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正文

黄定光:爱国爱港农业科技网络书屋  永不落幕


更新日期:2016-06-03 01:10:01来源:网络点击:338609
大型纪实文献《今日华人》入编稿:
时光荏苒,九七回归的狂欢餘音未绝,跨越千年的钟声犹在耳边,蓦然回首卻已是站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末段遥望。不知不觉,香港回归祖国已经十周年。
这十年,从陌生到熟悉,从隔阂到圆融。香港和祖国大陆的交流沟通日益紧密。这其中又浸透了多少人的智能与汗水。如今,国内经济进一步攀越腾飞,香港这枚璀璨的东方之珠亦不断放射異彩。而在这一片欣欣向荣的生机背後,各式各样的问题也一直存在。如何解决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新问题?在香港,在内地,都有着一群拥有赤子之心、热血为民的有识之士,在不停地思考着、总结着、呼籲着,黄定光先生正是其中重要的一员。
作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议员,民主建港协进联盟中央委员会委员的黄定光先生,生活異常忙碌,几乎每天早上去立法会开会一直到晚上才结束;他不断向政府提交有效实际的建议和质询;他每年把自己在立法会的工作和感想编辑成一本名为《光鸣》的通讯刊物,总结一年来零零总总的工作;他是民建联工商事务的发言人,处理相关工商的各项事务並参与探讨研究……对於民主、对於香港、对於国家,他始终在不断地思考、分析,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宏观思维,力图找出一条更为清晰的发展之路。
看现状论民主与归属
现在香港的政治事态,仍然处於並不十分明朗的态势之中,一国两制的思想虽已深入人心,但在具体实践中的磕磕碰碰仍需要更多的时间去摸索。黄定光先生说:“从回归到现在的十年里,香港与内地都处於一个彼此接受的过程当中,要给大家更多地宣传国家的观念,加深对中华民族光荣历史的瞭解,培养民族荣誉感。”
目前在香港追求民主的呼声很大,黄定光先生认为,民主是个好东西,但是民主的内涵究竟是什麽,仍需要深入研究。他说:“西方有西方所谓的民主,而我们所追求的民主是更为崇高的民主。民主和集中是相对的,民主是一种手段,最後的目标仍然是集中。”香港的政治环境相对其它地方来说,也许比较复杂,港英政府的管制给香港留下了深刻的影响,许多人盲目追求西方民主,但黄定光先生非常犀利地直接指出——那时根本没有国家概念,也就没有真正的民主。

