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正文

A股逾70家上市杭州攻略 公司高送转


更新日期:2015-01-25 01:42:35来源:网络点击:230958

  新年伊始,基金公司掀起年度分红大潮,短短不到一个月,已有超过200只基金向基民派发红包逾200亿元。同时,昨日A股创下65个月新高后却跳水下行,沪指一度泛绿。但海润光伏永贵电器迪瑞医疗等却大幅走高,而其背后的原因是高送转,海润光伏拟推出“10转20”的“土豪式”分配方案。数据显示,截至记者昨日发稿,A股已有70家公司公布“高送转”方案。专业人士表示,操作上高送转概念股和分红基金,都不能一味追入。

基金分红,而去年同期,年度分红的基金数量只有160只。

  值得一提的是,牛市中才有的大比例分红也再现江湖。数据显示,合计共有46只基金每10份分红达到或超过1元。据华泰柏瑞基金最新公告,旗下华泰柏瑞量化指数增强基金成立不到一年半即大额分红,拟于1月28日每10份基金份额派发红利3.5元。而此前公告分红的富国天源的每10份分红也高达1.64元。

  从过往来看,每年前四个月是公募基金集中年度分红的时段。德圣基金研究中心人士认为,基金近期大笔分红有三个原因。“一方面去年市场环境较好,基金获利丰厚,通过分红派利是,以起到‘笼络人心’的效果。另一方面,源于基金契约规定,不少基金不得不选择每年至少一次分红。此外,目前市场进入振荡期,此时分红,可以变相降低股票仓位,规避市场投资风险。不过是否踩得准,目前还很难判断。”

  “像我们公司正好有一批基金在‘1·19’大跌之前分红,也算是让部分投资者规避掉了风险。”有基金公司人士称。

  “事实上,这个时候大规模分红,也能减少老基金被赎回的压力。”另有研究人士指出。

大富科技率先推出“10转7派4~5元”的年报分配预案后,A股高送转概念炒作一路升温。周五因拟派发土豪式分配方案,海润光伏、永贵电器等纷纷涨停。而根据本报记者初步统计,截至昨日发稿,已经有70家上市公司拿出去年年报利润分配方案,其中,超过九成公司有送转股意向。

  24日,有华宇软件三诺生物等多家公司发布高送转方案。而在23日也有5家上市公司发布了2014年高送转预案。其中,海润光伏可谓大手笔。在2013年年报推出“每10股转1.6股”的利润分配方案后,2014年年报拟每10股转增20股,同赛象科技一起成为迄今为止2014年年报每股转增最多的公司。昨日海润光伏“一”涨停。

  记者初步统计发现,在70家上市公司提出2014年年报利润分配预案。其中,准备用现金派发红包的有49家,占比为70%。永大集团拟每股派发1元(税前,下同),为当前每股现金红利最高的个股。计划送股的公司有8家,占比较小。而准备利用资本公积转增股本的公司多达66家,占比高达94.29%。

  在二级市场上,多数高送转概念股表现较好,永大集团在去年12月22日公布高送转方案后,股价累计上涨60%多。中原内配在今年1月20日发布“每10股派2元转15股”后,股价连续涨停,四个交易日收益达到23.60%。

银行基金分红到账的通知。”面对密集到来的基金分红,一些基民摩拳擦掌表示要抢购。

  对此,研究中心曾令华表示,其实基金分红并非人们所熟悉的储蓄利息。分红后,基金净值要被除息,基民所享受到的分红本就是基民拥有的基金资产的一部分;而分红前购买开放式基金,根本无法帮基民实现套利,假如基民选择的是现金分红,那么抢购即将分红的基金反而会浪费手续费。

  基金业人士指出,基金分红简单来说就是把净值变成钱给投资者,然后除权。如果投资者选择现金分红方式取得分红,对投资者的好处就是相当于部分赎回,却不用付赎回费。

汤臣倍健东方财富鼎龙股份等少数老股连续高送转外,绝大多数高送转个股均为次新股,且都具有股价高、股本小、积累高等特点。”渤海证券分析师任宪功表示。

  投资者可以筛选部分高送转预期较高的个股潜伏,而对已经公布方案的,若无明显的业绩支撑,或者在公布方案前股价已经大幅上涨的个股,建议谨慎追高。如大连圣亚昨日公布分配方案前,股价已经连续收了八根阳线,利好兑现首日重挫9.47%。

(责任编辑:DF070)


相关:

男子杀害幼儿园长抢劫财物 警方悬赏10万元通缉(图) 嫌疑人王卫 原标题:安徽命案嫌疑人或潜逃来汉 警方悬赏10万元通缉(图) 楚天都市报讯(记者吴昌华)捆绑幼儿园园长抢劫后将其杀害,嫌疑人王卫可能潜逃来汉。昨日,安徽亳州警方通报此案,并悬赏10万元,吁请..

阿卜杜拉去世引发全球关注 国际油价应声下跌2%原标题:阿卜杜拉去世引发全球关注 国际油价应声下跌2% 央广网北京1月24日消息(记者朱敏邢斯嘉)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沙特阿拉伯王宫办公厅在北京时间昨天早上发布消息,国王阿卜杜拉于当天凌晨去世,..

上一篇: “老鼠仓”后续:海富通被传暂停3个月新业务
下一篇: 明星持股玩资本成新潮流 投资者切勿盲目“追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