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正文

上市公司资金“黑道圣徒5 脱实向虚”:半月买17亿券商收益凭证


更新日期:2015-01-22 03:51:40来源:网络点击:229176

  A股市场的“1·19”暴跌,即使过了两天,跌势也基本修复,但仍让不少投资者心有余悸。

  导致“1·19”大跌的主要原因,是证监会和银监会对两融以及对银行资金绕道流入股市的从严监管,而研究机构的共识是,引发监管部门出手的,是资金“脱实向虚”的趋势。

  监管部门的担忧不无道理,作为“脱实向虚”的可公开获取的例子,进入2015年,上市公司购买包括券商收益凭证在内的理财产品金额大增。

  据统计显示,截至1月20日,今年以来短短半个多月时间,就有123家上市公司公告购买了理财产品,合计有292笔,投入金额达265.81亿元。其中,有12笔买入的理财产品是券商收益凭证类产品,涉及金额约为17.4亿元。

  需要说明的是,去年下半年券商收益凭证类产品才出现,其为券商融资增加了有效渠道。而至去年年底的半年里,上市公司购买该类产品合计动用的理财资金约10亿元,也就是说,今年开年仅仅半个月,上市公司投入的资金已超过去年的半年。

  一些上市公司原来理财主要是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但自券商收益凭证类产品推出后,便将理财标的转向。如青青稞酒 (002646.SZ)去年购买的理财产品大多是结构性存款类产品,而到了2015年,其先后于1月15日和1月19日分别购买了长江证券收益凭证产品和中投证券收益凭证产品,各耗资2.5亿元自有资金。

  此外,去年年底刚上市的次新股雄韬股份 (002733.SZ),也将理财的首个目标选定了券商收益凭证产品。其于1月17日公告,前些天用1.5亿元募集资金购买了招商证券收益凭证理财产品。

  还有万里股份 (600847.SZ),自去年7月买入了5000万元的国信证券收益凭证类产品后,又滚动买入过两次。

  事实上,在券商融资需求越来越强烈的背景下,收益凭证业务被运用得也越来越频繁。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据中证资本市场检测中心私募市场网的公开数据统计发现,年初至今,已有方正证券西南证券 、华龙证券等21家券商先后成立了收益凭证类产品,截至1月21日合计有64只。

  可以对比的是,若从去年8月底有这类产品成立开始计算,至今券商收益凭证类产品共有254只。但至去年10月31日,即前半段的约两个半月时间,该类产品成立数量仅36只,也就是说,后半段的近两个半月时间,该类产品总量的逾八成都是在这段时间成立的。

  而这段时间也正是两融业务规模扩张最快的阶段,截至去年12月31日,两融规模已高达1.0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两倍,以此计算给券商增厚的利润可超过700亿元。

  “监管层担心之前好不容易降下来的资金收益率又抬头。”上海私募人士张伟称。

  而国泰君安宏观分析师任泽平结合当下央行的一些做法也指出,央行连续七周公开市场无为,正是货币松紧两难选择的表现,松了怕货币进不了实体经济反而绕道给股市火上浇油,紧了又怕对实体经济雪上加霜。

(责任编辑:DF143)


相关:

菲律宾声称中国在南海造礁违反“南海宣言”美国跟菲律宾本周在马尼拉举行第五次美菲战略对话,探讨美菲如何加强经济及防务安全方面的合作。在联合记者会上,南海问题再次成为美菲媒体关注的焦点。 美国跟菲律宾的防务及外务官员本周在马尼拉举行第五次美菲..

油价下跌 尼日利亚人啤酒喝少了  据报道,全球第二大啤酒商南非米勒估计今年尼日利亚人的啤酒消费量将由于油价下跌而减少,预计增速会从8%降低到3%~4%。  总人口1.7亿的非洲第一人口大国尼日利亚一直是非洲最有潜力最有商机的市场。根据南非..

上一篇: 55股加盟高送转军团 分析师提炼三主线寻踪
下一篇: 股民:两融重点关注资金效应与财富效应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