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正文

王小广:“新常态”既是挑战也是机养兔 遇


更新日期:2014-09-04 00:27:49来源:网络点击:158030

  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是新常态最核心的变化

  中国经济时报:你认为,什么是新常态?其内涵表现在哪些方面?

  王小广:我认为,新常态是与过去发展状况的一种对比,过去30年是经济高速发展,现在是中高速。高增长带来的是某些部门过热、不平衡现象明显、粗放型的增长状态。

  新常态的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一个适度的中高速度。2008年的全球经济危机发生后,国家投放了4万亿元来刺激经济,其目的就是想回到过去那种高速度,后来随着经济的不断下滑,意识到经济下行应该是一种新的常态。

  第二,新常态意味着我们要对旧常态留下的问题进行纠正、化解。现在雾霾严重,就是过去常态的一个负效应,是过去常态的后遗症,是过去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问题的总爆发。上世纪80年代的常态就是解决温饱问题,要迅速地增加产品的数量和解决人均收入低的问题,现在的常态是收入达到了一定水平(中等收入国家),许多产品的数量不成问题,但质量和效益存在严重问题,特别是像环保生态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因此,发展的目标不是仅有速度,更要有质量和效益。

  第三,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是新常态最核心的变化。增速放慢但结构在不断优化,这是新常态的典型特征,我们不再追求高增长,而是追求在经济增长速度合理下的结构优化,经济结构优化了,经济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才能增强,经济质量和效益才能提高,也即我们看重的是“稳中有进”。

  经济结构调整主要表现在五方面

  中国经济时报:如你前面所说,经济结构调整是新常态最核心的变化。那么,经济结构调整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王小广:第一,表现在服务业所占比重上升。服务业比重过去也在变化,但过去的变化是不显著的,而现在服务业正在变成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我们要看到,服务业的发展对就业非常有利,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4年新增就业人数要由900万人增加到1000万人即是非常好的佐证。

  第二,消费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尽管我国目前对投资依赖还很高,但比重正在下降。去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6%,是10年来第一次跌破20%,目前是17.2%,这是一个趋势,未来投资增速还会下降。与此同时,消费增长却比较稳定,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和消费升级(人们对信息产品的消费、旅游的消费将呈上升趋势),消费增速有可能提高,由此将带来一个重要的结构变化,即需求结构优化,消费的贡献率上升,逐步形成消费主导型的经济结构。

  第三,产业结构优化。过去30年当中,最开始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发展,后来是重化工业得到大发展,这些高耗能的重化工业产业也是当前雾霾的源头。目前,高端产业正在扩张,如汽车产业、造船业、高铁、大飞机产业。这些产业不是拼资源,而是拼技术、拼创新。

  第四,将来城乡结构的变化。当前,正在有序推进城乡户籍制度改革,但这只是第一步。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城市化程度偏低,原因:一是城乡二元结构长期存在;二是房价过高;三是社会福利制度(社会保障)在城乡之间不平衡和不公平。

  第五,区域结构的调整。过去是沿海带动中西部地区,但随着沿海地区的转型升级,未来应该是中西部地区带动沿海地区。

  对“稳中求进”和“稳中有进”的独特理解

  中国经济时报:当前,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描述经济形势时官方经常使用“稳中求进”和“稳中有进”,你对“稳中求进”和“稳中有进”是如何理解的?

  王小广:近4年来,经济增长速度平均是8.1%,估计今后4年是7%左右,单纯从数字上看并不是“升”,而是“降”。但我们也要看到,将来7%的增长速度,其质量要远远高于目前的接近8%和之前的9%、10%。也就是说尽管速度在下降,但效益却在提高。所以,我认为“稳”是增长速度,“进”并不是指速度,希望今年速度7.5%,明年“进”到8%,后年达到8.5%或9%,这也许在过去可以实现(旧常态下),现在是新常态,“进”指的是经济结构优化或经济质量的明显改善。

  “稳中求进”和“稳中有进”所讲的“稳”和“进”包含两个意思,不仅仅是指速度,“稳”是速度的稳,指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不是指经济增长一定要回升,只要主要指标不越出合理区间的上限和下限,都是稳。而“进”则指促改革和调结构所取得的成效。

  就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来讲,“进”更重要,尽管未来经济增长速度仍可能继续放慢,但结构变化在加快,市场活力在增强,长期的增长潜力在逐步释放,那么,显而易见的结论是中国经济在不断向好。即出现了速度递减而报酬递增的新形势,这就是中国的新增长,新发展。

  简言之,增长平稳(上下波动不大,甚至连续多年出现稳中下降的走势,但均没滑出经济运行的合理区间)、结构优化,就是中国经济的新常态。

  内外因素决定新常态

  中国经济时报:为什么中国经济会呈现出新常态?