他还说:“五六十年代中国曾经历了太多的风雨,而那些波折及历史的错误使得很多人在感情上受到了伤害,心中存在一些解不开的结,这都需要人去做好这批人的思想工作。其实,改革开放之後,国家的发展、思想的进步所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虽然曾经走过弯路,但是中国共产党,仍然是真真正正为人民服务的。”
黄定光先生认为,香港的市民,毕竟九成以上都是中国人,身上流淌着同样的血,国家荣誉感和民族归属感是深埋在骨髓之中的,一旦真的遭遇危难时分,到最後时刻,大家都会为国家为民族挺身而出。
溯发展民建联一路突破
在黄定光先生的社会公共服务生涯里,民建联是颇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民建联——民主建港协进联盟,作为香港人数最多的政见团体,为香港和祖国的不断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它成立於一九九二年,骨干是中学教师、工会社团领袖和其它专业人士。最初的成立动机是为了推动促进香港的平稳回归,为其出一份力量,於是组织起来,成为一个强有力的队伍,去参加香港的政治活动。在特区政府成立以後,依然继续活跃,不但在香港的政治活动里有很大的分量,而且对整个香港的经济、民生及各个领域都努力发挥着自己的作用,为支持特区政府、为香港、为国家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在香港回归之後,有许多人在不断地质疑香港发展的方向,国内的政治大环境等种种状况,有着种种担忧之情。黄定光先生卻用简单的数据击破了这种猜疑的想法。他说在1991年的直选当中,传统爱国人士全军覆没;1995年立法会换届,才在九龙中取得了零的突破。有一位成员直选成功当上议员;略过1997年刚回归时成立的临时立法会,1998年的第一届立法会,民建联从地区直选到功能组别,议席增加到了7位;2000年第二届立法会,民建联的议席增加到了9位,此时立法会改为4年一届;2004年,第三届立法会,民建联议席由9增加到了12位;相信在2008年再换届时会有更多的人进入议席。
黄定光先生进一步解释,民建联在立法会每增加一席,说明的是香港政治大气候的改变,在2007年刚刚结束的11月18日的区议会选举中,民建联拿了115个议席,佔了区议会选举的三分之一,成绩非常骄人。这並不仅仅是民建联本身的努力就可以做到的,透过表面的现象,可以清晰地看到,是国家政治大气候的逐步改变引起了香港政治小气候的变化,表明了祖国对香港民主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大力支持,亦是人心所向。在这种支持下,对香港的明天应该拥有绝对的信心。
同时黄定光先生强调了深港一体化的必须性。过去香港和祖国是隔离起来的,回归以後的考验冲击更是接踵而至。如果香港跟国内的改革开放不能同步发展的话,很容易就会出现经济上的滑坡和停滞不前的状况。最近几年,粤港之间的合作比过去密切得多,香港的发展也呈现良好的大趋势。香港並不能独善其身,要对国家发挥自己的作用,如果还是固步自封,“东方之珠”的美丽传说就不可能一直延续。
探前路独辟蹊径展销之都
最近,黄定光先生和民建联的同仁们一起,充分利用民建联研究部的力量,邀请专业学者一起花费巨大精力讨论研究,向政府提交了一个全新的建议书,即针对香港目前经济的发展提出将香港塑造成“永不落幕的国际展销之都”的提案。这份提案充分考虑了目前支撑香港经济发展的几大领域,独辟蹊径,为香港未来经济的长足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具有可行性的可持续发展方案。
黄定光先生分析说,香港目前的经济支撑,比较重要的有金融业、物流业、旅遊业及专业服务业。首先来看金融业。金融业的发展对香港经济贡献极大,但同时亦带来非常明显的弊端,即泡沫经济,受国际经济的波动影响太直接明显。在局势大好之时非常好,在局势下滑至低谷时卻也十分危险,不够稳定。而且金融业的冒险经济,並不能缓解就业压力,对教育程度低,没有专业技能的人丝毫没有帮助。
