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正文

天下学子苦之久矣,知网或将免近亲结婚 费?


更新日期:2020-05-28 15:09:55来源:网络点击:1616523

“把中国知网纳入政府购买服务,在国内供用户免费使用“——今年这份提案对于“苦知网久矣”的天下学子来说,值得举双手双脚欢迎。尤其是,这届毕业生刚刚被知网查重服务的坐地涨价惹得怒火中烧。

其实,近期查重服务超过100%的涨价并非知网所为,而是中间商的“骚操作”。因为知网的学术不端查重系统只提供给高校、编辑部和研究机构,不直接面向个人用户。

知网甚至还专门发布过声明,声讨“不法分子通过网络向个人非法销售学术不端检测服务的行为”。这一轮中间商的集体涨价,据说正是因为知网从4月开始大量封号整顿。

一直以来,知网借学术垄断牟取暴利,高校在不断涨价之下不堪重负的报道屡见报端,就连《人民日报》《半月谈》这样的央媒都曾亲自下场,然而背景深厚的知网却一直不为所动。

媒体和舆论的控诉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知网的商业模式近乎空手套白狼。以极低的价格一次性买断作者的学术成果(会给每个论文作者一张阅读卡和几十块的象征性稿酬),作者不仅拿不到什么钱 ,还要付费才能下载自己的文章。可以说,知网不生产论文,只是论文的搬运工,做的是典型的一本万利的买卖。

知网遭人诟病的另一点在于行政垄断。虽然国外的数据库普遍收费高昂,但要么是长期形成的自然垄断,要么存在市场竞争的压力。知网的问题就在于只此一家,收录了95%以上正式出版的中文学术资源,万方、维普等其他平台远远无法与其抗衡,这也是它敢于坐地涨价的底气。

据报道,2010—2016年,知网的报价涨幅高达132.86%,年平均涨幅为18.98%。2016年,就连财大气粗的北京大学都受不了知网的不断涨价,在官网上贴出中国知网即将停用的通知,原因是“数据库商涨价过高”。

最后,坐拥垄断地位的知网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霸王条款,曾经因为设置最低充值金额为50元,没用完不给退而被告上法庭,论文下载1页0.5元也一直受到诟病,至今没有推出更灵活的收费模式。

知网的垄断地位究竟从何而来?追根溯源,这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

中国知网全称是中国国家知识基础设施,这个概念由世界银行在1998年提出,由清华同方于1999年进行建设,获得了非常高的行政保护门槛,因为前期需要巨额投入,但预估使用人数和支付能力都很有限。

然而,随着1999年开始中国高校启动大规模扩招,仅仅依靠“扩招红利”,知网的年收入就比建设初期的预计要增大10倍以上。而且,知网的建设初期耗资不菲,后期维护的成本却非常低。近些年来它的毛利率长期都在60%左右,连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都甘拜下风。

知乎上曾经有一个问题《为啥知网被全网声讨这么久,知网和有关部门一点动静也没有?》用户@船长 的回答耐人寻味:平时下载论文都是学校集体付费,其实也很贵但是谁声讨它了?这个下载付费其实就是国家给院校的钱再转手回到国企而已。

所以,所谓的“全网声讨”不过是因为查重费太贵引发众怒,而知网早已声明“甩锅”了。

更何况 作为一个中间平台,知网也并不只是一个搬运工。 《人民日报》曾经解释过知网存在的价值: 将知识整合进一个平台,工程量巨大。 要做到文献最全,就得同各个学术期刊、高校展开谈判,以支付版权费的形式,获得文献发布的权利,这个过程会产生不小的交易成本。

不仅如此,知网提供的不仅是论文下载服务,还有很多增值服务,而文献关联、辅助开题等服务都需要大量的研发维护团队,如果完全免费这样的服务恐怕将难以为继。

其实,虽然大部分网民看到“免费”二字就拍手称快,但这份提案却并非免费这么简单,而是由政府来直接买单。在此之前,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方流芳就曾在微博建议:“政府可收购知网,招标外包,免费对公众开放。国有期刊电子化,免费开放恰逢其时。”

然而,从高校采购变为政府采购之后,知网不用再向直接使用者负责,服务质量很可能将大不如前。而且,这也不利于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培养。

其实,知网的服务适当收费并没有问题。这份提案中也建议论文查重、论文引用检索、大数据服务等可继续收费,问题在于收费标准如何确定,以及作为一项事实上的公共服务,收入去向是否透明,是否给予原作者足够的分成。

一直以来,知网并没有扮演好公共服务的角色。 疫情期间,#知网免费开放#曾经登上微博热搜,然而兴冲冲打开网站的网友却发现收费依旧,原来知网只免费开放了一款协同办公软件,而不是全站资源免费开放。 这种误导大众的行为也引发了全网群嘲,最后知网不得不出来公开说明道歉。

如果未来知网真的免费开放,会对国内的知识生产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相关:

人大代表刘超:男性60、女性55的退休年龄已不合国情老年人“发挥余热”需要制度保障。中国正在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的人口已经超过15岁以下的人口。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科技学院医药研究院院长刘超指出,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速度加快,老年..

被捕18个月以来孟晚舟离自由最近的一次 并没有等来好消息从前的深圳,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现在,时间总是过得很慢。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这也许是被捕18个月以来, 孟晚舟离自由最近的一次——其引渡听证会迎来了第一个关键性判决。然而,北京时间凌..

上一篇: 陌陌第一季度净营收35.941亿元 同比下降3.5%
下一篇: 韩星李英雅将于年底结婚 男方为小三岁圈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