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正文

女则 承继“十五”辉煌 开创“十一五”伟业


更新日期:2016-06-03 00:41:32来源:网络点击:338152
天津市长 戴相龙
做好“六个服务”、“四个合作”
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
党 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明确指出:“继续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的作用,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等条件较好地区的开发开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这标志着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已正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布局。
滨海新区是天津东部临海的一个综合性经济新区,规划面积2270平方公里,包括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3个行政区和东丽、津南区的一部分乡镇。天津滨海新区的功能定位是:立足天津、依托京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把滨海新区建设成为高水平的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宜居的生态城区。
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要做好“六个服务”和“四个合作”。“六个服务”:
一是在国际航运方面搞好服务。建设天津东疆保税港区和25万吨级深水航道,发挥海空两港优势,向内地延伸服务功能;发展天津港到成都、西安、包头等六个海铁联运的集装箱班列,实现点对点航运服务。
二是在海关和口岸方面搞好服务。要大力推进跨区域通关改革,积极开展跨关区属地申报、口岸验收试点;完善新区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功能,对内地省区市实行优先申报、优先接单、优先验放。
三是在国际贸易方面搞好服务。建设天津港集装箱物流中心等6大物流基地,规划建设40万平方米的国际贸易与航运服务中心,在仓储、中介、金融保险、信息等方面,提供系统服务。
四是在科技创新和促进产业升级方面搞好服务。滨海新区已经形成电子信息、石油和海洋化工、汽车及装备制造等六大主导产业,2005年销售收入达到4000亿元,高新技术产品比重占44%。我们将依托京津地区的科技、教育资源优势,规划和建设国家级滨海高新区,打造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转化平台,推进区域间产业梯度转移。
五是在区域金融合作发展方面搞好服务。渤海银行作为国务院批准的全国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已在天津成立开业,将为所在区域提供优质服务。国务院有关部门已批准天津进行产业基金试点,全国第一支数额最大的渤海投资基金即将设立。
六是在旅游合作方面搞好服务。我们将规划建设海滨旅游休闲区,使滨海新区成为京津冀、环渤海休闲旅游中心之一。
“四个合作”包括:一是加强与环渤海湾各港口的合作,努力实现合理分工、优势互补。二是加强与北京等周边省市合作。三是加强与中西部地区合作,扩大口岸直通和运输服务,搞好资金、技术和人才输出。四是加强与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
河南省长 李成玉
建设工业强省 实现中原崛起
回望“十五”,河南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战略部署,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经济社会发展跃上了新的台阶,中原崛起迈出了坚实步伐。“十一五”时期,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继续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左右,提前实现人均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开放型经济建设取得新突破;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明显进步,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五”末降低20%左右;社会全面进步,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中走在前列。
为实现“十一五”目标,我们决心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实施科教兴豫、开放带动、人才强省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经济转型,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增强河南的综合实力、发展活力和区域竞争力。
实现“十一五”目标,必须坚持以工业化为核心。目前,河南工业发展已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工业强省理念已成为全省人民共识。我们将力争在五个方面实现新的突破:第一,在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产业方面。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围绕50户高成长性企业,力争在电子元器件、新型电源两个优势产业,硅半导体材料及太阳能电池、新型显示材料及精深加工、超硬材料及制品三大产业链,生物医药、生物能源、新型功能材料三个高成长性行业,组织实施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重大专项工程。第二,在优势产业发展方面。围绕食品、有色、化工、汽车及零部件、装备、纺织等支柱产业,提高中高端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第三,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方面。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快对我省钢铁、水泥、玻璃、造纸、家电等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步伐;第四,在产业集聚发展方面。引导生产要素向优势区域、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和园区集中,着力培育壮大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积极推进5个食品工业密集区、8个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3个铝加工产业集聚区、洛阳石化基地和5个煤化工产业基地及一批纺织工业集群建设。第五,在循环经济发展和资源节约方面。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切实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逐渐降低工业发展对能源、矿物资源的依赖程度,努力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山西省长 于幼军
挺起山西崛起的经济脊梁
山西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十一五”期间,山西必须抓紧推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着力培养发展“八大支柱产业”和“三个企业方阵”,挺起山西崛起的经济脊梁。
要继续巩固拓展四大传统支柱产业。目前,山西已形成了煤炭、冶金、焦炭、电力四大支柱产业。其增加值占全省整个工业增加值比重80%,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举足轻重。“十一五”期间,我们要继续巩固拓展这四大传统支柱产业,着力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对其改造提升,并通过整合资源、改革重组、创新管理、调整产品结构等途径,优化产业布局,做大产业规模,促进产业间相互融合,提高行业总体技术和核心竞争力,使之撑起全省经济的“半边天”。
要精心培育发展煤化工、装备制造业、材料工业和旅游业新的四大支柱产业。与此同时,从山西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出发,要精心培育、全力推进发展煤化工、装备制造业、材料工业和旅游业四大新的支柱产业。山西煤炭资源丰富,适合作煤化工原料的无烟煤占全国的1/3以上,我们要重点发展甲醇及其衍生物、乙炔化工、粗苯加工、化肥、煤制油以及煤层气等项目。
要全面提升装备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和规模效益。山西装备制造业有一定基础,今后5年要按照整合资源、培育集团、联合协作、规模经营、创造名牌的思路,围绕整机产品、成套产品和系列产品的发展,整合培育和做大做强载重车及汽车零部件、矿山机械、重型机械、铁路机械、纺织机械、工程机械、精密铸锻等产业,全面提升装备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和规模效益。
要拓宽、创新旅游业务领域,形成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山西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等旅游资源丰富,今后要整合全省旅游资源,精心规划、设计,集中开发建设好若干旅游精品线路,加快精品线路、重要景区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扩大旅游业对外开放,拓宽、创新旅游业务领域,形成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载体,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带动力强的大企业,对于一个地区经济实力的提升和经济结构的优化,至关重要。“十一五”期间,还要组织实施“三个方阵”的大企业大集团战略:一是到2010年销售收入达300亿至500亿元以上的企业6至8户;二是销售收入达100亿元以上企业20至25户;三是销售收入达50亿元左右的企业30至40户。我们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从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整合配置资源等方面,引导一批国有和民营骨干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和新上项目、转让产权股权引进战略合作伙伴、重组兼并或强强联合,着力培育“三个企业方阵”,打造山西经济发展的主力舰队。
