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正文

基于完女生头像图片 整经济周期的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


更新日期:2016-06-03 00:47:56来源:网络点击:338255
摘要:金融危机的产生过程表明: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行为及其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具有明显的顺周期特征。这导致商业银行在经济繁荣期减少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在经济萧条期反而不得不大量计提拔备,从而大大增加了其在经济衰退期的风险水平。巴塞尔协议下的风险管理机制只是一种微观风险管理机制,要降低银行面临的系统性风险就要建立起反周期的着眼于规避宏观经济周期性风险的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
关键词:贷款损失准备;经济周期;信贷周期;风险管理
文章编号:1003-462507-0088-03 中图分类号:F832.33 文献标识码:A
目前,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已对世界各国实体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各主要经济体消费与投资萎靡,经济陷于负增长。为何世界经济的大趋势会急转直下呢?周期性是我们这个世界经济运行的显著特征,为何人们在繁荣之时不能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呢?从造成这次世界各国实体经济衰退的过程来看,显然金融危机的迅速传播所带来的信用紧缩导致了各国实体经济的大幅收缩。值得深思的是为什么大多数银行没有事先做好应对危机的准备呢?探讨其中原因,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拨备计提的制度规则,从完整经济周期的层面提高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水平对于防范金融危机的系统性影响和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商业银行信贷投放行为的顺周期性及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制度的内在缺陷
信贷周期的内在特点
在相当程度上,信贷而不是货币本身决定着经济活动的水平。而商业银行在经济体系信用的扩张与收缩中起着核心作用,逆周期调节的货币政策要想发挥解冻信贷市场的作用就必须依赖整个银行体系与之相配合。然而商业银行作为经济实体,其信贷投放行为具有明显的顺周期特征。当经济景气并处于扩张时期,企业盈利状况良好,因而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也较好,此时商业银行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也会较少。这会刺激商业银行大量投放信贷,从而此时其不良贷款率也会较低,但却为未来萧条时期实际贷款损失的大量增加留下隐患。因为,在繁荣的扩张期,往往伴随着投资、消费行为的非理性冲动,这推动经济泡沫的急剧膨胀。商业银行经营者即使意识到泡沫终将会破灭,但只要这一天还没有真正到来,各种资产的价格还在上涨,其渴望获得高利润的内在冲动就不会停止。而且在这期间还往往伴随着信贷标准的放松,表面上良好的资产状况实际已潜藏了巨大危机。而当萧条真正到来之时,即使中央银行会降低利率,商业银行出于风险及不确定性程度增加考虑,也不会有太大动力投放信贷,此时在繁荣末端大量增加的问题贷款也逐渐暴露出来,不良贷款率会大幅上升,整个银行体系的风险程度就会大幅增加。一旦某一大型金融机构出现问题就会引起连锁反应,引发金融海啸。由此可见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具有明显的顺周期特征,而贷款损失准备在经济繁荣,信贷扩张时期由于银行资产质量较好而相对计提较少,在经济萧条,信贷收缩时期因其资产质量恶化而计提较多。这就使得商业银行的经营业绩出现大幅波动,萧条时期也没有足够的风险拨备来充抵损失,从而使其资本受到侵蚀,破产风险增加。从一个完整经济周期的角度来看,显然商业银行拨备的计提没有考虑到经济周期的长期影响,而在很大程度上具有被动适应经济周期的特点。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制度的内在缺陷