  王小广:中国经济之所以呈现出新常态,是由内因、外因两个方面来决定的。

  从内因来看,它是中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的必然体现。从高速度变为中高速度,这是一种规律,它是一个新的正常状态,是阶段性变化导致的规律性变化。

  从中央层面来看,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当前,中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区、深水区。李克强总理的一系列表述也体现了对中国经济的新认识:中国经济发展进入到只有依靠科技创新驱动,才能实现转型升级,才能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的新阶段。后来,李克强总理又提出了换挡期、阵痛期的“两期说”。中央高层对这种阶段性、趋势性变化一开始就有深刻的认识。

  从国际上看,所有国家的发展都是相似的。世界银行把发展分为5个阶段:低收入国家、中低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中高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发展经验显示,到了中等收入以后,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继续保持原来的那种高速发展,经济会减速30%或40%,如果不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就会进入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即陷入长期的低迷增长或衰退。

  实际上,这种发展与人的成长是一样的。当人的身高到达一定高度后,就会停止生长,会在知识、事业上获得新的发展,这是一种质变。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新常态是一种新境界,实际上新常态有两种,一种是好的状态,经济增长速度顺利换挡,结构不断优化,还有一种是经济增长失速(下降幅度超过50%甚至更多),同时结构不是在优化而是在恶化,这是一种坏的新常态,像拉美国家上世纪80年代那样,像亚洲金融危机后泰国的情况,都是不好的结果。好的新常态,不是一种自然、必然的状态,它是一种可能最好的状态,如果不去努力,不解决经济结构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好的新常态是得不到的。只有“稳中求进”才能“稳中有进”。

  制定有利于经济结构全面转型升级的新战略

  中国经济时报: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我们应如何应对?

  王小广:首先,在宏观政策方面,要想实现好的新常态,使经济达到新境界,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要创新,并使之常态化,这样里讲的就是政策的稳定,政策新取向的常态化,宏观调控和经济政策的重点放在调结构、转型升级上,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政策向弱势群体倾斜、要向“短板”倾斜,做到“稳中有为”。

  其次,要向改革要红利。要大力推进财税制度改革、国企改革和要素市场化改革,要像十八届三中全会所说的那样:真正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再次,要调整发展战略,制定有利于经济结构全面转型升级的新战略。第一要实行新开放战略。开放也是改革,要通过改革来促进开放。如上海自贸区的建设,未来要对外进行资本投资,要“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我们也要有一批跨国企业。第二是新型城镇化战略。当前,我们正在大力进行新型城镇化建设,它能够带动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结构调整,城镇化对我国未来扩大内需的作用是巨大的。第三是扩大消费战略。要改变当前“三驾马车”的结构,大力促进消费。要根据新形势下的特点,大力促进信息、旅游等潜力巨大的新型消费。第四是创新驱动战略。没有创新,我们只能在低端产业链上挣扎,只有创新,我们才能使中国经济由中低端升向中高端、高端,形成新的国际竞争优势。第五是大力发展服务业战略。当前服务业是“短板”,服务业是就业的“蓄水池”,发展服务业能够广泛地促进就业,也是新阶段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方面。第六是实施新的区域发展战略。要进行区域整合,比如要加快长江经济带的建设,使长江经济带能够连接东、中、西部地区,带动区域快速发展。

  可以这样说,新常态对我国经济发展而言,既是前所未有的挑战,也是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要认识和适应新常态,积极作为,加快经济的全面转型升级,使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境界。

(责任编辑:DF145)


相关:

邓萃雯不满意额头太高 拒绝整容:观众已习惯(图)邓萃雯中新网北京9月3日电(记者 张曦) 香港女星邓萃雯今天在京宣传新剧时,畅谈整容话题,她虽然认为自己额头太高,但也表示不会整容,“我的形象观众都已经习惯了,怕整完之后观众会不喜欢”。3日下午,电视剧..

郭台铭:山西经济发展必须跨越转型的空虚症  台湾鸿海集团总裁郭台铭双手握拳,在胸前振臂一挥:“李小鹏省长说改革需要活力,各位晋商朋友们,我们有没有活力?”台下不少晋商代表异口同声地答道:“有。”  这是3日在山西太原召开的第二届晋商大会上..

上一篇: 百圆裤业:借电商玩资本运作?
下一篇: 燕郊楼市:今年7月开始众多楼盘降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