内蒙古自治区主席 杨 晶
扎实推进内蒙的新农村、新牧区建设
“十五”时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重大跨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进展。这一时期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最快最好、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
“十一五”时期是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重要阶段。从内蒙古自治区实际看,长期以来特别是自治区第七次党代会以来,我们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产业化中积极促进城乡统筹、合理调整工农关系,农牧民生活明显改善,农牧业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农村牧区面貌和生态环境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总的看,城乡工农差别仍在拉大,农牧民增收相对缓慢、农牧业生产方式粗放、农村牧区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艰巨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村牧区和农牧业仍是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领域和难点所在。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全面贯彻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策部署,以全新的思维理念和方法措施,扎实推进内蒙古自治区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一是指导农村牧区工作要有新思路。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在全面加强农村牧区建设发展的同时,解决农牧业问题要从非农牧产业上找出路,解决农村牧区问题要从推进城镇化上找出路,解决农牧民问题要从转移和减少农牧民上找出路。二是推动农牧业生产力发展要有新理念。要用抓工业的理念指导农牧业生产,大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加快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加强基地建设,建立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循环农牧业,形成特色优势农牧业产业体系。三是促进农牧民增收要有新招数。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通过结构调整挖掘农牧业内部增收潜力,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积极发展县域经济,加快农牧民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步伐。四是改善农村牧区面貌要有新举措。要进一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牧区的范围,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农村牧区重点领域,鼓励农牧民投工投劳,促进农村牧区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全面改善和社会事业健康发展。五是深化农村牧区改革要有新力度。要全面推进以乡镇机构改革、农村牧区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为主的综合改革,统筹推进农村牧区金融改革,为加快建设新农村新牧区提供体制机制保障。六是加强农牧民培训要有新要求。加大对农牧民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学技术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农牧民素质和致富能力,努力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新型农牧民,为新农村牧区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辽宁省长 张文岳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推进老工业基地振兴,是辽宁全省人民的强烈企盼。辽宁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辽宁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描绘了未来五年辽宁发展的宏伟蓝图,明确了团结奋斗的基本目标。即:确保经济增长速度和效益增幅持续达到或超过全国东部地区平均水平;确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沿海省份平均水平。为实现“十一五”的发展目标,我们要把握全局、重点突破,努力实现又快又好发展。
第一,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加快所有制结构调整步伐。基本完成地方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造任务,全面完成地方国有中小工业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支持民众创业致富,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支持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企改革、改组、改造,努力使混合所有制经济成为辽宁的基本经济形态。
第二,加快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辽宁拥有2920公里海岸线,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我们将在积极促进沈阳中部城市群开发开放的同时,重点推进大连长兴岛、营口沿海产业基地、辽西锦州湾、丹东产业园区和大连庄河花园口工业园区“五点一线”的对外开放,使沿海地区真正成为振兴辽宁的先导地带。
第三,积极扶持县域经济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贯彻“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大力扶持县域经济发展。完善激励发展的财政体制,扩大县的经济管理权限,重点支持15个经济较发达县率先发展,扶持10个经济欠发达县加快发展。5年内,力争使44个县地区生产总值在2005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新农村建设。
第四,着力解决涉及人民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让发展的成果惠及最广大人民群众。全面完成城市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和采煤沉陷区治理任务;全力扩大就业和再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普遍实现至少1人稳定就业;严格执行企业最低工资制度,采取措施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的收入有较快增长;健全城乡医疗救助、就学资助、住房援助和应急救助制度,切实解决城乡贫困家庭就医、就学、取暖等实际困难;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实现全覆盖,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继续实施村村通工程,农村防病改水工程和全面实施农村免费义务教育,为广大农村加快发展创造条件。
吉林省长 王 珉
老工业基地振兴 吉林要迈出新步伐
吉林省作为老工业基地和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紧紧抓住党中央、国务院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扶持粮食生产的机遇,经过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超额完成了“十五”计划确定的发展任务,经济持续较快增长。
“十一五”时期,我们要以基本完成吉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为中心任务,扎实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努力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十一五”时期,吉林省地区生产总值预期增长12%以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所有制结构趋向合理,城乡和区域发展趋于协调;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30%左右;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科技成果转化明显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达到新水平;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有较大改善;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
我们要围绕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实施科教兴省、开放带动、县域突破和人才兴业战略,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把经济社会发展纳入全面协调可持续轨道,全面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
