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正文

助力疫情防控&a跋扈怎么读 mp;nbsp;智能科技继续迭代升级


更新日期:2020-09-08 10:56:33来源:网络点击:1659585

很多高科技智能产品在新冠疫情防控中默默扮演着幕后英雄的角色。正在北京举行的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上,它们在公共卫生防疫展区“C位”亮相。

在这里,你不仅能看到最新一代机器人产品,还能了解到不断完善升级的人工智能(AI)系统。总之,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这件事上,智能科技当仁不让。

机器人产品:从测体温延伸至测核酸

体温检测机器人、采血机器人、智能消杀机器人、无人配送机器人……它们是科技抗疫案例展示区的主角。

首次与公众见面的第二代“灵采”咽拭子采样机器人尤其引人注目。它的上半身是个透明玻璃箱,机器人手臂在里面“优雅”地捏着一根棉棒。采样时,机器人手臂从玻璃箱窗口伸出来,完成咽拭子采样后,再把棉棒保存到试管里。整个过程不到两分钟。

据介绍,这款咽拭子采样机器人由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刘浩团队、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沈阳术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发。“我们前后研发了两代咽拭子采样机器人。今年2月疫情最严峻的时候研发出第一代,前不久刚研发出第二代,目前第二代产品正在推进落地应用。”刘浩研究员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刘浩告诉记者,与人工采样相比,咽拭子采样机器人可以满足隔离感控的刚需,降低医护人员感染风险。同时,机器人在采样的力度控制精度和一致性方面,比人工操作表现更好。

为了更好地满足疫情防控的要求,第二代咽拭子采样机器人在很多层面都进行了迭代升级。

“第一代咽拭子采样机器人主要在隔离病房场景下应用,可以移动,但是需要患者自助进行一些操作。最新研发的第二代咽拭子采样机器人更适合大规模定点采样,不需要患者自助操作,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刘浩说,不仅如此,第二代咽拭子采样机器人在力感、机器人视觉辨识和反馈、关联性操作的整合等方面都有所提升。

在刘浩看来,第二代咽拭子采样机器人的落地应用场景也将更加广泛,医院、社区、机场、体育场等很多场合都有它的用武之地。

科技抗疫:从检测诊断走向预警预测

基于肺部医学影像的新冠肺炎人工智能诊断技术在疫情防控中应用广泛。在此次服贸会公共卫生防疫展区,它们当然不会缺席。同台亮相的有AI辅助新冠肺炎CT诊断系统“腾讯觅影”,以及深睿医疗AI医学辅助诊断系统。

“疫情对新技术是一次大的演练。它并不是一夜之间催生了这么多新技术,而是平时的技术储备在战时发挥了作用,迅速投入应用。”深睿医疗联合创始人、CEO乔昕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乔昕告诉记者,疫情之前,深睿医疗在医学领域的人工智能应用方面已经有20多款产品。疫情发生后,今年1月底他们第一时间推出基于CT影像的新冠肺炎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目前已陆续在大约200家医院落地。

对于抗疫技术的未来应用趋势,乔昕总结了两个方面:一是常态化应用,二是继续升级。

“虽然国内疫情得到缓解,但疫情防控已进入常态化,而且流行病学、防控防疫被提升到新的高度,很多技术和产品会得到常态化应用,而且会继续增强和升级。”他以基于CT影像的新冠肺炎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举例说,产品本身将随着新的新冠肺炎诊疗标准不断完善,此外还将结合远程医疗和5G技术进一步推广。

在乔昕看来,一些在前期抗击疫情期间涌现出来的人工智能技术,例如咽拭子机器人、采血机器人、无人配送机器人、基于CT影像的新冠肺炎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等抗疫技术,主要是面向新冠肺炎的检测、诊断,或者是提供无接触服务,随着秋冬季节的到来,下一步研发重点将是进行疫情的预警和防控。


相关:

台风临近,各地如何应对?今年为何频频影响东北地区?  压实责任 全力应对 7日,吉林通化边境管理支队民警帮助渔民固定船只。   李 洋摄(人民视觉)   核心阅读   过去10余天,第8号台风“巴威”和第9号台风“美莎克”先后影响我国东北地区,吉林、..

为贫困学生补习功课 “骑手校长”仍在路上  守在校园中,希望花开早(老师,您好)   金秋9月,又迎来一个新学年。在第三十六个教师节到来之际,我们回访了几位本报曾经报道过的乡村教师。“骑手校长”罗长石不用再担心孩子们上网课信号不好了,高永起..

上一篇: 危中有机 后疫情时代企业数字化转型迎来新机遇
下一篇: 揪出潜藏的癌细胞这些生物标志物是“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