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正文

女子监狱第二季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着力点


更新日期:2016-06-03 00:41:01来源:网络点击:338132
摘 要:网络给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针对当前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现状,高校要及时抓住民族精神培育的着力点,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关键词:网络环境 民族精神 培育 着力点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共同的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为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是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思想情感等的综合反映。网络作为一个新兴的文化载体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开展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研究,对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渠道、新方法,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政治价值。
一、网络给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带来的机遇
加强高校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有关民族精神信息的获取、选择和传播的过程,就是用丰富、正确而生动的信息影响和熏陶学生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精神状态的过程。因此,信息网络的出现和在教育领域的运用,必将会对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内容、效率、进程、效果乃至教育价值带来全新的变化和崭新的天地。
网络信息容量庞大,丰富了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内容
有关资料表明,1993年全球数据库总量13.1亿条,1994年达到了30亿条,2005 年达到181.6亿条,2010年已达500亿条以上1。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体育、影视、股票、音乐、卫生等,应有尽有。大量的网上信息为人们学习、研究提供了“源头活水”,开拓了网民的眼界,使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四季常新。
网络信息传播快捷,提高了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效率
网络信息传播神速,使地球变成一个“地球村”。网民只需点击一下鼠标,随时可了解天下大事,真所谓“足不出户尽知天下事”。万里之外的网友也可以“面对面”讨论问题,交流思想,沟通感情。学生不必按传统的方式,在规定的时间、地点接受教育,凭借网络,及时了解国内外正在发生的政治、经济、教育、科技、社会等方面的信息。同时,信息网络打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多媒体”技术使学生多种感官同时感知,学习效果明显优于单一感知的学习效果。
网络信息交流互动,促进了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进程
网络的交互式特点,使学生有更大的主动性,这使得传统意义上的学生被动接受的教育转变成为学生主动参与思想交流,在思想碰撞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引导教育。网络交流的匿名性,使上网者可以畅所欲言,把平时不愿讲出来的想法在网上讲出来。这样,教育者可以真切地了解学生关于民族精神培育方面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捕捉有关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育。
网络信息覆盖广阔,增强了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效果
随着政府上网、企业上网、电子商务的浪潮一浪高似一浪,未来数年国内网民将以几何级数增长,有关权威人士预测可猛增到8000万之众2。通过网络,可以做到家校结合,共同做好高校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培育工作。通过网络,也可以与政府机关、其他社会团体相连,这为社会各界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方便,并能实现家庭与社会力量的有机结合,使学校的民族精神培育收到更好的效果,有利于形成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巨大优势。
二、网络对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提出了挑战
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内容从平面化走向立体化
传统的高校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内容具有平面性的特点,静态内容居多,相对比较狭窄,但针对性强。培育内容与培育目的具有一致性、趋向性,培育者可以根据既定的培养目标和方案选择相关培育内容,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培育。然而,进入网络时代,大学生通过网络听到的不仅是党的声音,而是全球的声音;熏陶的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而是世界文化的交融。膨胀及传播途径的多样化,大学生们往往感到目不暇接,在接受上是非难辨,最终导致是非判断能力失灵,使高校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工作流于形式。1998年5月,美国总统克林顿在美国海军学院发表演说时就宣称:“当21世纪即将到来的时候,美国的敌人己将战场从物理空间扩展到虚拟空间” 3。当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充分利用其掌握的信息传播控制力和影响力,极力向世界,特别是向仍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文化思想。如果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内容在形式上不从平面化走向立体化,大学生经历十几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有可能在网络上付诸东流。
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方法从通俗化走向科技化
作为一种客观进程和必然趋势,网络所具有的及时性、综合性、开放性和虚拟性等特点,对传统的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内容的内涵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网络的信息传输几乎综合了报刊、广播、电视、图书、录音、录像等其他现有众多媒体的所有优点,具有整合优势并采取相对独立的形式。网络上浩如烟海的信息,内容涵盖全球的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各个领域,极大地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和思路。在网络环境下,由于大学生自主性空前提高,从而思想认识、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个性化、多元化、复杂化特征也更加明显。如何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发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导作用,创新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内容,适应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和行为发展的新要求,进行有成效的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工作,则是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大众传播媒体,是在整合其它传统媒体优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信息的交互性和广泛性,极大地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和思维。能否在西方强势文化占据网上主流地位的情况下,发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导作用,将决定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工作的命运。因此,在网络环境下,提高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工作的科技含量,大胆借鉴和吸收现代科技成果和最新的管理办法,使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工作信息化和现代化是网络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几个着力点