我们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老工业基地向新型工业基地的转变。进一步发展支柱、优势和特色产业,推动产业集聚,形成产业集群。要以一汽为龙头,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汽车产业基地;以吉化和油田为依托,建设全国综合性石化产业基地;利用我省农产品资源和生态资源,建设全国最具竞争力的农产品加工基地;积极发展医药、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培育发展能源、冶金、建材、纺织和旅游等特色产业,做大人参、矿泉水产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振兴装备制造业,大力发展轻工业。依靠技术进步,实施品牌战略,加快产业升级。同时,继续实施投资拉动,重点加大工业项目、技术改造、高新技术和基础产业、基础设施投资。通过投资拉动,优化产业结构,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实现富民强省。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要启动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工业增长质量和效益;继续实施投资拉动,提升重点产业水平和基础设施承载能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全面扩大开放,加强招商引资,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关心群众生活,构建和谐社会;全面推进服务型、责任型、法治型政府建设;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推动吉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取得新成绩。
黑龙江省长 张左己
“十一五”时期,是黑龙江省进一步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部署和要求,振奋精神,同心同德,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如期实现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到2010年力争达到10000亿元的目标。为此,未来5年,我们将在各项事业统筹发展的基础上,重点突出自主创新,以创新促建设,以创新求发展。
一、树立创新发展的先进理念。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中心环节,彻底扭转靠生产要素粗放投入发展的局面。不仅要在技术领域创新,也要在发展思路、管理体制、经营机制等方面大胆创新,把创新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积极融入经济和社会管理,努力建设创新型经济和创新型社会。
二、完善创新发展的推进机制。在财税、金融、技术人才等方面制订系统配套的激励政策,支持企业建立技术研发机构,使其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引导示范作用,积极推进“产学研”相结合,建立和完善以科技成果转化为重点的创新服务平台。今年要新建省级工程技术中心、中试基地和重点实验室50家。还要加快建设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提高关键技术研发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实施百万千瓦级核电设备国产化研制、年产600万吨煤矿智能化采掘设备开发等50个重大项目的科技攻关。
三、壮大创新发展的支柱产业。发挥产业、技术、资源优势,以重大项目为依托,重点建设“装备、石化、能源、食品、医药、森林工业”等六大产业基地。通过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促进产业集聚等多种办法,在“十一五”期间使重要产业发展进入全国先进行列。今年要落实好一重集团主体改造、大庆120万吨乙烯、双鸭山鲁能煤电化一体化工程、哈药生物工程药品、农垦九三油脂大豆深加工、大兴安岭20万吨高中密度板等一批大项目,力争全年六大产业基地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4800亿元,以构建创新发展的经济格局。
四、全面推进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坚持抓好一批煤转电、煤转气、煤转油、煤转化和综合开发的大项目,同时还要积极促进大小兴安岭生态经济区的建设。
五、加快以对俄开放为主体的沿边开放经济带建设。通过加快以对俄开放为主体的沿边开放经济带建设,发挥区域经济的比较优势,形成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从整体上促进全省经济快速发展。
上海市长 韩 正
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增强上海的国际竞争力
“十一五”时期是上海新的发展机遇期。上海“十一五”的奋斗目标是:形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基本框架,办好一届成功、精彩的世博会,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届时上海的城市国际竞争力将显著增强,服务全国的能力将显著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将显著提高,人民生活将显著改善。
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我们必须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未来发展实践,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方面取得新突破。第一,把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途径。坚持“三、二、一”产业发展方针,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逐步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保持速度、结构、效益相统一,实现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要以信息化为基础,以金融业、现代物流业为重点,以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为突破口,提升现代服务业的层次和规模。到2010年,上海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要达到50%,中心城区服务业比重要达到80%左右。先进制造业发展,要依托大产业、大项目、大基地建设,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和品牌,尽快提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第二,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构筑城市创新体系,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核心环节。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吸收再创新并举的方针,走出一条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力素质提高的持续发展之路。到2010年,全市研发经费相当于生产总值的比例要达到2.8%,高技术产业自主知识产权拥有率达到30%。坚持聚焦国家战略、聚焦重点大产业项目、聚焦创新基地,抢占科技制高点,培育经济增长点。进一步强化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进政府观念创新和管理创新,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第三,把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举措。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保持人口、资源、环境、产业、基础设施等五大要素均衡协调发展,以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广清洁生产,形成节约型增长方式。到2010年,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同时,要进一步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建设,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
江苏省长 梁保华
深入实施“五大”战略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十一五”是江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深入实施“科教兴省、经济国际化、区域共同发展、城市化、可持续发展”五大战略,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实现江苏“十一五”的又快又好发展,必须着力推进科教进步,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变增长方式,使经济社会发展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与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要求,加快建设区域创新体系和技术创新体系,切实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努力实现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产业整体竞争力显著增强。重点在“四个更加紧密结合”上下功夫:
一是科技与经济更加紧密结合。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主创新能力是核心竞争力的理念,把自主创新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落实到各行各业和各个地区。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产业竞争力为核心,力争在优势产业、农业科技、重点领域取得突破,全面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二是“产、学、研”更加紧密结合。江苏科技教育和人才资源比较丰富。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强化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知识创新中的骨干作用,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密切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把科教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发展优势。
