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正文

浅谈坪 高校贷款风险防范


更新日期:2016-06-02 23:00:31来源:网络点击:336488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银行贷款的规模也随之扩大。本文从高校贷款“热”的根源入手,分析了相应的风险。并提出了风险防范的几点措施。
高校贷款;风险分析;风险防范
我国的高等教育已逐步从精英教育向人众教育转变,在校学生人数逐年持续猛增。相差数据见表1。扩招后,高校纷纷面临基础设施匮乏,资金存在较大缺口。2005年12月2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一份名为的社会蓝皮书称,为了扩建或吸引人才,部分公办高校向银行大量举债并热衷于圈地和参与大学城建设,有的高校贷款多则10多亿元少则几亿元。根据全国政协一份报告称,目前高校贷款总额达2500亿元,且有扩大趋势。部分高校存在严重财务风险,可能引发社会风险。
表1招生人数逐年持增表

1 高校贷款“热”的根源
1.1扩招是根本原因
1999年普通高等学校扩招以后,我国高枝招生人数已由99年的160万,发展至07年的567万。这一举措必然会引起一系列的问题:校舍、图书、实验设备、基础设施等办学规模需要扩大。教育资金需求逐年增长,管理体制和师资条件跟不上扩招发展的要求等。而对新形势,不少高校大规模建设新校园,创造现代化的办学条件。为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基本的物质条件。然而高校作为非盈利组织,收人来源渠道较为单一,主要是财政拨款和学费收入,除去一年内的人员经费、教学、科研、行政等日常业务开支,剩余资金十分有限。教育部直属高校所得国家教育经费相对多些,更具有一定的保障,而省属高校剩余资金有限的问题相对突出。对此,国家允许高校通过向银行贷款以谋发展。从此高校又背上了还贷这一沉重的“包袱”。
1.2外部因素
在高校资金大量缺口之时,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金闲置,从而“银校合作”拉开了序幕。在大学新校区,崭新的教学楼,住宿楼的背后实际就是一笔笔巨额银行债务。早期人民银行抽样调查资料显不,截至2005年年来,全部金融机构对高校货款余额为2001.07亿元与2003年年末相比,增加933.67亿元。增长87.47%。其中,工、农、中、建四家大型商业银行对高校贷款余额共计1361.9亿元,占全部高校贷款余额的68%。由于国办高校贷款存在实际上的致府担保和支持,加之高校已有的国有资产总值的保障,银行给高校贷款的热情一度十分高涨,甚至追着学校放贷,贷前审查、贷款手续、费款的使用监督等都相当简便松懈,对此,高校“何乐而不贷”?银行的金融支持,足高校取得快速的发展根本保障。
另一方面,政府的最终买单也助长了学校无顾忌地举债。尽管教育部、财政部曾于2004年7月联合颁发《关于进一步完善高等学校经济责任制加强银行贷款管理切实防范财务风险的意见》,提出把高校扩招率控制在5%以内,并遵循“谁贷款谁负责”的原则。但是,大学作为非营利机构,又承担着教育、科研等公共事务,国家对其实际上会有特殊保护。当高校的债务真不能自理时,政府不会袖手旁观,会去关注和救助的。在河南省和浙江省,政府就主动为当地某些学校的债务买单。
2 高校贷款的风险分析
2.1政策风险
政策风险是指由于国家政策的不确定性或变动而导致的风险。在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初始阶段,国家是采取扩招政策。为显示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政府针对高校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贷款贴息、无偿划拨国家土地等。此时高校是很容易得到资金支持,信贷风险也较小。而近年来,国家高等教育政策开始出现重大变化了,即由扩招改为稳定招生规模。早在2002年教育部就提出,由于教学资源、后勤服务设施都达到了一定的饱和状态,扩招进入调整期,每年的增长率将控制在5%-10%。并且在今年的“两会”上,更是明确提出“高等院校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相对稳定招生规模,加强高水平学科和大学建设。”盲目扩张的招生规模将被进一步遏制。稳定招生规模使得高校凭借扩招来偿还贷款几无可能。
