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正文

独家 | 在金融核心commander 期刊发儿子文章数十篇,主编已停职反省


更新日期:2020-01-16 03:00:56来源:网络点击:1533666

1月15日,《新华每日电讯》的一篇评论文章《核心期刊岂能沦为主编父子“自留地”?》让《银行家》杂志及其主编王松奇成为新闻主角。

文章称,王松奇长期在其担任主编的《银行家》杂志开设“父子集”专栏,刊发自己的书法和儿子王青石的文章,至今已有数十篇;王青石2006年首次在《银行家》发表散文和诗歌时年仅10岁。这篇评论文章认为,王松奇的行为有“以权谋私"和学术腐败的嫌疑。

一份金融领域的核心期刊为何为要发表小学生的文章?难道仅仅是因为“父子情深”吗?北京青年报记者进行了相关采访和调查。尽管记者联系到王松奇本人,但他表示对此事暂不作回应。今日(1月15日)晚间,有知情人士透露,此事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关注,王松奇已经停职反省。

独家 | 在金融核心期刊发儿子文章数十篇,主编已停职反省

《银行家》杂志“文化休闲”栏目不谈金融只谈生活

公开资料显示,《银行家》是山西省社科院主管、被列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人文核心期刊目录的一本专业刊物。该期刊创刊于2001年,宣称“以推动中国金融业改革与发展为己任,密切关注中国金融改革和金融发展的进程”,志在成为“聚焦业内发展的镜头,了解国外动态的窗口,反映中国国情的阵地,总结政策得失的平台,记录精彩人生的档案”。

知网信息显示,《银行家》杂志是月刊,也是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目前该刊出版文献量为13770 篇,总下载次数1933240 次,总被引次数33376 次。

北京青年报记者看到,最新一期《银行家》杂志的栏目主要聚焦金融领域,包括“特别关注”、“行长视点”、“商业银行”、“宏观经济”、“金融市场”等,但是最后一个栏目“文化休闲”刊登的是一篇名为《我深深爱恋的祖国》的文章,明显与前面的专业文章风格迥异。

有常年阅读《银行家》杂志的人士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银行家》杂志的文章作者大部分是银行从业人员或金融专家。虽然是核心期刊,但与普通的学术类刊物还是有很明显的区别。比如,《银行家》刊发的专业文章一般无文章摘要、无计量模型也无参考文献。“文化休闲”栏目也是该刊一大特色。这个栏目的文章主要反映银行人的业余生活和人生感悟。文章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散文、诗歌、书法、绘画、回忆录等都有。

12年间主编之子在“文化休闲”栏目发表文章数十篇

独家 | 在金融核心期刊发儿子文章数十篇,主编已停职反省

北京青年报记者在知网查询到,从2006年11月至2018年10月,《银行家》杂志12年来共发表了以王青石为作者的文章数十篇。除了2010年外,《银行家》杂志每年都有他的文章,少的年份只有1篇,多的年份有13篇,2013年-2017年发表的篇数比较多。

王青石的文章均发表在“文化休闲”栏目,大部分都是独自署名,少数文章是与王松奇等联合署名。这些文章基本都配有照片或王松奇的书法,其中冠以“父子集”名称的系列文章编号最大达到24。

从文章标题看,王青石的文章有描述大自然的,有讲述亲情的,有谈艺术的,有读书观影感想,也有对人生和社会现实的思考。2010年王青石去美国读中学后,也继续在《银行家》发表作品,主要描述他在美国的学习生活经历,也不乏中美比较的所思所想

13年前主编坦然回应:“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

一份金融领域的专业期刊为何要发表小学生的作文?这个问题其实13年前就有读者提出了。“在自己主编的杂志上发表自己儿子的作品算不算是‘以权谋私’”主编王松奇在13年前就考虑过这个问题,并且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独家 | 在金融核心期刊发儿子文章数十篇,主编已停职反省

2006年11月,王青石最早在《银行家》发表的文章有两篇,分别为《我爱大自然》和《四季之歌》。《四季之歌》写道:“春天小草绿了,迎春花开了,春天来了!春天是个欢笑着的小姑娘,她走过的地方充满快乐。”

北京青年报记者在知网查阅到,2007年1月的《银行家》杂志刊登了一封读者来信和回复读者的“王松奇按语”。此前,该杂志已经刊登了四篇王青石的散文和诗歌。

这位忠实读者在写给杂志总编审的信中称:“在本期的休闲栏目中,我读到两篇文章,起初还以为是翻到了儿童读物,‘春天像个小姑娘’这样稚气十足的文字似乎不应出现在像我们这样专业性较强的刊物中。我不知道这位作者的作品在什么方面吸引了您的视线,竟连登两篇,那么贵刊在选稿方面有什么样的标准与要求,作为读者或投稿人我们应如何定位《银行家》?”