三是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再创新更加紧密结合。江苏开放型经济发展迅速,2005年进出口贸易总额达2279亿美元,外商投资企业已超过60,000家,各类开发区成为引进资金、技术、人才的重要载体。“十一五”时期,我们将充分发挥对外开放的优势,在更广的领域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在更高层次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在更高起点推进二次创新,努力把各类开发区建设成科技创新的先行区,使更多的产品由“江苏加工制造”向“江苏研发制造”转变。四是企业主体作用、政府主导作用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更加紧密结合。落实支持自主创新的财税、金融、政府采购等政策,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完善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快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努力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政策环境、法制环境、市场环境。弘扬创新精神,培育创新文化,激励创新人才,在全社会形成勇于创新、崇尚创新、支持创新的强大合力。
浙江 省长吕祖善
全面建设“平安浙江”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2005年浙江省生产总值达13,365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过3400美元。“十一五”期间,我们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完善举措,全面建设“平安浙江”,努力推动浙江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第一,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重点,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一是继续加强重点工程建设,抓紧组织实施一批对增强发展后劲、具有重大支撑作用的基础设施项目;二是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落实好困难群众生活补贴与物价指数挂钩制度,切实提高中低收入居民消费能力;三是大力引导和促进出口产品结构优化,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加强对外贸易预警和服务;同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加快形成节约型经济增长方式。
第二,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提升产业层次和技术水平。加快建设创新平台和载体,培育一批企业技术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和公共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引进知名院校共建创新载体,形成政府扶持平台、企业依托平台推动自主创新的良好局面;着力健全创新动力机制,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品牌战略,完善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等政策措施,制定和实施鼓励自主创新的财政、政府采购等政策;加强重大科技攻关和项目建设,突破一批区域经济的关键性技术难题,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保障。
第三,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重点,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当前浙江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要统筹规划城镇体系和村庄、人口布局,围绕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围绕建设农村新社区,继续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围绕提升农民素质,加快推进“千万农村劳动力培训工程”;围绕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深化乡镇机构、土地征用、社会保障等改革,着力消除城乡二元结构。
第四,以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着眼于健全为民办实事的长效机制,抓好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城乡住房、生态环境、扶贫开发、科教文化、权益保障、社会稳定等十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完善和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健全社会救助长效机制,做到低保对象应保尽保、学生不因贫困失学辍学,巩固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制度。
第五,以再创体制机制优势为重点,加快推进改革开放。进一步落实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民营企业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推动民营经济新飞跃;深化省属国有企业改革,健全国有资本经营业绩考核体系;另一方面,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着力完善开发区功能,加强国内区域经济合作与交流,实现“走出去”和“引进来”的良性互动。
安徽省长 王金山
以“双轮驱动”走崛起之路
建 设创新型安徽是我省“十一五”时期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我们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采取新的发展模式,通过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双轮驱动”,推进安徽走出一条有特色的崛起之路。
以创新推动发展,是加快安徽崛起的必然选择
安徽经济一个显著特征是资源性产业比重较高,今后发展既要解决对资源过度依赖的问题,又要强化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近年来,安徽省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步伐不断加快,一批骨干企业的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奇瑞汽车成功走出一条自主研发之路,为我国民族汽车工业树立了一面旗帜;丰原集团开发出利用植物秸秆生产燃料乙醇技术,使人们看到了生物质能源的广阔前景;马钢和海螺的新型建材技术领先,在同业间的竞争力持续增强。在体制创新方面,安徽省作为农村“大包干”的发源地,不少领域的改革都走在全国前列,从率先开展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到正在推进的农村综合改革等等,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
我们相信,以现有的基础和条件,以安徽人民敢为人先、敢闯敢试的精神,创新型安徽建设一定会结出丰硕的成果。
“十一五”时期的主要用力方向,是在具有牵动性的创新领域取得突破
科技创新方面,一是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力争在汽车产业、生物产业、信息产业以及煤化工、纳米技术应用等领域取得重大进展。二是加强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建立现代院所制度,大力发展技术中介,健全风险投资服务,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形成有利于“产学研”结合的创新链。三是加强以各类研发载体为重点的创新平台建设,建设一批国家和省级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实验室,提升科技、人才等创新资源的聚集能力和利用水平,逐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
在体制创新方面,要从培育市场主体、完善市场体系、优化市场环境三个层面下功夫
培育市场主体,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同时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形成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集群;完善市场体系,主要是加快各类商品和要素市场建设,构建起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平台,促进资源有序流动、合理配置;优化市场环境,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塑造安徽重发展、讲诚信的良好形象,营造全省人民创业致富的浓厚氛围。
江西省长 黄智权
加速江西崛起 实现历史跨越