在新世纪新阶段,广大高校的领导和教师,应该把网络环境下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作为一项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自觉成为培育民族精神的倡导者、示范者和推动者;社会各界应该达成共识,统一行动,将民族精神教育作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为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拓展有效的培育渠道,以和谐的精神家园吸引学生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高速发展,网络已成为大学生学习、娱乐、相互交流、掌握知识、了解信息的重要平台。目前,大学生是数量最多的网民群体,课余上网是绝大多数学生业余生活的首选,因此,建设好网上的“民族精神家园”,积极拓展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新渠道至关重要。要采取有效措施和手段,建立高质量、大容量、有吸引力的主题“红色网站”,抢夺网络制高点,消除网络不良信息对大学生的影响;通过设立各种类型的主题,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各类讨论中培育民族精神。如开辟网上“专题”,及时、全面、深入宣传中央的重大决策,网上直播能够体现和振奋民族精神的重大事件;利用网络“论坛”和“网上聊天室”讨论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明辨是非,抒发爱国主义情感;制作爱国主义题材的FLASH动画片;开通网上视频点播系统;利用重要历史事件纪念日,通过网络开展各类有组织的活动,激发广大学生网民的爱国激情。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对民族精神的深厚感情。加强规范的网络管理,以完善的工作体系引导学生
首先,政府应采取优惠政策,扶持建立各级各类网络宣传机制。鼓励国办或民办网络信息传播产业大力开发本民族优秀的思想文化资源,加大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为主的思想文化的宣传,扶持它们进入国际网络文化市场,抢占舆论阵地,逐步建立中华民族的传播基地。也可依法允许民间网络文化团体积极建立网络文化产业信息库,扶持它们建立各种信息网站和平台。同时,要依法允许和扶持国内各类网络文化产业集团和国内传统三大媒体,组建各种网络文化的宣传网站、网点,出版发行报刊、优秀影视作品,进入网络市场。其次,组织专家研制、开发民族精神培育软件。这类软件产品应涵盖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成果的主要内容,时代性要强,软件界面要简洁、明了、有趣,要用图片、视频、动画说话,忌空洞说教,重在诱导上下功夫,使青年大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引导中接受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熏陶。为了防止或减弱“网络文化殖民主义”给我们社会带来负面影响,在不妨碍网络流通的前提下利用“防火墙”技术和加密技术,加强对流入、流出信息的监督和控制,对那些明显带有文化歧视、文化攻击色彩的信息以及各种文化垃圾进行及时的屏除和过滤,担负起“网上文化海关”的职责。最后,建立和完善统一和相互衔接的学校教育体系。民族精神、民族意识形成于青年时期,但是孕育于童稚时期,因此民族精神培育必须从娃娃抓起,小学、中学和大学等各个阶段都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研究各个阶段民族精神教育的形式、途径、内容与重点,循序渐进,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
培养理性的民族意识,以丰富的实践活动历练学生
面对网络环境下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面对西方思想文化的渗透,加强民族精神培育,关键是要培养大学生的民族主体意识。一是高度的民族认同观念。民族精神的培育建立在国民对它的认同和接受基础上,内化于国民的心理意识与言论行为之中。不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接受中华民族精神培育,就很难保证青年大学生能在祖国困难的情况下挺身而出,为国分忧,更谈不上历史责任感和为国献身了。二是鲜明的民族自我意识。要能够了解民族文化,洞察民族精神的底蕴,把握时代发展的要求和趋势,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找到民族精神的时代基点。三是理性的文化批判精神。通过对世界民族文化的比较和鉴别,认识本民族所处的地位,培育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民族精神,实现传统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四是自觉的文化参与意识。立足民族发展需要,主动思考民族文化的前景与未来,推动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创新。要以培养民族主体为目标,规划和设计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体系,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实践活动,使大学生接受民族精神培育,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从而在中华民族的发展与复兴过程中承担起当代青年大学生的责任。
提高科学的文化素质,以经典的传统文化涵养学生
网络建设固然重要,网络外的日常德育工作同样不容忽视。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是以了解和把握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为基础的。在网络环境下,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的文化侵略,使小部分大学生出现了民族虚无主义,他们片面否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低估和排斥中华文明,丧失了民族的尊严和自豪感。因此,有必要加强和改进科学的文化素质教育,对大学生进行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字、文学艺术、传统美德、优良民风和气节等方面的教育,使大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民族精神的历史渊源和丰富内涵,认识中国古代、近现代及当代的国情,增进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可以通过设置课程、举办讲座和开展活动等方式来实现,如开设《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历史》、《中国文学》、《中国哲学》、《中国艺术》等课程,邀请校内外专家开设人文讲座,开展系列经典研读活动,让学生在其中感受博大精深的文化、悠久的历史、璀璨的艺术和深邃的思想。
树立开放的文化心态,以优秀的文明成果感化学生
加强民族精神培育,也必须重视吸收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脱离时代发展和世界文明大道来开展民族精神培育工作,只能导致狭隘的民族主义。网络文化的发展,促进了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只有善于吸收国外的先进思想文化,才能真正培育民族精神。在网络环境下要引导大学生树立开放的文化心态,积极借鉴、吸收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以外国文明的优秀成果感化学生。为此,高校要通过开设西方文化、西方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相关课程,介绍西方文化的基本知识,使大学生正确认识西方文化,并借鉴、吸收其中的科学成分,引导他们以放眼全球的宽广视野,以赶超先进的雄心壮志,以中华民族自尊自强的豪迈气概,昂首阔步地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吴丽萍.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课题—网络道德.教学与研究,2001.?
2.张志丹.信息网络时代大学生中华民族精神教育.兰州学刊,2003.
3.陆俊等.国外网络伦理问题研究综述.国外社会科学,1997.
作者简介:王旭明,男,1981年10月出生,汉族,浙江金华人,浙江海洋学院数理与信息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

相关:

【孕妇都吃什么零食】孕妇能吃什么零食 孕妇都吃什么零食每楼一个针对【孕妇都吃什么零食】孕妇能吃什么零食方面的问题解答我现已怀孕两个月加3天了,仍有在上班,早餐和中餐在公司里吃大锅饭,晚上回家自已做,因为公司里的饭菜是大锅饭,那么多人吃,所以肯定在样式和口味上..

中影动画:唯一的动漫合资公司由于政策变化,中影动画产业有限公司成了目前动漫领域唯一一家中外合资公司,这使得中影动画的资本及品牌显得很特别。能否利用自己的特殊性,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成了中影动画中外投资方都在考虑的问题。是记者第二次..

上一篇: 【丝瓜美容】丝瓜美容功效 丝瓜美容
下一篇: 强化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学推动职业技能鉴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