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正文

网络歌手 商业地产风险凸显 三四线城市冲击最大


更新日期:2016-07-08 06:30:18来源:网络点击:591568
房地产依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坐拥资源优势的一二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尽管目前看起来有弹性空间,但三四线城市的商业地产,其供需矛盾和去化周期远甚于住宅市场。商业项目经营不善关门倒闭的案例日渐增多,监管部门针对商业地产的政策时有调整。日前,工商银行上调个人商业住房贷款的首付比例,也被解读为金融机构已经提前感知到商业地产泡沫的风险。

  房地产依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坐拥资源优势的一二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尽管目前看起来有弹性空间,但三四线城市的商业地产,其供需矛盾和去化周期远甚于住宅市场。

  商业项目经营不善关门倒闭的案例日渐增多,监管部门针对商业地产的政策时有调整。日前,工商银行上调个人商业住房贷款的首付比例,也被解读为金融机构已经提前感知到商业地产泡沫的风险。

宏观经济疲弱”、“电商冲击”等。但事实上,这只是原因之一,甚至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商业地产面临的主要困境在于其本身的供需矛盾突出。

  相比于住宅,商业地产整体库存高企、去化周期长、泡沫更大是显而易见的。从统计数据看,2015年全国住宅、办公楼和商业用房这三类物业的待售面积(即库存)分别为45248万平方米、3276万平方米、14664万平方米,根据过去5年的销售测算,这三类物业的去化周期分别为21个月、46.5个月、54.3个月。也就是说,办公、商业用房去化周期分别是住宅的2.2倍和2.6倍,两者的去化压力远大于住宅。

  中信证券的一份研报指出,中国商办物业的总量明显过剩,在2010年和2013年,商办物业经历了两轮跃进,多数时候,商办物业的开发投资增速要远大于住宅物业的开发投资增速。过去十多年中,我国商服用地一直占据房地产出让的30%上下,这同社会的真实需求很不匹配,从销售上看,商业地产占比只有10%。

  为何商业地产会出现如此极不匹配的情况呢?上述研报解释了两个主要原因:第一,地方政府热衷于打造样板工程,尤其是二三四线城市大规模打造城市新核心,乐于建设摩天大楼和商业中心以跻身“金融中心”和“国际大都市”之列;第二,住宅用地供给受政策限制,商业用地则不受限,地方政府倾向于增加非住宅用地的出让以避免“政府靠卖地推高房价”的舆论。

银行则最先感知到有可能出现的风险。

  上个月初,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公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到,允许将商业用房等按规定改建为租赁住房,土地使用年限和容积率不变,土地用途调整为居住用地。这从侧面表明,政府意识到,商办类物业库存确实更为严重,住宅、办公、商业等土地供应本身存在严重的结构失衡。

  日前,中国工商银行内部下发了《关于加强个人商用房贷款风险管理的通知》,规定个人商用房贷款首付比例由过去的50%调整到70%,商住两用住房的首付由45%调整到50%。对于这一调整,很多人指出,一方面是银行在自身不良和坏账压力下的调整动作,另一方面说明银行可能提高了对商住房泡沫破灭风险的预判。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对记者表示,调高个人商住两用房的首付比例,原因在于此类物业的投资规模太大,泡沫明显,若不收紧,那么很大程度上使得银行呆账坏账的压力增加。工行此类做法会使得后续其他银行纷纷模仿。另外,对于此类商业项目来说,也意味着供应规模偏大,信贷收紧是为了降温,希望规范后续的交易秩序。

  事实上,“个人商用房”这个概念本身就说明了房地产市场结构失衡。很多项目原本规划是做酒店的,但最后发现市场不好,所以改变为商住两用房,或者是酒店式公寓。目前可以看到城市中出现商办类用地改作住宅的情况十分普遍,但相反情况则几乎没有。

(责任编辑:DF099)


相关:

GDP统计重大改革:研发多GDP总量就高【GDP统计重大改革:研发多GDP总量就高】继美国、欧盟之后,中国也将用新标准核算研发支出。国家统计局5日在北京宣布,中国正式根据新的国际标准实施研发支出核算方法改革。

以“渠道下沉”打通农村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以“渠道下沉”打通农村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当各方都在为“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积极尝试时,立足于打造国内首个“三农移动金融专家孵化器”的1号钱庄,通过“渠道下沉”而有了新的探索。   当各..

上一篇: 反弹遭遇拦路虎 期指多空分歧显
下一篇: 刘诗诗2亿聘礼泡汤了? 暴风收购案遭否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