进 入新世纪以来,江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前一年完成“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全面和超额完成“十五”时期的各项任务。以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为主要标志,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一个历史性跨越。经济总量迈上了新台阶,全省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2003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407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1.6%,比“十五”计划目标的3000亿元超过1070亿元。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继续发展增添了新后劲,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2000年的548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2293亿元,年均增长33.5%,比“十五”计划目标920亿元超额1373亿元。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新提高,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0年的5104元增加到2005年的8620元,年均增长11%,比“十五”计划目标7160元超过1460元。
站在新的起点上谋划今后五年的发展,我们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江西的“十一五”规划与过去的五年计划相比具有许多创新,首先改变了以往重物轻人的观念,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统筹发展、生态平衡的理念,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规划的主要着力点,把增进人民福利、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放到突出位置。在“十一五”规划中我们强调了城乡恩格尔系数、电视人口覆盖率、森林覆盖率、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中心城市空气质量等级等新的理念、新的奋斗目标和考核指标。江西的“十一五”规划还从过去单一考虑GDP的增长转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从偏重经济增长数量转向更加重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上来。规划还着重提出要大力推进“五化”进程,即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同时还要建设“三个江西”,即创新创业江西、绿色生态江西、和谐平安江西。新型工业化,就是要闯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充分利用和信息化带动的具有江西特色的工业化新路。新型城镇化,就是要更注重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美化城市面貌。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是要按照“希望在山、潜力在水、重点在田、后劲在畜、出路在工”的思路,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和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促进传统农业现代化和提高广大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新起点,新蓝图。江西确定了“十一五”发展目标,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实现“两个翻番”。“十一五”期间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平均每年增长11%,到2010年达到8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过2000美元,比2005年翻一番;财政总收入超过800亿元,比2005年翻一番。一个正在我国中部地区加速崛起的新江西,必将在“十一五”实现一次新的跨越。
山东省长 韩寓群
依靠科技创新 提高全省增长质量
近年来,山东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省经济实现了又快又好的发展。2005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18468.3亿元,比2000年增加9925.9亿元,年均增长13.1%;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0,044元,增加10,489元,按现行汇率计算达到2447美元;财政总收入3342.2亿元,增加1924.9亿元。
“十一五”是我省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力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以实现又快又好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自主创新为动力,推进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抓好经济发展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变,为提前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工作中,要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不仅要实现经济快速增长,更要努力做到发展速度与效益、结构、后劲相统一,提高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轨道。要坚持节约优先,全面落实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立足节约促进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搞好生态系统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发展与生态的和谐统一,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要紧紧抓住结构调整这条主线。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由投资驱动经济增长向创新驱动经济增长转变,努力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支撑长期增长、缓解发展矛盾、增进社会福祉的经济结构。
大力发展以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要建立健全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政策法规和体制机制,推动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优势产业集中,尽快培育更多核心竞争力较强的大企业。
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和结构优化升级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强省;认真实施国家和山东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健全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落实激励科技进步、自主创新的各项政策,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要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方针,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素质,加快人口大省向人力资源大省的转变。
河南省长 李成玉
建设工业强省 实现中原崛起
回望“十五”,河南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战略部署,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经济社会发展跃上了新的台阶,中原崛起迈出了坚实步伐。“十一五”时期,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继续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左右,提前实现人均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开放型经济建设取得新突破;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明显进步,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五”末降低20%左右;社会全面进步,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中走在前列。
为实现“十一五”目标,我们决心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实施科教兴豫、开放带动、人才强省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经济转型,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增强河南的综合实力、发展活力和区域竞争力。
实现“十一五”目标,必须坚持以工业化为核心。目前,河南工业发展已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工业强省理念已成为全省人民共识。我们将力争在五个方面实现新的突破:第一,在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产业方面。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围绕50户高成长性企业,力争在电子元器件、新型电源两个优势产业,硅半导体材料及太阳能电池、新型显示材料及精深加工、超硬材料及制品三大产业链,生物医药、生物能源、新型功能材料三个高成长性行业,组织实施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重大专项工程。第二,在优势产业发展方面。围绕食品、有色、化工、汽车及零部件、装备、纺织等支柱产业,提高中高端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第三,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方面。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快对我省钢铁、水泥、玻璃、造纸、家电等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步伐;第四,在产业集聚发展方面。引导生产要素向优势区域、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和园区集中,着力培育壮大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积极推进5个食品工业密集区、8个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3个铝加工产业集聚区、洛阳石化基地和5个煤化工产业基地及一批纺织工业集群建设。第五,在循环经济发展和资源节约方面。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切实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逐渐降低工业发展对能源、矿物资源的依赖程度,努力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湖北省长 罗清泉
