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正文

上半年中国-东盟贸易塔莉垭 下降2.6% 自贸区升级工作启动在即


更新日期:2016-07-20 05:46:06来源:网络点击:597687
商务部副部长高燕称,中国是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而东盟是我们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东盟正采取措施,力争使双边贸易尽快重回增长轨道。

  商务部副部长高燕称,中国是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而东盟是我们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东盟正采取措施,力争使双边贸易尽快重回增长轨道。

  中国和东盟双边贸易如何重回增长轨道?

  7月19日,商务部副部长高燕在中国-东盟经贸发布会上称,下一步要落实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的各项工作,进一步深化地区经贸合作,进而促进中国东盟双边贸易发展。

  经过二十多年发展,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取得较大进展。比如中国和东盟双边贸易额在1991年是79.6亿美元,到2015年双边贸易额达到4721.6亿美元,年均增长18.5%。

  但是今年以来,双方双边贸易额增长放慢。21世纪经济报道获悉, 今年1-5月,受国际经济增长乏力等因素影响,中国与东盟国家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735.7亿美元,同比下降7.1%。如果按照人民币计算,2016年上半年中国-东盟进出口总额13611.8945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6%。

银行已正式运营,中国与东盟国家在产能合作、产业园区建设等方面的合作不断推进。

  中国社科院亚太院研究员许利平认为,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下滑,与全球的经济下行的大背景有关。东盟贸易是全球价值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价值链里,中国并不是很多产品的终端,加之欧美国家的需求量下降,自然而然中国的贸易量就下降了,这是一个客观现实。

  另一个原因是,东盟某些国家采取一些特别措施,比如印尼限制原矿出口,这一块的贸易量就下降了,原矿是大宗商品,对整个贸易量影响很大。

  此外, 中国加大了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原来在本土生产的产品或工厂迁到越南、东南亚等地区,实际上投资增加了,但贸易量是减少的。“总体来说,中国与东盟贸易量增速下降, 是一个综合的反映。”许利平说。

  21世纪经济报道获悉,今年上半年中国-东盟进出口总额13611.8945亿元,同比下降2.6%;其中中国出口8007.9169亿元,同比下降3.0%;进口5603.9777亿元,去年同期5491.7905亿元,同比增长2.0%。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认为,今年上半年,中国对东盟贸易额下降,主要原因是中国出口下降。

  梅新育称,目前全球正处于贸易萎缩的大环境,中国出口下降难以完全避免。其次,2015年,由于进口价格大幅度暴跌,中国全部进口额下降15.6%,其中从东盟进口额下降8.3%。今年上半年中国进口总额同比下降4.7%,从东盟进口额反而增长2.0%,这表明中国加快从东盟进口,对东盟经济的稳定、拉动作用相当明显。

  “中国对东盟经济发挥了稳定器作用,突出表现为从东盟进口额波动小于进口总额波动。”他说。

高速公路、铁路、港口、物流等领域举办对接洽谈和论坛等活动,助推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建设。

  商务部提出,还要以中方与东盟国家合作兴建的各类经贸园区为抓手,推进双向投资以及双向的产能合作和装备制造合作。现在双方的企业已经在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老挝、印尼等国家合作建设了多个经贸合作园区,而且也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再有就是要进一步深化地区经贸合作。 要加强区域和次区域的经贸合作,加快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谈判进程,推动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下的经贸合作、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等等,让区域和次区域合作成为中国和东盟合作的新亮点和新增长点。

  对此,梅新育表示,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还有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这些都是中国-东盟“10+1”自贸区的一个重要抓手,是次区域合作的一个抓手,“只有生根这些次区域的合作,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合作才能走得更远更稳”。

  此外,梅新育认为,现在存在的一大问题是,目前区域自贸协定非常多,需要用更大的区域自贸协定将其统一协调起来,以消除“意大利面条碗效应”(Spaghetti bowl effect),提高效益。

  “例如为了能够在出口产品时享受到最终目标市场的最低关税政策,企业往往不得不在不同国家间转移生产产品,这些在不同国家间转移的路线犹如一个碗里的意大利面团一样绞在一起,剪不断,理还乱。”梅新育说。

(责任编辑:DF308)


相关:

中央出手破解投融资难题 “债转股”仍在路上  民间投资持续下滑,企业杠杆率化而不解,如何解决投融资问题迫在眉睫。在此背景下,“债转股”这一问题在二十年之后再次被提上日程。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有关推行“债转股”试点的讨论非常热烈,国务院总理..

重组监管趋严 “国企壳”能否一枝独秀?  6月17日,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的修改意见,意见中对实际控制人认定趋严、明确配套募集资金、业绩承诺等规定,以进一步规范“借壳”上市。不少公司对照重组新规后“知难而退”,Wind资..

上一篇: 二季度财报盈利超预期 美股下半年料将走高
下一篇: 贵族的沉疴:爱立信转型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