓就业、抓扶贫、抓增收,促进职业教育就是促发展、促稳定、促和谐的理念,立足创新招生就业模式,改革技工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化解技工院校所面临的矛盾问题,打造更加有利的发展环境。
一、技工院校招生就业和技能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1.招生就业工作
技工院校招生工作继续面临着严峻的生源问题。以唐山市为例,2011年全市初中毕业生7.2万人,2012年仅为6.9万人,2013年预计6.4万人,初中生源较前总的趋势是在不断减少;高中生源也随着大专院校的扩招逐年在减少。
生源分配和流向不科学、不合理。近几年,唐山地区实际参加中考学生人数每年只有5万多人,有近2万人的分流生被各职教中心接收或流失,许多市属技工院校无学生可招。
地方保护主义形成地方生源壁垒。一些县区地方生源保护严重,有意愿上市属技工院校学生的信息和渠道都受到人为干扰和阻止,严重影响了部分应届初中毕业学生正常的升学途径。由此造成各县区技工院校生源的流失。
学生就业观有待进一步转变。重学历而轻技能仍是许多家长及考生的主流意识,对做蓝领当技术工人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影响了技工院校对生源的吸引力。
企业与技工院校的合作力度、广度、深度还有待强化。企业与技工院校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有怕增加培养成本、管理难度加大等多方面原因,但关键在于政府对校企合作缺乏鼓励性的政策措施。
受经济形势变化的影响较大。作为以第二、三产业为就业主体的技工院校毕业生,受整体经济形势变化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技工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观。
2.技能培训工作
社会对职业技能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目前社会上,“重普通教育,轻职业教育”的现象普遍存在。从劳动者自身来说,缺乏提升自身劳动技能和素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企业方面来看,不重视高技能人才培养,未把职工培训作为企业发展的一项长期投资,培训投入较少。
技能培训的规模和质量需要进一步提升。职业技能培训内容与企业需求仍存在差距,培训缺乏针对性,导致劳动者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同时培训的操作性、实用性不强,学生参加培训后不能直接上岗。
就业准入制推行力度不足。先培训后就业的政策未有效执行,导致新生劳动力未经职业技能培训即进入劳动力市场的现象仍然存在。由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推出时间尚短,宣传力度不够,法律地位不稳固,导致权威性未得到社会的充分认可。
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工作仍需加强。农民工不重视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水平,缺乏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学校在农村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很难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缺乏统筹规划,也缺乏有效的管理体制;学校的培训工作缺乏有力的经费支持。
职业培训资金补贴偏低。政府的扶持政策、培训经费支持力度不大,而培训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的总费用较高、培训时间较长,由财政补助几百元,对企业和职工个人的激励和引导作用不强。
二、多举措做好技工院校招生就业、技能培训工作
1.全力做好招生就业工作
不断提升技工院校的办学内涵。建立诚信招生机制,本着既对考生和家长负责,又对学校生存及全体教职工负责的态度,以诚信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市场的竞争力。实施专业结构调整,努力开发一批市场紧缺专业和战略新兴产业专业,打造一批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弘扬办学成果,以优质的教学质量、精湛的技能水平,赢得广大考生与家长的关注。
各级行政部门要加大对技工院校的财政投入和支持力度。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要进一步加强对招生就业政策的学习和对往年招生就业工作经验的总结,加强对招生形势的研判和对具体举措的谋划,抓住职业院校建设的各种有利条件,加大投入,统一思想,提振信心,要加强与教育部门的协调配合,制定科学招生计划和工作方案,提前谋划、提前准备、提前有效开展工作,确保工作主动。
多方争取支持,积极协调配合。各技工院校要主动与教育、财政、民政、宣传部门和共青团、总工会等单位取得联系,将技工院校招生切实纳入初、高中阶段招生平台,将职业技能培训面向全体劳动者;要积极利用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平台以及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动员各县、乡镇、社区、街道等群体力量,共同加强对招生工作的组织领导;要深入学校、企业、农村,抓好技工教育、技工学校的宣传,使更多的生源认识和了解技工学校的真实情况,从而扩大高技能人才培养规模。
积极争取委培订单,提高吸引力。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用人信息,在向企业介绍学校办学能力、开设专业的同时,积极推介订单培养的好处,帮助企业将近期用人计划与长远用人规划结合起来,科学运作。
提高教学质量、严格管理、吸引生源。学院要紧紧围绕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创新办学理念,加大力量开办高级技工班、技师班,形成以高技能人才培养为主、兼顾职业需求预测、职工培训、技能鉴定、就业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型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基地,赢得较好的社会声誉,提高学院对家长、考生的吸引力。广泛宣传,提高知名度。学院要尽早着手招生宣传,从每年三月份开始就以多种形式和途径,充分发挥当地电视、电台、网络、报刊等各种新闻传媒的特殊作用,大力宣传“发展技工教育、培养技能人才、服务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形势和典型事例,使“技能成才、技能就业、技能强国”成为整个社会的共识,为技校招生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搞好就业安置,促进招生工作。学院对毕业生安置的好坏、就业率的高低、直接促进或阻碍招生工作,这对于学生及家长的宣传是最有说服力也是最有引导力的。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可以使学校在学生和家长乃至社会的口碑越来越好,形成“出口畅、入口旺”的良性循环局面。
2.强化技能培训工作