抓住重大历史发展机遇 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党中央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实施,为我们加快发展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十一五”时期,我们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重点围绕推进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区、现代制造业聚集区、高新技术发展区和现代物流中心区建设,以提高产业素质和竞争力为核心,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坚持改革开放促升级。创新企业体制机制,深入实施“三个一批”改革,使一批大型国有企业改制为混合所有制企业,一批国有骨干企业转制为民营企业,一批民营企业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增强企业发展活力。今年基本完成国有大型企业改制为混合所有制企业的任务,基本完成省属企业的改制工作。大力实施开放式重组,支持有竞争力的大企业跨区域、跨行业兼并重组,增强核心竞争力,再培育形成一批销售收入过100亿元、50亿元的大企业。积极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集团,提升产业和企业的技术素质,增强产业和企业的竞争力。
坚持调整结构促升级。做强做大支柱产业,重点支持汽车、钢铁、石化、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加快调整和发展,培育形成4~6个年销售收入过千亿元的大产业;抓好100家大型企业的培育和建设、增强工业的核心竞争力,抓好100个重点工业项目建设、提高重点产业的装备技术水平,增强工业发展后劲;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力争“十一五”期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现在的6000多家发展到10,000家;加快实施精品名牌战略,重点培育100个市场占有率居全国前三位的拳头产品;重点抓好武汉东湖高新区、武汉经济开发区、襄樊高新区及一批特色园区建设,加快培育发展汽车及零部件、机械、纺织等30多个产业集群。坚持转变增长方式促升级。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高新化,力争2010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十一五”期间,组织实施21个重大科技专项,推动农业、汽车、信息、冶金、石化等重点产业和资源、环保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力争取得一批重大创新成果和发明专利。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重点在汽车、冶金、石化、轻纺、建材、电力等支柱行业,推广武钢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鼓励和引导企业采用新原料、新工艺,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构建产业间多级生态链接,实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促进产业结构的生态质变。
湖南省长 周伯华
把握科学内涵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湖南是农业大省,建设新农村是湖南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也是农村发展体制的又一次深刻变革。“十五”期间,湖南农村经济持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基本具备了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条件。在“十一五”期间,作为农业大省的湖南,将全面把握新农村建设的科学内涵,突出重点,扎实推进,确保今年新农村建设有一个良好的开局,“十一五”期间农村整体面貌有较大改观——
进一步落实措施,全面加快农村发展。一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00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稳定在560亿斤左右,重点建设好洞庭湖区、邵阳等国家级大型商品粮食生产基地,实施42个基地县、1200万亩超级稻等优质粮食生产工程。二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重点抓好生猪、柑橘、草食动物、淡水产品等10大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发展壮大粮油棉麻、肉奶水产、果蔬茶、竹木林纸和烟草五大产业链,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大县和农产品加工园区,开发一批农业自主创新的名牌产品。三是健全农产品流通体系,培育各种农产品购销大户和中介组织,鼓励发展经纪人代理、农产品期货等新型流通方式和流通业态。四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进一步清除农民进城障碍,降低农民进城门槛,培育劳务输出品牌。五是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推进扩权强县改革试点,带动和促进农民增收。
进一步扩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2006年,省财政支农资金增量、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以及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要高于上年。财政超收部分、新增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主要用于农村。一是认真抓好县城村庄布局规划和建制村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二是要加强水利建设,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加快建设灾害预警预报体系和配套设施。三是要加强农村道路建设,加快实施农村公路通达和通畅工程,重点加大乡村公路建设力度,提高乡村公路硬化率。四是要加强农村电网建设,加快实现城乡同网同价。五是要加强农村教育、卫生设施建设,突出抓好中小学危房改造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完善农村医疗防疫体系。六是要加强农村环境建设,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开展绿化美化村庄活动。
进一步理顺体制,稳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一是要积极稳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二是深化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抓好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的试点工作。三是进一步理顺财政管理体制,完善对县乡财政转移支付的办法,提高县乡财政自我保障能力。四是要积极推动农村经营管理体制创新。逐步构建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新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五是要建立健全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机制,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
广东省长 黄华华
广东经济“十一五”将赶上台湾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华华一天上午在广东代表团下榻的中国职工之家,接受了记者采访,对广东省的经济发展、能源消耗、住房改革等记者们关注的问题,黄华华省长都一一作了解答:
国民经济“十一五”要赶上台湾
“十五”期间,广东省经济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简单来说就是两个“两万亿”,两个“四千亿”。GDP达到了21,700亿,城乡居民的存款达到了两万亿,财税总收入突破了4400亿元,外贸进出口也超过了4000亿美元。GDP超过两万亿,它说明我们的GDP总量已经赶上了亚洲四小龙当中的香港和新加坡;下一步,广东省还将继续发力,争取能够赶上台湾。广东省达到第一个“一万亿”时,是在2000年,从改革开放开始,一共用了22年;但到了去年,广东省的GDP就跨过了两万亿,其间只用了5年,跨越的速度是很快的。此外,广东的成就,也进一步坚定了要发挥排头兵作用的决心和信念。
降低能耗加强耗能大户管理
能源问题是广东省的大问题,广州的能源百分之九十几都是靠外调。广东本身是个能耗能源消耗大省、能源产出小省,经济发展的很重要因素是能源,准备采取以下措施解决能源能耗问题。
一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建设节能型产业结构,加快节能型产品开发技术,提高能源的工作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二是以节能降耗为主要内容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下一步要淘汰燃煤的小机组。
