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正文

扩大消费牛的简笔画 需求的对策措施


更新日期:2016-06-03 01:23:09来源:网络点击:338849
摘要:文章提出要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着力在保增长上下工夫,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重点则是扩大消费需求。而扩大消费需求首先要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让广大居民有能力消费;其次增强消费信心,采取对策措施让居民消费无后顾之忧;再次改善消费环境,让居民放心消费。
关键词:消费需求;消费能力;消费信心;消费环境
中图分类号:F2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18-0004-02
去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并迅速蔓延和扩散,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中国经济也出现了明显困难,主要是外部需求减少,出口严重下滑。但中国国内市场广阔,内需潜力巨大。因此,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措施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
展。
一、提高消费能力
提高消费能力。也就是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特别是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和农民的收入水平,让广大居民有能力消费。收入对消费有制约作用,收入提高,消费就会增加。尤其是低收入群体收入提高后,有很大一部分会用于消费。而目前,我国居民的消费率很低,2007年消费率在35.4%,与历史最高水平1985年的52%相比,下降了17个百分点。而其他国家的同一指标大多在70%以上。隐藏在这种不寻常的消费率背后的,实际上是财富分配结构的严重扭曲。资料表明,我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不仅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增加,反而不断缩小。在1994年,政府、企业和居民三者的分配比例为18∶16∶66,而到了2005年,这个比例变化为23.8∶16.2∶60.0,居民收入比重不断下滑。所以,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扩大最终消费需求为重点,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在初次分配当中应提高劳动报酬的比重,降低资本所得的比重,改变目前的初次分配资本所得偏多,劳动所得偏少的局面。在再分配当中提高居民收入的比重,降低国家收入所占的比重。着重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逐步形成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的收入分配结构。通过财政税收政策,为低收入者减税和提供补贴。如进一步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通过税收、财政转移支付等财政措施,把一些高收入人群的一部分收入转化为社会收入,再通过社会保障制度将集中起来的社会收入转移给收入水平较低的个人。应大力促进就业增长,保证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提高居民收入的另一个重点要放在提高农民的收入上。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充分用足用好国家惠农政策;要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和效益,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要加快农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的转移,加快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农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增强,既能促进农村市场的发展,又能消化过剩的工业生产能力,拉动城市经济的发展。通过采取多种措施,用3年左右的时间,把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和居民消费率分别提高10~15个百分点,达到55%和50%,接近改革以来最高水平的1985年的56%和52%。如能实现这个目标,就意味着每年将有5万亿元以上的商品由投资和出口转为居民消费,就可以让全国居民的消费水平有一个较大幅度的提高。
二、增强消费信心
目前广大居民的消费信心不足。因为,一方面,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医疗、养老、教育、住房等各项支出有增无减,居民消费有后顾之忧。200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7年《社会保障绿皮书》中指出,1990~2004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510.2元增加到9421.6元,增加5.24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686.3元增加到4039.6元,增加4.89倍。与此同时,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分别增加了19.57倍和5.86倍,居民卫生支出的增速远超出其收入增长速度。教育支出同样如此。全国高校的人均学费在1990年时不足500元,到2004年就已经上涨到5000多元,上涨了10倍以上。我国目前的高房价也使中等收入者和低收入者不堪重负。从2003年至今,一线城市的房价涨幅普遍在两倍以上。而在许多城市,购买一套房,相当于吞噬掉一个中等收入家庭数十年的全部收入。所以,应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这是消除目前广大居民消费后顾之忧的关键。政府要加大投入力度,提供较好的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尽快建立健全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基础义务教育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养老保险制度、失业救济制度等,减轻居民个人的教育、医疗等方面的负担,消解百姓的后顾之忧,降低人们对未来支出预期的不确定性,增强消费信心,增加即期消费。