针对读者来信,王松奇在“按语”中向读者如实交代了王青石的身份:“他是我儿子,今年只有10岁,还在读小学五年级。在给《银行家》写稿子之前,他已经写了150多篇作品,其中已有11篇在《中国少年报》《中国少年儿童》杂志和《中国少年英语报》上发表。”

在自己主编的杂志上发表自己儿子的作品算不算是“以权谋私”?王松奇主动提起这个敏感的话题,认为自己必须回答。

独家 | 在金融核心期刊发儿子文章数十篇,主编已停职反省

王松奇称“我儿子王青石的才气远在我之上。他的文章和诗歌,我们这些已略有文名的教授在当年写不出来,现在更写不出来。”

他同时强调,作为栏目主持人,他希望把这个栏目办得赏心悦目,让每个读者都感到心情愉悦。只要是好文章,不管作者是谁,都可以投来发表。“我连续三期甘冒风险刊登我儿子王青石的文章实际上就是要显露一种所谓‘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处世姿态和不拘俗套、文章至上的办刊理念!”

是“举贤不避亲”还是“公器私用”?

有业内人士表示,该杂志其实一直都有公开征稿,也鼓励银行人及家属向“文化休闲”栏目投稿。但是相对于大量的发稿需求,版面还是比较紧张的。

也有熟悉王松奇的人士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一般托关系找熟人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主要是为了评职称、升学或谋求提拔。但是王松奇的做法应该没有这样直接的功利目的。王青石小学毕业后,就去了私立的国际学校,14岁就去美国上中学了。后来,王青石被美国名校录取,也没有子承父业学金融。《银行家》发表的这些文章跟王青石小升初和出国留学都没有关系。王松奇这么做,就是单纯欣赏儿子的才华,希望更多的人看到儿子的作品。而且,这些年来,确实有一些读者认可王青石的文章,觉得他写得很不错。

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不少网友认为,既然是专业杂志就应该多刊登学术性、专业性强的文章。站在父亲的角度,王松奇的行为可以理解,但是作为一本学术核心期刊的主编,他的做法的确有“公器私用”之嫌。

最先引爆此事的《新华每日电讯》评论称:“和学生对导师与师娘的推崇相似,父亲对儿子的喜爱甚至宠爱、偏爱,都可以理解。如果这些文章发在自媒体上,绝对不会有如此大的争议。但是,徇私情决不能用公器,将核心期刊当作‘自留地’,在自己担任主编的期刊大量刊发自己和儿子的作品,无疑越过了边界,挤压了真正有学术和实践价值的研究发现的空间,有‘以权谋私’的嫌疑。”

山西社科院:将对《银行家》杂志进行全面整顿

1月15日下午,《银行家》杂志主管单位山西省社科院的机关纪委书记孙勇接受媒体采访,对此事进行回应。孙勇称,该杂志是2019年转至山西省社科院主管,由山西省社科院和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共同主办。山西省社科院在发现舆情后,院领导高度重视,目前有一位副院长在进行情况调查,会对《银行家》杂志社进行全面整顿,同时将对《银行家》杂志主编王松奇进行相应处理。

今日晚间,北京青年报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王松奇已经停职反省。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程婕


相关:

山东强化烟花爆竹燃放安全管控 16市全部禁限放  中新网济南1月15日电 (孙婷婷 刘贵增)记者15日从山东省公安厅获悉,目前,该省16个地级市均出台烟花爆竹禁限放政策,137个区县行政区划中有104个实行了禁限放政策。 山东省各级公安机关加强巡逻查控力度..

柴达木盆地打造中国知名旅游黄金目的地  中新网西宁1月15日电 (孙睿)“近年来,海西州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星罗棋布的绝美风光和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客。旨在聚焦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州和国内知名旅游黄金目的地。”..

上一篇: 国内排名第二 AI 芯片公司再次 IPO,AI 能否助其成功?
下一篇: 央视:中美经贸摩擦实现阶段性“止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