三是加强耗能大户的管理,有些耗能大户不适应产业结构的,该淘汰就淘汰。
四是全社会开展节约用电。全省是1200多万用电户,一户一天节约一度电,就相当节约1200多万度电,有的地方规定空调不准超过28℃,广东是不准超过26℃,还有彩电遥控器不关,一个月要多花15度电,如果大家都注意节能使用电器,每月可省下不少电。
五是在农村大力推广沼气,一户农民只要养三头猪就可以解决一年一天到晚的煮饭、烧水和照明问题。今年将全面推广韶关使用沼气的做法。
抑制房价实行三个严控两个鼓励
应该说,广东省的房地产市场通过多年的发展,目前还是比较理性的,一个是规模没有扩大,去年房地产投资增长只占10个百分点,整个投资在所有投资中所占的比例是比较适合的。
房价方面,经过政府多方面的调控,并没有出现大范围的增长,可以说是稳中略长,房地产价格全省平均大约是每平方米3200~3500元左右,增长幅度并不大。可以说是稳中有升,整个广东的房地产发展是理性发展的,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的情况。在这方面,广东省还要继续予以高度重视,加强房地产的管理。
在管理上,主要是实行三个严格控制,严格控制房地产的土地供应,严格控制高档房、别墅房,严格控制投资性房地产项目,提高全省城镇污水、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加大环境保护执法力度,依法惩治破坏生态环境的事件。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以节约使用资源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建立节约型的生产模式、消费模式和城镇建设模式。
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深化能源价格改革,建立和完善峰谷、丰枯电价和可中断电价补偿制度,严格控制审批高能耗项目。积极推进水价和水资源费改革,形成计量取水、超量加价机制,推广节水技术,鼓励中水回用。
依法严格保护基本农田和天然林地。严格开发建设的规划管理,提高土地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鼓励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大幅度降低生产环节的原材料消耗。
制定和实施源头减量、分类收集、资源再利用政策。推动工业“三废”和生活废物的资源化利用;积极利用太阳能和风能;抓好新型农业开发、传统产业改造和落后生产能力淘汰三个环节,促进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
重庆市长 王鸿举
加快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建设 实现重庆发展新飞跃
实施西部大开发,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令人振奋的成绩。“十一五”时期,我们将努力实现,城市综合竞争能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三峡库区移民开发建设、和谐重庆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基本建成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总体框架。到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人均指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在2000年基础上提前翻番,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15,000元和4100元。一是全力提升产业竞争力。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培育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资源加工、高技术四大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百亿企业群”,构筑先进制造业基地。提升服务业市场化规模、信息化水平和法治化环境,发展功能性、基础性、生产性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打造“时尚之都”。深入实施“科教兴渝”和“人才强市”战略,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学习型社会和创新型城市建设。
二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制定实施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开展“千村推进、百村示范”,协调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深入实施农业产业化百万工程、百个经济强镇和百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程,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建立健全“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三是统筹推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库区移民开发建设。实行分类指导,形成都市发达经济圈、渝西经济走廊、三峡库区、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各展其长、协调互动的发展新格局。建设层级分明、功能完善的城市群。大力推进三峡库区移民开发、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三大战略任务,构建清洁能源和资源加工基地、国际黄金旅游带和绿色生态屏障,实现库区移民安稳致富。
四是形成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创建法制政府、责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基本完成工商企业股份制改造,进一步发展壮大非公有制经济,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提高招商引资和外贸出口水平,加强区域合作,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
五是不断推进和谐重庆建设。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利益协调机制,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开展碧水、蓝天、绿地、宁静四大行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普及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市民素质。深入推进“平安重庆”建设,努力营造安居乐业的生产、生活环境。
四川省长 张中伟
努力营造改革发展良好环境 在新的起点上跨越发展
“十五”以来,四川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步。
过去五年,是四川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五年。我们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经济增长一年比一年快,近3年经济总量一年上一个千亿元台阶。2005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7385.1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实现6年翻一番;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完成830.4亿元,比上年增长23.6%,实现5年翻一番。
过去五年,是四川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的五年。我们加大改革攻坚力度,坚持对内对外开放并举,着力优化投资环境,加强区域合作交流,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五年实际利用外资51.9亿美元,到位国内省外资金1816亿元,落户四川的世界500强企业达到111家。
过去五年,是四川城乡面貌变化巨大的五年。五年共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647.7亿元,比“九五”时期增长1.1倍。电力装机容量达到2300万千瓦,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1759公里,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1390万人次,电话普及率达到38%。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成效明显,2153.3万公顷天然林得到有效管护,累计退耕还林87.9万公顷,退牧还草25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28.98%。
“十一五”期间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左右,到2010年达到1.2万亿元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4万元以上,提前实现翻番。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财政收入增速略高于生产总值增速。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2010年城镇化率达到38%以上。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提高到50%左右。实际利用外资65亿美元,到位国内省外资金3500亿元,出口100亿美元。森林覆盖率达到33%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5.6%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均控制在4‰。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我们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大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大科教兴川工作力度,繁荣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服务业,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保持投资较快增长,提高城镇化水平。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全省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确保社会稳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大力弘扬亲民为民、务实苦干、创新奋进、清正廉洁的作风,努力营造改革发展的良好环境,在新的起点上跨越发展。