贷款损失准备包括一般准备、专项准备和特种准备。由于一般准备根据相关法规有统一的计提比例,一般规定为年末贷款余额的1%以上。而特种准备是对已发生损失进行计提。这两种损失准备最大的特点是以客观法规和实际发生的损失状况为依据,因而商业银行经营者主观判断的成分相对较少。我国目前商业银行贷款专项损失准备采取按贷款五级分类原则进行计提。按贷款的风险程度,相应的计提比例为:关注类贷款5%;次级类贷款20%;可疑类贷款50%;损失类贷款100%。在此类拨备的计提中,存在较大的经营者主观判断的成分,计提的比例有较大的波动空间。如次级和可疑类贷款的损失准备,计提比例可上下波动20%。而商业银行信贷投放的顺周期特征,使得银行经营者主要依赖对未来贷款损失的短期预期,即在经济周期的某一阶段内进行拨备的计提。由于在经济扩张时期,银行经营者对贷款发生损失的主观预期比较低,因而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水平也较低;而在经济收缩时期,银行经营者对贷款损失的主观预期又往往会高于实际水平,紧缩的心态导致其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也大大提高。这就使得既有的按贷款五级分类计提拨备的制度也具有某种顺周期的特征,无法阻止繁荣时期商业银行的过度冒险行为。当萧条来临时,大量潜藏的问题贷款开始浮出水面,由于没有充足的拨备,损失就会大量侵蚀其利润与资本,甚至引发挤兑。
综上可见,巴塞尔资本协议作为一种微观经济风险管理手段,它只能降低单个借款者所带来的程度不同的风险。而对于影响所有经济实体的宏观经济风险,这种制度本身所具有的顺周期特征使其很难在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中降低整个银行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因而在制度层面需要某种能够降低银行体系周期性风险的拨备制度。
二、基于完整经济周期的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制度设计
制度设计的关键是将逆经济周期的要素引入到现有的拨备计提框架中来,建立起某种向前看的拔备制度。在这一制度下,经济繁荣时期,商业银行每增加一笔贷款,就要预期到未来可能发生的潜在损失。这一损失应是基于一个完整经济周期在历史统计数据的基础上估算出来的,而不是建立在现有的经济环境之上。在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中,经济会产生波峰与波谷,并伴随着信贷的扩张与收缩。因而可以用整个经济周期中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除以该时期的信贷总规模,以得出一个完整经济周期中平均的贷款拨备比率。对于信贷扩张期的拨备比率,制度设计应保证使其高于平均水平之上;而在信贷收缩时期由于前期已经计提了足够的贷款损失准备,此时只需计提低于平均水平的拨备就可完全覆盖萧条时期所产生的大量贷款损失。
通过建立模型的过程可直观的描述上述思想:
首先计算完整经济周期中各类贷款的加权平均的贷款拨备比率u,用信贷增长率反映经济周期的变化,设实际月/季度信贷增长率为R,进而计算整个经济周期的平均信贷增速R',则按平均水平对每月/季度的实际信贷额计提的贷款拨备比率为u。由于实际的信贷增速会高于或低于平均的信贷增速,同时实际贷款拨备比率也会随信贷周期有一个上下波动的标准差,设为σ。因而对高于或低于平均水平的信贷增速的增量部分AR,就应计提相应的增量拨备,增提的这一部分贷款拨备比率为·u·σ。两部分加起来就成为基于完整经济周期的贷款拨备比率计提模型:U=u+·u·σ。比如:R=30%,R'=20%,u=10%,σ=20%,则基于完整经济周期考虑的当期贷款拨备比率为:U=10%+·10%·20%=10%+1%=11%
只要基于历史数据算出参数u、σ,上述模型在实践中就具备了一定的应用价值。由此通过反周期的拨备计提制度既可以熨平商业银行的经营周期,又可在宏观层面上降低整个金融系统的风险。就会使每个银行在经济繁荣时期就计提了充足的拨备,做到未雨绸缪。商业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金就可以在经济扩张时增加,在经济不景气时支取使用。只要拨备充足,在经济衰退期间,银行就不需要为新出现的贷款亏损来提供额外的拨备。因而贷款损失准备金的积累和支取就具有反周期的动态性,并与银行的贷款周期性格局反向运动。这显然优于传统的顺周期性的贷款损失准备制度。这种反周期性的制度安排与原有的巴塞尔协议下的微观经济风险管理机制并不矛盾,按贷款五级分类标准计提的针对个体风险的贷款损失准备制度依然适用于经济周期的各个阶段,而反周期性的拨备制度主要着眼于防范宏观系统性风险。这两种制度安排可以有效地结合起来,综合性的防范来自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的风险。
此外监管当局还可以在容易产生泡沫的房地产等领域实行信贷增长的限制或者限制对具有特定风险的活动给予新贷款。这样的信贷控制措施在繁荣的末期显得尤为重要,对于繁荣时期信贷的非理性扩张的限制与反周期的准备金计提制度将产生良好的协同作用。
三、实施反周期的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制度所需的配套性制度调整
会计准则方面的调整
我国实行的新会计准则中,对贷款减值准备的核算原则是由过去发生的损失事件等客观证据显示该金融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将出现损失,并且这种损失可以有效估计才能相应计提贷款减值准备。对于将来可能发生的损失,无论损失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都不能计入减值。