再谈第二大产业——物流,香港在物流方面曾经一度非常兴旺,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广东深圳的港口发展速度相当迅速。近几年,深圳盐田、赤湾、蛇口三港增长速度极快,每年增长30%以上,而香港的集装箱港口祗有百分之二三的增长,差距悬殊。另一方面,香港相较於内地港口来说,有些先天不足。在国内改革开放初期,内地的硬件条件还远远跟不上发展,现在则完全不同,深圳港口的硬件条件日趋完善,而且到深圳比到香港更近,货柜可以少跑几十里路,相对来说, 货柜处理收费及运输费用比较便宜。最重要的是,香港和内地之间始终存在海关出入境的手续问题,要办手续自然在时间上就有所延误。以黄定光先生一个在香港做玩具的朋友为例,他公司每天都有六个货柜要发到美国去,每个货柜运到盐田比运到香港便宜300美金,六个货柜一天就省下了1800美金,作为商家,都一定会去考虑成本,没理由不去选择更为便宜速度又快的物流方式。
第三是旅遊业。香港的旅遊业是一大优势,它是著名的购物天堂,还拥有诸如迪斯尼乐园等大型遊乐场所。但是这一类型的旅遊资源並非长久型旅遊资源,很容易被替代, 既无中国绵长的五千年文明文化基础,又没有天然的风景资源,所以旅遊行业,黄定光先生戏言,估计也是“兔子尾巴大不了”。
第四,专业服务行业。在这方面,香港更可谓出类拔萃,现在在内地,香港来的专业人士倍受追捧。但是,将眼光放长远来看,回溯过去在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回国内的香港厨师在内地也相当吃香,可是现在,香港的厨师已经渐渐没落,不如内地的厨师。现在,国内有许多有识之士已经纷纷奔往国外学习更专业的知识,假以时日,海外留学的专业人士带着更高的视野更先进的理念回到国内来服务,现在吃香的专业服务人士是否也会像当年的厨师一样没落呢?也许就在十年八年之後。黄定光先生立足现在卻超越当下,将数十年香港的发展纵横连贯起来对整个局势进行严谨的思考,先天下之忧而忧地考虑到了目前香港四大行业的隐忧。在思考香港经济发展前路究竟在何方之时,他从浙江义乌的发展情况中得到了灵感。
义乌,祗是中国浙江省内的中等城市,卻有“小商品第一市”的美誉,成为世界小商品的集中集散地,似乎改革开放以来创造的奇蹟中的奇蹟。黄定光先生曾亲自对义乌进行考察,对其感受颇深,认为义乌市的发展经验,大有值得香港借鉴之处。他认为,香港应该吸取义乌发展的经验,又高於义乌,充分利用自身拥有的一国两制政治上的独有地位,打造出一个贯通中外、打通中西的枢纽。
他的考虑建立在非常现实的基础之上。现在在香港和深圳的边境地区佔地接近2800公顷,祗要在特区政府计划释出的2000公顷土地之中,拨出百分之四,即可建立起一个前所未有的环球展销城。这个地区将成为香港特区里的特区,由特区政府和中央政府进行统一协商和规划,使内地的人不需要任何手续就可以进入中间这个特区中的特区,另一方面邀请世界知名品牌在这个特区之中做陈列展览,为全球知名品牌提供打入内地市场的展销渠道,同时为内地买家提供国际採购的集中地,根据不同需要分区划片,打造出“永不落幕的国际展销之都”。
建立起这个环球展销城,可以充分发挥香港“一国两制”、中西融合、工商贸易蓬勃、资讯发达、访客出入境自由、资金流通便捷、低税制及不设关税壁垒等等自由港地位的优势,又能缓解就业压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舒缓结构性失业,还能配合内地企业走出去的国策,吸引更多国际企业进驻,可谓一举多得。
这个提案提交政府後,得到了政府非常正面的回应,特区政府还特意派官员去义乌考察。对此,黄定光先生非常高兴能够得到如此重视,希望能抛砖引玉,为香港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之中,寻寻觅觅、兜兜转转的道路上提供多一种的选择和发展方向。虽然具体的实践成败还有更多细緻的工作要做,现在也一时难下定论,但能做出一点事情已经足够让人高兴。言谈之间,赤诚爱国爱港之心拳拳意表。
享人生一心为公生活忙
其实除了立法会和民建联的工作,黄定光先生还拥有自己的家族公司,主要从事进出口贸易。但全身心扑在立法会及社团工作上的他,几乎天天都在为公众的事务奔忙,祗有周日才得空回公司去签署一些文件,祗能请回了哥哥姐姐回帮忙打理公司业务。
黄定光先生的妻子林淑仪女士是香港工会联合会的副会长,全国政协委员。黄定光先生笑言:“我是工商界的,她是工会的,从利益上来说是矛盾的。但我们两人在政治原则大方向上卻是完全一致的,因为生活中工作中有许多共同点,所以总有谈不完的话题。”他们的两个孩子也都分别长大成人,不需要再操心,家庭生活非常幸福美满。