云南省长 徐荣凯
加强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取得进展
“十一五”期间,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到2010年,人均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5%以上,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取得进展,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12%以上,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遏制,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产业结构更趋合理,支柱产业得到加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的大企业、企业集团和产业集群发展壮大,推进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和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建设等迈上新台阶。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以“大通道”建设为核心,加快建设和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铁路要积极推进东、中、西三条出境铁路建设,改造贵昆、成昆、南昆等出省铁路,建设丽江——香格里拉铁路,做好昭通——攀枝花——丽江等铁路的前期工作。公路要积极推进国道主干线及西部开发通道建设,力争2007年末实现出境、出省公路的高等级化。水运要以水富、富宁、橄榄坝等港口建设为重点,建设金沙江、澜沧江、珠江三条水运航道,积极推进中缅陆水联运和中越红河航运。加大能源基础产业建设投入。以“三江”水电开发为重点,加快建设溪洛渡、向家坝、金安桥、糯扎渡、景洪等大型水电站,协调发展一批大容量主力火电,积极发展中小水电。力争2010年,水、火电装机容量达到3600万千瓦。
继续培育和壮大现有支柱产业。加快发展林浆纸、光电子、新材料等一批新兴产业,大力推进烟草及其配套、能源、冶金、化工、机械、医药、信息、建材、农特产品加工和造纸等10个重点行业的发展。抓好行业整合、资源开发秩序整顿和大企业战略,推进优势资源向优势产业聚集、优势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聚集、优势产品向优势品牌聚集、优势企业向重点园区聚集,集中力量培育一批销售收入上百亿元的大企业、大集团,全面推进30个重点工业园区建设,鼓励发展为大企业配套的相关产业,形成集约化、集群化的发展态势。大力发展旅游、现代物流等服务业。加快旅游二次创业,实施旅游发展倍增计划,努力实现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的跨越。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构筑以昆明为中心、以国际大通道为轴线、国家级口岸和区域性交通枢纽为节点,国际国内双向辐射的区域性现代物流网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重点行业、工业园区和城市扩大试点,推广磷电、电化和林浆纸一体化等循环经济新模式。陕西省长 陈德铭
坚持自主创新 推进未来发展
着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们党综合分析国际形势和国内发展阶段提出的重大指导方针,是推动经济社会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的战略选择。陕西与周边兄弟省市相比,一个十分凸显的后发优势是人力资源以及基于这种资源的科教实力。三秦大地,尤其是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地区,聚集着100多个高等教育机构,1000多个科研院所,近百万高校学子和上百万科技工作者,蕴藏着自主创新的巨大潜能,应该而且有条件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贡献。
陕西“十一五”规划提出,到2010年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左右,突破6000亿元,人均16000元,与此同时,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累计降低20%左右。要实现这一又快又好的发展目标,必须更多地依靠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劳动者素质,归根结底是要靠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走出一条富有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
“十一五”时期,陕西将围绕贯彻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以自主创新为战略基点,优先发展先进制造、高技术和能源化工三大支柱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科教优势、人才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竞争优势。一是引导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重点抓好118个国家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0个国家和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建设,建立重大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鼓励和引导高技术企业研究与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5%以上,为自主创新提供持续有效的支撑。二是加强关键工业技术的研究。我们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共同发起,组建了陕西工业技术研究院和西北工业技术研究院,争取在集成创新和产业化开发上取得突破。三是积极推动创业风险投资。利用由政府信用融资的政策性贷款,重组了省投资集团、省产业投资公司和省高技术产业投资公司,重点扶持工研院孵化产业的发展和支柱产业发展,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四是支持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在全省范围内征集了1290个重大科技项目,从中优选了100项转化前景良好的成熟技术,实行一项一策,予以重点支持。五是进一步扩大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充分利用一年一度的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和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的招商引资平台,向国内外推介陕西的重大科技项目。今年4月我们将在西安举行的第十届西洽会上专设陕西科技项目招商馆,广泛寻求互利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极具发展潜力和创新活力的三秦大地,将以自己雄厚的科教实力、富集的自然资源和诚信的人文情怀,为外来资本创造丰厚的投资回报,为各类人才提供广阔的创业舞台,为一切有志来陕建功立业者开辟广阔的发展空间。
甘肃省长 陆 浩
立足夯实基础 打造工业强省
“十五”时期是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快、改革开放步伐迈得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十一五”时期,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准确把握甘肃仍处在夯实基础、改善环境、突出重点、加快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努力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经济发展要保持两位数增长,提前三年即到2007年实现人均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2010年超过万元;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五”末降低20%以上;财政收入增幅高于生产总值增幅;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工业主导地位增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的跨越,基本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和谐社会进程加快。
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推进新农

相关:

[饮食文化]陆游的川菜情结 饮食文化或许大家都知道陆游是南宋著名的诗人,但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是一位精通烹饪的专家,在他的诗词中,咏叹佳肴的足足有上百首,还记述了当时吴中和四川等地的佳肴美馔,其中有不少是对于饮食的独到见解。陆游的烹饪技艺很高,..

手机支付井喷的隐忧继视频功能后,支付功能有望成为手机的新卖点。不过在众多驱动因素中,也有制约手机支付的短板5月,中国电信上海公司正式推出了“天翼”手机支付业务,中国联通也将手机支付作为首个基于3G网络的增值业务推出,同时,中..

上一篇: 香港对外贸易与就业水平的关系研究
下一篇: 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营销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