另一方面,金融危机已严重打击了投资者和消费者的信心,居民对未来收入增长预期降低。国际金融危机已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使更多的企业受到冲击,企业的效益下滑,减员降薪增多,居民收入增长预期明显下降。而且,金融危机尚未见底,企业和居民抱有观望情绪,消费信心继续受挫。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要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使居民增强对经济长期向好的信心,从而增强消费信心。而就业可以在较大程度上保证人们既有一个相对安定、基本生活有保障的现状,又有一个可以预期的良好前景。因为,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是就业者及其亲属基本生活费用的主要来源。对于绝大多数居民来说,获得一份稳定的工作,就意味着拥有了一份比较稳定的收入,就意味着就业者及其亲属能够过上正常的生活。所以,必须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方位促进就业增长,确保就业形势基本稳定。通过定额税收减免、优惠贷款等措施,鼓励企业尽量不裁员;通过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减免税费等措施,积极扶持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和社会保险补贴等措施,建立健全就业援助制度,帮助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同时,要坚定不移地落实好中央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各项政策,采取稳定、长期、有效的办法,促进消费,重振消费信心。
三、改善消费环境
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商品服务质量是扩大消费的前提条件。要针对影响扩大消费的主要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改善消费的硬环境和软环境。对那些有利于增加消费的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大投资力度,要加快以铁路为重点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建设,改善居民出行条件。搞好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为扩大居民文化、休闲、旅游消费创造条件。适应消费结构从生存型向发展型升级的要求,鼓励各方面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办好各级各类教育,充分满足人民受教育的需求,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水平。加快新一代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互联网、通信网、广播电视网三网融合。加快农村市场流通网络建设,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促进农村消费。加大公共设施建设投入,改善农村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利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双百市场工程”改善农村商品流通方式和服务设施,加强对农村商品流通网络和售后服务建设,保障商品流通渠道畅通,促进农村消费市场发展。扩大“家电下乡”服务范围,增加对农民的购物补贴。进一步扩大“家电下乡”的品种,增加中央和地方财政对销往农村的商品进行补贴或低价销售,让更多农民得到实惠。
整顿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要继续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确保食品、药品质量安全,防止价格欺诈行为,让人民放心大胆地消费。抓紧建立食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保障体系、质量检验监测体系、品牌标识认证体系、社会监督举报体系、质量监管责任体系、质量安全法规体系。凡是在市场出售的商品,应能通过商标或电子标签,迅速查明该商品的主要信息,以便于消费者的监督。加强市场准入监管,保障消费安全,促进消费需求。严格市场准入制度,实行不合格食品,不安全商品退市、召回、销毁制度,提高流通领域食品安全水平。使广大居民放心购买,安心消费。要倡导建立诚实守信的商业道德,形成统一、公平、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努力创造便捷诚信的消费方式,通过加快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积极发展消费信贷,鼓励消费者通过信贷消费超前实现潜在购买力,促进消费升级。目前我国消费信贷占整个信贷余额的比例是15%到20%,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消费信贷的比重可以提高到占整个贷款的30%左右,所以要重点发挥消费信贷对普通大众家庭的支持力度。
参考文献
张德勇.扩大内需的“需”在哪里.中国经贸导刊,2009,.
郑新立.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经济日报,2009-03-30.
严先溥.我国消费需求增长内在动力依然强劲.宏观经济管理,2009,.
作者简介:王晶超,女,黑龙江肇东人,中共大庆市委党校教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陈莉,女,大庆油田力神泵业有限责任公司政工师。

相关:

营销界面“有效下沉”上海美国商会和博斯管理咨询公司的“2008-2009年中国制造业竞争力调查报告”指出:企业基本上不再计划进行迁移,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出口和国内销售都在大幅下滑,但是后者的下滑幅度不如前者大;中国的下岗人数..

【日本鱼肝油】请教日本那种鱼肝油比较好 日本鱼肝油看到有关报道说很多中国品牌的鱼肝油根本不达标!长期服用甚至会导致孩子中毒!看后不寒而栗,觉得中国对自己国家的孩子实在太不负责了!所以决定购买小日本的鱼肝油!虽然小日本这个民族让痛恨欲绝,但是人家对自己..

上一篇: [健康饮食]怀孕初期吃什么好?这3疏3果最适合 健康饮食
下一篇: [餐饮常识]粗粮吃太多小心五大坏处 餐饮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