2.2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亦称筹资风险,是指在经营活动过程中与筹资有关的风险,主要表现有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性。近几年来,高校的快速发展是以银行提供的巨额资金为基础的,其对基础建设的投入远远超过了过去几十年的总和。然而,银行贷款规模过大,不仅提高了高校财务运作的成本,还增加了高校的财务风险。从短期看,则容易产生现金短缺风险,即现金的流出量大于流入量而不能如期偿还债务的风险。目前很多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引起破产的先例,应引起高校的重视。从长期看,则容易产生收支不平衡的风险,即因收不抵支而不能如期偿还债务的风险。
此外,利息率水平的高低也直接决定了贷款筹资的成本。受经济因素的影响,利息率是处于不断地变化之中的。近些年来,经济的强劲增长和消费物价指数逐步攀升,市场对利率调整的需求越来越频繁。这势必给高校贷款带来相应的风险。利息率不断调高,贷款集资成本也随之增加。债务负担不断加重。承担的财务风险也就加大了。
2.3管理风险
管理风险是指高校对贷款资金管理混乱而导致的风险。很多高校在项目贷款之初就缺乏可行性分析论证,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款项到位后,普遍存在挤占、挪用甚至是贪污。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不完善,日常经费并没有按照预算执行。浪费现象严重,使得还贷无资金保证。这些问题都反映出高校的贷款资金管理混乱,失去控制,从而造成贷金流失,形成一定的风险。
3 高校贷款风险防范
3.1政府加强监控
政府面对高校贷款过度扩张的问题已相继作出了一些积极的回应:2004年7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高等学校经济责任制。加强银行贷款管理、切实防范财务风险的意见》;后来制定了《高等学校银行贷款额度控制与风险评价控制模型》;从2005年起,教育部又建立了直属高校银行贷款审批制度,并在直属高校建立资金监控系统。尽管如此,但现实效果并不十分明显,高校贷款规模依然增长较快。因此,各级政府应切实利用其调控、行政职能。一是加强对高校贷款行为的规范。严格把关,全面深入了解高校的现有教学、科研资源,经济状况以及还款能力。二是重视和加强对投资项目的审计,充分论证其可行性和必要性。避免重复建设,造成国家财力的损失浪费。三是对贷款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的监督。确保所贷款项专款专用,确保贷款资金完全用到贷款建设的项目上,并且指定相关部门对此进行不定期地考核,全过程监督。同时也得注意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3.2合理确定贷款规模
坚持以履行节约,量力而行为原则,配合学校发展计划,结合基础设施的需求以及每学年资金结余状况,认真分析自身的偿债能力,确定合理贷款规模。
向银行贷款是要还本付息的,而该支付数又不能影响高校自身的正常运转。作为高校,首先要集思广义,对贷款项目和规模进行严格、科学地可行性分析,确保项目的合理性、合法性和必要性,依工程的进度制订贷款数额及期限;其次要对自身的财务状况作详细地分析,对筹资能力作客观地评价,以实际承受能力来确定贷款规模。最后,要加强预算管理。根据预算科学确定贷款规模,同时制定周密可行的还款计划和措施,将还本付息的资金额度纳入预算中。确保到期还款。
3.3筹资多元化
目前,财政拨款和学生收费是高校资金来源的主要渠道。但是政府财政投入力度不足,学生收费标准又不允许提高。高校要发展,除向银行贷款以外,应拓宽思路,争取筹资渠道多元化。以进一步向政府申请拨款为基础,积极主动地向社会、民间筹集资金,鼓励捐资助学;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开办成人教育,技能短训班,为社会和企业提供各种咨询和培训服务: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加快科研成果产业化,实现科研成果效益化:积极推进后勤社会化地改革,以解决扩招带来的学生食宿问题,可使高校集中人力、财力、物力,以提高教学科研水平。不断拓宽筹资渠道,扩大资金来源,还能规避高校贷款资金的财务风险。

相关:

逆向物流管理中政府与企业的激励机制博弈模型本文采用博弈论的方法,从政府实施激励政策的角度出发,根据政府与逆向物流管理企业双方行动的先后顺序构建了两者之间的博弈模型,并对逆向物流实施过程中,政府与企业会采取的各种行为进行分析。通过对企业要实施逆向..

[孕中]胎盘胶囊 孕中中医认为胎盘为大补之物,为了保证胎盘的营养,有人将胎盘烘干后研制成粉末装入胶囊中,制作成“胎盘胶囊”服用。但是,目前胎盘胶囊的质量良莠不齐,无法保证服用安全,建议谨慎食用。 什么是胎盘胶囊 胎盘胶囊是用女..

上一篇: 对工程项目中成本管理与控制的分析
下一篇: 浅谈高校教学秘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