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正文

雷振华:与以下简称 实体经济无缝对接 理财资金需务“实”


更新日期:2014-02-19 16:36:54来源:网络点击:16221

  实业兴,则事业兴。要实现理财产品与实体经济的无缝对接,管理层需要巧施制度“良药”、敢下法规“猛药”、善用诚信“补药”,让理财产品“强健筋骨”,使实体经济项目“元气充足”

  随着农历马年的到来,各银行纷纷推出马年金钞、天天利滚利、活期宝等各类理财新产品,搅得理财市场热闹非凡。而在理财产品热销的背后,却难看到一款理财产品与实体经济项目的“直接对接”,更难寻觅银行理财产品与实体经济项目“同生死、共患难”的“身影”。

  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各类经济实体资金缺口累计高达8.76万亿元,而同期各类金融理财产品营销资金规模却高达9.91万亿元。

  实业兴,则事业兴。如果能实现理财产品与实体经济的无缝对接,实在是一件大好事。不过,要达到对接的理想效果,管理层还需用好“三味药”,过三个关。

  巧施制度“良药”,让理财产品与实体经济项目“无缝嫁接”。管理层需站在金融稳定的政治高度,重新认识当下各家银行热衷的理财业务,不可简单地从规范理财产品市场的宣传、营销、业务处理、健全资料等入手,而应理性制定理财产品市场的资金管理、运用以及账户监管等一系列与实体经济项目相互融通的规章制度,杜绝所谓单纯“钱生钱”的怪现象,做到理财产品营销筹集的资金,以贷款、直投、信托等多种方式进入经济实体项目,化解经济实体项目融资瓶颈,让理财营销归集的资金与实体经济项目资金需求达到直接对接。

  敢下法规“猛药”,让理财产品与实体经济项目“血脉相通”。当前银行理财产品无论研制开发,还是营销融资,都是各自为政,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行业规范。管理层需从加强源头管理入手,制定银行理财产品研制开发、营销融资的法律法规,特别要强调在研制开发银行理财产品时需与实体经济项目对接。

  善用诚信“补药”,让理财产品与实体经济项目“融为一体”。管理层需从严规定各家银行在实施理财产品营销时务必诚信为本,加强营销人员和投资客户的双重风险教育,充分揭示理财产品与实体经济项目对接中存在的风险,让诚信“补药”进入投资客户的“脑细胞”,促使投资客户理性认识理财产品与实体经济项目的关系。

  如此一来,理财产品既可“强健筋骨”,又能让实体经济项目“元气充足”,最终实现理财产品与实体经济项目一同健康成长。

(责任编辑:DF083)


相关:

人保联手AIG建保险中介公司获批  保监会昨日披露,批准人保寿险与AIG(美国国际集团)建立中美国际保险销售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注册地在深圳,注册资本金为1亿元,其中人保寿险出资7510亿元,持股比例为75.1%。  如此一来,人保寿险的母公司人..

银监会将对银行信托等收监管费  昨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发布消息,国家发改委、财政部重新核定银行业监管收费标准,并对银监会下发了《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银行业监管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  据通知,在机构监管费方面,银监会向纳入监..

上一篇: 沙力:不再免征部分城镇土地使用税 利好公平与转型
下一篇: 许一力:从任志强炮轰混合所有制看“新加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