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切实推行劳动准入制度。进一步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认知度,营造重技术、重技能的良好社会氛围,努力提高劳动者参加技能培训的积极性。鼓励企业对职工开展上岗培训、轮训等各类培训,全面实施就业前培训,加大对新生劳动力就业前的培训和就业准入控制的力度。将就业准入制度的落实情况列入劳动监察内容,坚决杜绝新生劳动力未经职业技能培训即进入劳动力市场的现象。加强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与就业制度改革的衔接,将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劳动力市场的“通行证”。继续在中职、大专院校中推行“双证书”制度,通过在学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增强就业能力。
加快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提高培训的规模和质量。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功能互补、资源共享的要求,整合现有培训资源,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快建立一个技术先进、特设性强、辐射面广、体现公共利益的就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公共实训基地。依托学院打造一个人才培养、评价、交流、竞赛为一体的公共实训平台,面向社会提供技能训练和职业技能鉴定服务。完善政府主导、市场调节、企业自主、社会支持、个人努力的职业培训机制。不断强化就业训练作用,做到就业和培训紧密结合,总体突出政府组织培训的主导作用。
进一步加强培训网络建设。根据经济发展的实际,遵循市场运作规律,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积极作用,整合各类职业技能培训资源,将培训延伸到基层,健全培训网络,提高培训层次和品牌。加大政府投资,把职业技能培训列入政府的民生行动计划中,不断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培训质量,增强引导和带动作用。把就业岗位开发与职业技能培训结合起来,即先定岗、后培训、再就业,突出以人为本,以街道、社区就业岗位开发为导向,针对下岗、失业人员的不同情况,开展不同项目、不同层次的培训。
大力加强职工培训工作,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坚持城乡统筹、就业导向、技能为本、终身培训的原则,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努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和“就业一人、培训一人”的目标。面向有就业要求和培训愿望的劳动者开展多种形式的就业技能培训,强化实际操作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提高其就业能力。健全企业职工培训制度,通过在岗培训、脱产培训、业务研修、技能竞赛等多种形式,大力培养高技能专业人才。统筹利用各类职业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模式,提高培训质量,使职业培训贯穿劳动者从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到技师、高级技师的成长全过程,不断提高广大职工的职业技能水平和素养。
采取多种措施强化企业职工培训力度。通过加强职工培训,提高职工队伍的工作能力,特别是提高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能力。指导企业完善职工培训制度,建立健全培训、考核、使用相结合并与待遇相联系的激励机制,推动企业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大力开展技术能手比武等评比表彰活动,在广大职工中形成爱岗敬业,钻研技术的良好氛围。要求企业依法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通过培训,帮助企业增强职工队伍的稳定性,培养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
进一步加大农村职业技能培训力度。以“体制保障、技术支持、组织保证、服务就业”作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总体思路,调动农民工的培训积极性,为农村职业技能培训提供内在的、持久的动力支持;建立有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机制,为乡镇职业技能培训提供技术支持;建立有效的乡镇职业技能培训领导管理体制,为职业技能培训提供组织保证;进一步完善劳动力市场服务体系,努力实现培训与就业的结合,提高培训质量。
加大技能人才培养资金的投入。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渠道筹措投入机制,引导企业加大对技能人才培养的投入,企业按规定提取的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应用于技能人才培养。政府根据技能人才工作需要,对技能人才的评选、表彰、师资培训、教材开发等工作经费给予必要的支持,同时加大技能人才培训补助力度,提高企业职工培训的积极性。在原有政策的基础上,对参加本地紧缺职业技能培训的企业职工个人加大补助力度,鼓励企业职工个人积极参加技能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职业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关系国家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关系国家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也关系公民建设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更关系到现代教育体系的完善。所以,按照党的十八大关于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战略部署,以贯彻落实国家四部委《关于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范围和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金制度的意见》精神为契机,积极做好招生就业和技能培训等各项工作是今后技工院校需要完成的一项长期任务。

相关:

[烹饪]七个诀窍让你不再嘴馋 烹饪冬天到了,天气一冷,人自然需要通过摄取食物中的热量来抵御环境的低温,所以总是感觉嘴巴闲不住,体重也就容易蹭蹭往上升,这对大多数想保持苗条身材的MM们绝对不是个好消息,嘴馋的时候到底该怎么办?看看下面的小诀窍..

企业文化移植——管理第四阶段的克隆陷阱自从古代的农民发明“嫁接”、“移栽”技术开始,“移植”的对象在今天看来真可谓是蔚为大观,且不说皮肤组织损坏了可以做“植皮”手术,更有甚者,近年来随着企业文化建设这股时髦的风气的盛行,很多管理者居然尝试着..

上一篇: 【妈妈厨房】真葡萄假金鱼宴 妈妈厨房
下一篇: [家常菜谱]素食米饭杀手香辣千页豆腐 家常菜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