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正文

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体系初诺基亚是哪个国家的 探


更新日期:2016-06-03 00:58:53来源:网络点击:338455
摘要: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的新兴媒介已经悄悄地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高校党建工作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党政领导及学生辅导员作为主要实施者,应充分利用网络这一交流平台,拓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方法,提高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便捷性。针对大学生普遍使用互联网和手机通讯工具的现状,应逐步建立较为完备的BBs、博客、QQ群、手机短信、飞信等网络教育平台,通过网络,增强教师与学生进行网络沟通,逐步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网络化教育的新途径。
美键词: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沟通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点,也是高校在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我们应坚持高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武装大学生头脑,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使大学生更加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面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个性张扬的新特点,要把进行立德树人作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随着80末90后步人大学校门,教育工作者已经看到“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针对这些思想缺陷,要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尽快适应和掌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用改革创新的思路,用科学发展的时代要求重新审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还要把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思政教育创新的出发点。要真正明确大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教育工作者在具体工作中要尊重工作对象,以完全平等的身份,相互讨论,共同提高。
一、运用网络技术,实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网络化作为信息技术革命的重要特征,已经影响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作为“生命线”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网络时代”充分发挥其“服务保证”作用,其自身的网络化需求日益迫切。
1、网络化是思想政治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由于新技术革命的影响,社会正经历着一场意义深远的变革,而其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变化就是社会的网络化趋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式必须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由于思想政治教育传统的方法手段在很大的程度上已不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因此。必须从方法上进行相应的变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与社会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贯穿、渗透到各项工作的全过程。
2、网络化是更新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益的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传播与利用率;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通过对其他媒体的整合,可以使电子网络媒体发挥出更大的优势;而运用网络受教育者还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随时随地受到有针对性的接收教育……这些无疑都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
二、大学生思政网络化教育途径:建立互动机制
第一,建立高素质的网络思想教育师资队伍
目前。高校思想教育队伍难以满足网络时代提出的一系列挑战,表现为:对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展思想教育意识淡漠:没有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和技能;对有关网络法规、网络道德缺乏了解等等。因此,只有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网络意识,在思想教育的方式、载体和手段上有所创新。才能对大学生思想教育有所突破;只有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加强自身的网络知识技能学习,树立现代科技意识,充分借助网络技术的支持,采用声、文、图并茂的综合表现力来表达教育内容,增加教育信息容量。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才能提高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实效性。
第二,加强网络伦理规范建设
网络道德规范的建设还要根据我国的国情,根据我国传统道德和网络道德的现状来进行。
网络社会的发展是以秒在计时。网络立法固然很重要,但其滞后的特点却是我们不容忽视的,只有在人们心里树立起一种网络道德意识,让人们自觉地去维持网络秩序、遵守网络法律才是最重要的。高校应通过开展《网络伦理与道德》、《网络行为校园规章》、《网络文化素质培养与网络人格塑造》等内容为主题的班会或讲座培养学生自觉的网络责任意识、政治意识、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优良的网络道德。
第三,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把握文化主旋律
文化作为载体始终在有效地传播着各种各样的思想信息,网络文化既是网络思想工作的教育手段。也是网络思想教育的战斗武器。我们要努力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尽量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网上生活空间。
1、占领文化主阵地。在网上传播党的方针政策,确保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有一个正确的政治导向。同时要围绕一些重大的政治问题、意识形态敏感问题、影响稳定大局的问题,旗帜鲜明的发表评论,进行积极的引导,对错误思潮敢于开展批评。
2、传播介绍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和国外的优秀文化成果,使大学生进一步树立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使他们了解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拓宽视野。
3、搭建网络立体平台,充分发挥网络思想教育功能。利用校园报刊、校园广播、闭路电视等宣传媒体,开展网上宣传、舆论引导、新闻渗透等形式,搭建校园网络新闻宣传平台。通过开设师生个人主页、博客、BBS、电子邮件、QQ群等方式,搭建网络交流平台。以这些平台与学生交流思想,表达意见、观点。对发现的问题和思想倾向进行针对性地指导。也可以针对个别学生的具体思想问题,提供单独的指导和帮助,实施个性化思想教育。通过网页制作竞赛、网上知识抢答赛,网络道德问题辩论、开通领导信箱、网上交流、座谈、讨论等活动满足学生求新、求异、求特的心理需求,这些都是学生真实思想的流露,可以通过收集、整理、分析这些网贴的观点。从而找出对策,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学生的具体思想问题,提供单独的指导和帮助,实施个性化思想教育。
4、开展网上“心理咨询”,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部分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压抑、自卑等不健康心理、生理知识贫乏,有心理问题时常常由于怕别人知道而不愿去看医生或者与他人交流。我们可以在校园网上开办“心理诊所”,开展网上心理咨询,使学生大胆、直言不讳地倾吐心里话,针对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辅导,及时帮助大学生解除心理难题,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之中,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警惕网络教育的负面影响
网络时代的到来,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是深刻的。然而,任何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是一把双刃剑,网络也不例外。网络的发展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网上信息丰富,但良莠不齐,可能使一些大学生失去理性思维,迷失方向。不可否认,网络上大量的信息为人们学习、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开拓了人们的眼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但是这些信息良莠不齐,各种不良信息成为干扰大学生的“噪音”,影响了有用信息的清晰度和效用度,不利于大学生对有用知识的吸收。
网络的开放与封闭的矛盾、虚拟与现实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给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危害。网络交流使大学生面对的是缺乏直接的面对面的人际互动,而人格与交往情境双重分裂的环境和氛围,容易使大学生放任自己并不再关心现实世界,而他们下网后回到现实就会产生一种孤独感,而患上“网络疏离症”。从而导致人格异常和心理障碍,这不利于他们承担本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严重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总之,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教育既要利用网络发展带来的种种机遇,又要注意警惕网络教育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和挑战。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应转变教育观念,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将网络思想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优势互补,从而增强思想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关:

如何擦玻璃又快又干净?擦玻璃小...如何擦玻璃又快又干净? 擦玻璃小窍门 2014-12-18 10:06 谷居创意家居 我推荐用《人民日报》擦玻璃,不掉毛。看到擦着透亮可以与商场媲美的玻璃,非常有巨大的成就感。会不由自主地伸出手,仿佛玻璃就不存在..

李红:理想执著的女强人从《对话》到《赢在中国》,再到美国拉特里奇资本中国区战略合作伙伴,一个新闻女性的传奇在人群中寻找李红,可能她不是漂亮的一类,却是更稀少的智慧的女人。缜密的思维使她成为幕后运筹国内外公共关系、邀请高端嘉宾..

上一篇: 【一百天婴儿】一百天宝宝喝多少奶 一百天婴儿
下一篇: 王石:博客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