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正文

袁景德镇同城游 慧书:运用AI医疗产品需注意数据安全


更新日期:2020-05-27 02:37:32来源:网络点击:1615822

人民网北京5月25日电 24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主任袁慧书做客由人民网·人民健康主办的“健康中国人”系列圆桌论坛。在“聚焦智慧医院发展 共享优质医疗”主题论坛上,袁慧书指出,目前来看,在医疗机构与厂家合作进行人工智能相关产品的研发时,如何保障数据安全问题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医院的数据能不能出院?给什么样的数据?能不能保证这些数据后续的安全?”论坛上,袁慧书谈到,在做AI相关产品研发时,医院尤为关注数据的安全问题。

在袁慧书看来,目前最大问题在于,没有针对数据安全出台相关具体的法律法规。“虽然如今都在倡导大数据共享,但具体到法律法规层面还没有可操作的东西。”袁慧书介绍说,目前医院在与公司合作时,为保障数据的安全会签署一个信息保密协议。协议的要意包涵医院提供的数据会隐去患者的个人信息,并要求对方承诺,这些数据只能用于指定研究,不能用于其他用途等,但后续数据的安全尚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

此外,袁慧书还提到,在与企业合作所需提供的数据中,可能也会涉及其他科室的数据,不同科室在数据协商方面由于没有相应的法规,在操作中缺乏依据也会出现一些问题。“所以我觉得出台相应可操作的细则是亟待解决的。另外人工智能相关产品的上市前所需的临床测试也与传统医疗产品有所区别,对于这类产品的上市前临床测试也需要重新制定相关的方案。”

最后,袁慧书表示,目前AI相关的医疗产品涵盖广泛,如有用于医疗服务的、用于辅助诊断的和用于辅助治疗决策的等等不同层次的产品。所以对于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也有不同的要求。“但现有的法律法规对于AI医疗产品的管理过于笼统,没有对不同层次的产品进行更细致的划分和准入要求的细化。”在现阶段,AI相关的医疗产品多是对医疗诊疗行为的辅助,旨在提高诊疗效率,减轻医生的劳动强度等,医疗行为的主体和责任方仍是医生,因此不必对其在医疗行为中有可能带来的失误过于恐慌。目前更需要解决的是对AI相关的医疗产品,根据其在医疗行为中所起的作用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的产品制定合适的准入门槛,最大程度降低研发成本,加速研发进程,最终降低产品的价格,使患者和医生更大受益。袁慧书说道。


相关:

“14号无名氏”的归家路:走失30余年终于找回名字  中新网湖州5月25日电(记者 施紫楠 通讯员 林贤飞)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救助站里,有一位“14号无名氏”,没有任何身份信息,工作人员都管她叫大妈。   近日,在多方帮助下,“14号无名氏”终于见到了30..

厦门新增1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52名密接者均已隔离  中新网5月26日电 据厦门市卫健委网站消息,5月25日0—24时,厦门市报告新增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例(美国),报告新增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1例(美国)。   确诊病例王某,男,23岁,江苏籍,美国留学..

上一篇: 院前急救队伍应纳入应急救援体系
下一篇: 王振常:创建智慧医院 重在顶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