谈起平时生活的业餘爱好,黄定光先生说,他年轻时爱好冬泳,非常刺激並且对身体健康有益,祗是现在也已经完全无暇顾及。而在如此繁重的工作之下,谈起工作问题,他依然兴致盎然,充满无限热情。他是80年代最早的一批港区全国青年委员,当时祗有9个人,包括霍震寰、王敏刚、张明敏、潘进源、黄富荣、马逢国、韩秉华、林淑仪及他本人在内。正是他们9位港区全国青年委员在香港共同创办了香港青年联会,並把香港青年联会锻炼成为一支生力军,很好地推动了香港青年工作的健康发展。
回顾过去,黄定光先生说当初创办时祗有58位创会会员,到现在已经整整十五年了,香港青年联会会员更是超过700多人。胡锦涛主席还在香港回归10周年庆典上指出,希望香港青年可以爱国爱港,为祖国的繁荣昌盛、香港的稳定繁荣做贡献。目前香港青年责任越来越大,担子越来越重,社会地位与经济实力也越来越高,特区政府也越来越重视。香港青年联会培养出了不少在各个领域都可以独当一面的人才,为香港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黄定光先生笑说,自己也是青联出身,所以对香港青年工作特别有感情,对香港青年联会组织的活动他也是热心参与。
除了立法会、民建联,黄定光先生还是香港中华出入口商会副会长及香港中华总商会会董。说到香港中华总商会和香港中华出入口商会,还有段有趣的渊源。香港中华总商会,成立於清末1900年,比辛亥革命还早,现在依然是香港最大最有影响力的工商社团之一。而香港中华出入口商会成立於1954年1月1日,当时香港工商界爱国爱港的人士並不多,祗是因为有许多专门经营国产进出口的商人回国内做贸易,在内地统战机构的关心和支持下就组建起这个商会。在解放初期, 香港中华总商会在政治上仍认定中华民国为正统。直至当时香港中华总商会出了一位很英明的领导人高卓雄先生。高先生曾经得到过毛泽东主席的接见。在他的带领下,将香港中华总商会改变成了悬挂五星红旗的社团。从此,香港中华总商会和香港中华出入口商会就成为香港工商界爱国的两面旗帜。两个商会在工作上有许多交叉的地方,但亦有分工。香港中华总商会主要面对香港中大型企业,香港中华出入口商会则面对中小型企业。由於香港中小型企业比较多,所以在进出口方面影响力比较大,商会的人士在进出口界可以得到行内其它十多个商会的支持和拥戴,非常团结。而黄定光先生亦同时担任这两边商会的职务,欣欣然乐在其中。
与新中国同龄的黄定光先生,将自己的命运牢牢地和祖国绑在了一起,对香港、对祖国均怀着一份赤诚的热爱。他说人生在世,为国为港,都应该尽一份自己的力量。不止是对国家对民族,就算是身边的为人处世,也要待人以诚。
在与黄定光先生的谈话之中,笔者叹服於他开阔清晰的思路,亦感动於他一颗爱国爱港的赤诚之心,国家人民,有议员若此,夫复何求!
【人物简介】
黄定光,1949年出生於香港,1965年回国内求学,1972年返港进入家族企业做出入口生意。80年代当选为港区全国青年委员,是香港青年联会的创办人之一,为香港青年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现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议员,中小型企业委员会委员、香港出口信用保险局董事会成员,强制性公积金计划管理局非执行董事,保良局顾问局成员,教育统筹局进出口业技能提升计划行业小组成员,民建联中央委员会委员、香港中华出入口商会副会长、广东省政协七、八、九届委员,中华全国海外联谊会理事,润华行有限公司董事、中建国货有限公司董事经理,香港青年联会顾问等一系列社会职务。
【座右铭】 待人以诚 ,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奉献。

相关:

危机意识才是百年基因中国企业正在基因进化。那些已经踏上全球化征程的企业,正经历着一场对本企业基因的检验。人活于世,难免疾患灾变。生命力只有在疾患灾变面前才能体现出是旺盛还是虚弱。有的人小病小灾便会束手无策而心存弃世之念,..

杨澜:惊奇博客的力量 “感觉自己是一只大鸟,不停地旅行迁徙。有时在今天这样美丽的天空里,有时则在远远近近的乌云,甚至雷电中。鸟有自己南来北往的目标,为了食物与繁衍。我们到底为了什么?”杨澜写下第一篇博客时,正在北京至上海的..

上一篇: 外媒速览
下一篇: 在挑战中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