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正文

就业喜忧参半 美联储加息时间难抉火男出装 择


更新日期:2015-01-13 04:01:25来源:网络点击:224069

  美国2014年12月就业岗位增长强劲,失业率降至六年半的低位。但与此同时,据路透社称,时薪的减少表明就业市场供应收紧的最新迹象尚未给美国劳动者带来很大的裨益。

  尽管美国经济复苏势头十分稳健,但光鲜的就业数据并不一定意味着就业的全面复苏,使美联储主席耶伦不得不在加息问题上更加审慎。此外,低通胀预期也使耶伦面临一个艰难的抉择。何时加息?是否需要提前加息?应该怎样参考低通胀因素?这都将让加息时间表产生变数。受访专家认为,就业而非通胀仍然是美联储着重考虑的指标,在美国经济复苏强劲的形势下,2015年下半年加息仍然是极有可能的。

GDP已复苏至5%,包括标普、惠誉在内的机构大多数经济学家都预测美国2015年GDP增速将达3.1%。此前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孙杰认为,美国经济在金融危机后结构调整很快,基本面有很大的改观,复苏势头良好。

  良好的经济复苏势头和就业改善状况为美联储加息施加了强大压力。然而迄今为止,美联储尚未释放出将提前加息的明确信号,更无具体的加息时间表。

投资策略师Kate Warne表示,“这使美联储暂时按兵不动。”

  《华尔街时报》的图表显示美国薪资增长出现大幅度退步。2014年12月报告最差的数据当属平均时薪环比下降0.2%,同比增长1.7%。在商品厂商和服务供应商之中,这种降薪现象尤为明显。经济学家认为,薪资并未加快增长,这说明美国就业市场的形势并未如12月失业率体现的那么乐观,而是疲弱得多。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熊爱宗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则表示,左右美联储加息时间表的最重要数据仍然是就业状况。而衡量就业的指标有多个因素需要辩证看待,如不断改善中的就业率,各大洲每月发布的就业人数、薪资水平、劳动参与率等。而若看不到薪资水平保持连续快速的增长,美联储就可能维持目前的加息时间表。

  熊爱宗表示,薪资水平和个人消费息息相关。美国的消费占经济构成的70%以上,个人消费的增长对美国经济十分重要。由于就业情况十分重要,美联储将通盘考虑各项指标,不会只看其中一项。如果薪资水平上不去,其他数据就算都很好也需斟酌。另一个需要参考的因素是劳动参与率,熊爱宗表示,失业率的下降其实有一部分是劳动参与率降低造成的,而这很大程度上由美国“婴儿潮”一代逐渐退休的人口结构性现象造成。据路透社称,2014年12月劳动参与率重新降至9月触及的36年低位——62.7%。

  未来薪资水平会否改善仍待观察。“到2015年底,薪资状况应该会大为改观。”BTIG的首席策略师Dan Greenhaus认为。

定投资者对2020年—2025年通货膨胀率预期的长期通胀指标“5年远期收支平衡”1月6日一度跌至1.8648%。

  放缓增长的薪资水平也加剧了低通胀预期,芝加哥联储主席Charles Evans称,“工资数据预示着低通胀,薪资需要增长,以便通胀能够返回2%。”因此他建议美联储在加息上保持耐心,2016年前不要采取行动。

  但也有意见认为低通胀可能是暂时现象。高盛首席经济学家Jan Hatzius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写道,“如果美联储相信低通胀是由于暂时性的因素,如能源价格下跌造成的,则美联储也不是不可能在核心通胀接近1%的情况下加息。”

  “对于美联储的加息计划来说,通胀率可能还是制约因素而非决定因素。”熊爱宗认为,从目前来看,通胀尚未对美联储的加息举措产生直接影响。只是由于通胀很低,再考虑到就业状况尚未完全达到预期,目前美联储可能会更放心地维持低利率的水平。

  熊爱宗还提醒说,美元升值的作用不能忽略。美元走强造成的进口下降和油价下跌共同造成了通胀走低,但与此同时,美元升值压力很大导致国际资本回流美国,对美国本来就很宽松的货币政策带来压力和流动性的冲击。因此国际资本有可能促使美联储提前加息。“尽管加息的时间点众说纷纭,但鉴于美国经济复苏势头良好,2015年下半年无论如何也应该加息了。”熊爱宗说。

(责任编辑:DF145)


相关:

孙楠儿女玩耍照曝光 网友盼上《爸爸3》(图) 孙楠儿子、女儿 据台湾媒体报道,孙楠因参加《我是歌手3》,近期人气飙升明显,而透过节目,孙楠的大豪宅,以及年幼的儿女也遭曝光,引发了网友极大的好奇心。联想到上一季曹格参加了《歌手》,之后有上了《爸..

刘亦菲晒闲暇美照 网友:女神美得在发光(图) 刘亦菲 据香港媒体报道,刘亦菲一直是娱乐圈公认的“气质美女”,其长相在粉丝圈内也颇受好评。也有网友曝光了她的全家照,妈妈、姨妈之类的都是美女,让网友们赞叹基因的伟大。昨(11日),刘亦菲在微博再次晒..

上一篇: 金融市场调低巴西2015年经济增长率为0.4%
下一篇: 国际油价重创美国页岩油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