显然新会计准则对贷款损失的确认计量原则与反周期的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制度是不相容的。会计准则对于拨备的计提必须建立在客观发生的损失基础之上,而反周期的贷款损失准备金在一定程度上是基于对未来可能发生损失的一种估计,无论这种估计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损失发生可能性是大还是小,都不是会计准则所要求的客观上已经发生的损失,也就难以在新会计准则中得到制度性支持。因而未来在会计制度设计方面就应做出配套的制度调整,增加会计准则在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方面规则的灵活性,留出相应的制度空间。
税收法规方面的调整
我国目前的税收法规在一些方面对商业银行降低不良贷款率的激励措施明显不足。如按现行税法规定,商业银行按期末贷款余额的1%计提的呆账准备金可以在税前列支,超过1%的部分则无此激励。显然,呆账准备金税前扣除比例过低容易产生对银行过度征税的问题,会挫伤商业银行充足计提拨备的积极性。因而需出台一定的优惠政策,如提高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的比例,以鼓励商业银行尽快提足贷款损失准备。
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为商业银行进行利润操纵提供了可能。在繁荣时期,商业银行出于避税的考虑会大量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冲减税前收益,以减少所要缴纳的所得税。而在经济萧条时期,商业银行可以少提拨备,增加账面利润。这种可能是存在的,不过可以从制度上进行规避。比如新会计准则强调对于已冲销的贷款损失收回时的客观证据,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商业银行利用拨备计提制度进行利润操纵的可能。
四、总结
反周期性的贷款损失准备制度作为一种着眼于管理宏观系统性风险的重要制度创新,将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商业银行管理系统性风险的能力,并在微观与宏观两个层面上完善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这对于使我国商业银行建立起向前看的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制度,提高风险管理效率有着重要意义。然而这一制度要想真正在实践中得以实施,还需要在具体的制度设计及其他配套制度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探索。因而需要各部门的政策制定者相互协调,进行制度创新,才能最终建立起这一制度。
参考文献:
陈宇学,商业银行会计理论与实践,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王建军,扬坤,新会计准则对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影响上海金融,2008,。
李宇嘉,陆军,美国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的发展历程与启示,上海金融,2007,。
卢伟,论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度法律的完善,改革与战略,2007,。
陈璐,陈凡,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缺口及其监管问题上海金融,2007,。

相关:

[种植技术]安逸哥的多肉夜拍 种植技术美肉欣赏·安逸哥难得把肉名打上去·您如果有不知道名字的回复带图·我在说名字·这样您也容易记得······多安逸。随便拍了点试一试相机效果 呵呵本文经多肉植物论坛授权转载,图片内容请至原文地址浏览:htt..

浅析我国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防范摘要:本文在评介开放式基金的基本涵义及其相关范畴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现阶段,积极发-展开放式基金对于进一步深化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提升资本市场功能、催生基金管理业变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上一篇: [家常菜谱]凉拌木耳:跟着《食潮》玩美食 家常菜谱
下一篇: 炒楼危险数千亿热钱找“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