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正文

专访常云波:巴食品包装设计 西市场现窗口期 中国交建加快投资布局


更新日期:2016-07-29 05:50:09来源:网络点击:602554
中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有分析认为国内基础设施建设行业投资或增速放缓,而全球对于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巨大的需求。在“一带一路”倡议、亚投行成立的契机下,中国基建企业走向海外前景广阔。

  中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有分析认为国内基础设施建设行业投资或增速放缓,而全球对于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巨大的需求。在“一带一路”倡议、亚投行成立的契机下,中国基建企业走向海外前景广阔。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交建,601800.SH)是世界500强企业,主要从事港口、码头、航道、公路、桥梁、铁路、隧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业务,业务遍及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日前,它的第一个境外实体型区域公司——南部美洲区域公司在巴西正式成立,标志着在拉美践行“海外优先”战略迈出关键步伐。日前,在中国交建集团北京总部,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就南美市场环境、巴西投资潜力、公司战略布局等问题对中国交建南部美洲区域公司董事长常云波进行了专访。

GDP总和非常大,特别是在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规模也很大,我们在这个市场占的份额较小。

  其次,商业模式还处在低端运营。集团近五年来一直在转型升级,提出“五商中交”的战略,其核心是从承包商向开发商、投资商、运营商转型,这是企业定位的一个重大调整,但在南美地区我们基本还是在做传统的工程承包、设备供货、疏浚项目等业务。即使在工程承包这个细分领域内,中国交建在全球的商业模式也在向金字塔顶尖升级,做EPC+F甚至BT、BOT、PPP,但这些商业模式和能力都没有植入南美地区的业务。

  中国交建在南美市场做不开、做不大是多种因素造成的,我们所获得的成绩,与能够做到的差距还非常大。所以,为了加快南部美洲区域的业务发展,我们成立了南美洲区域公司。

  《21世纪》:具体是哪些原因造成的?在南美市场是否存在一些壁垒?

  常云波:首先,南美大部分国家的市场都比较封闭,作为工程承包企业,人员、劳务、设备装备进入时会受到各种限制。巴西市场需求大、空间大,但当地几家大的承包商几乎垄断了70%以上的份额,对外国承包商进入市场戒心很强,会有意地设置一些壁垒和障碍。

  其次,当地的法律、税务结构也较为复杂,还有劳工保护等因素制约,我们在传统市场所拥有的装备、经验、管理效率等优势在南美反而变成了劣势。尤其是EPC+F的融资模式为我们进入许多欠发达国家的市场和获得项目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但在拉美却不适用,因为这些国家主权不借债、不担保,中方金融机构提供的政策性融资的能力就难以发挥。

  此外,中国交建在过去几十年掌握了英美标准和规范,具备与国际接轨的能力,但南美国家大多有自己的一套完全独立的技术规格标准,这也是一大门槛。客观上南美地区山高水远,大部分国家申请签证的程序复杂,语言也是一大障碍。

银行——巴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银行)停止对涉案企业的融资支持,巴西石油公司也停止向它们授标新的项目,那么这些企业就面临破产的困局。

  过去我们作为承包商一直试图想要进入这个市场,却受到外部条件的限制和寡头企业的垄断、阻碍,现在他们自身难保,对外国资本和企业就有机会了。另外,出于隔离风险的考虑破产巨头会选择变卖优质资产,再加上巴西货币兑美元大幅贬值使资产被大幅低估,对我们在巴西进行资产收购非常有利。

  当前巴西政治不稳定、经济萎缩,全球经济大环境也不看好,是一个各种不利因素叠加的组合,肯定是底部区间。如果在过去,我们作为单纯的承包商是不敢在这时候进去的,因为经济萧条时投资少、机会少,承包商一定会低价竞争,汇率风险更是雪上加霜。如今我们转型升级成为投资商、开发商和运营商,企业定位不同,审视市场的角度也不一样。

  目前巴西经济显然是在底部区间,各种风险因素的叠加意味着风险大幅释放的阶段,就像股票已经跌无可跌了。经济有其周期性特征,下行到一定程度就会企稳回升。所以从长期投资人的角度来看,此时加快投资布局、低价收购优质资产对于企业未来可持续发展非常有利,像国电、三峡最近在巴西做的大型经营性资产收购我认为时机选择得非常好。

(责任编辑:DF308)


相关:

跟着课本去旅行:鲁迅童年的百草园 老舍挚爱的趵突泉华夏经纬网 2016-07-28 10:16:43【文艺星青年按】:“要么读书、要么旅行。灵魂..

2016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在凉山开幕华夏经纬网 2016-07-28 08:24:19开幕式现场。 邹立杨 摄 开幕式现场的歌舞表..

上一篇: 高考后“学霸经济”走俏:有学生20天收入过万(图)
下一篇: Line上半年扭亏为盈 用户及营收遇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