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正文

上市公司并前仆后继造句 购“引狼入室” 三月8起立案风险频现


更新日期:2018-08-29 06:39:52来源:网络点击:1173590

  在监管从严的背景下,不排除部分标的仍顶风作案,刻意隐瞒甚至造假;上市公司与中介机构也存在对标的尽职调查不充分的情况。

  并购重组潮后,“后遗症”爆发。

  业绩承诺不达标、商誉减值已不算新鲜事;近期多个并购标的“爆雷”,或隐瞒债务或违规对外担保,陆续被上市公司报案。

  8月27日康尼机电公告称,公安机关已对上市公司并购标的董事长涉嫌合同诈骗罪正式立案侦查。宜通世纪20日表示,部分业绩补偿承诺方因涉嫌对上市公司隐瞒债务等行为, 已被检察院批准逮捕。

  根据记者梳理,爆雷案例普遍在2016年“操刀”,并在2017年完成,彼时监管层已收紧并购重组审核尺度。有业内人士表示,在监管从严的背景下,不排除部分标的仍顶风作案,刻意隐瞒甚至造假;上市公司与中介机构也存在对标的尽职调查不充分的情况。

  国际银行珠海分行签订的担保合同主要发生在并购重组时即2017年9-11月期间。

  因廖良茂私自以龙昕科技名义违规对外担保,违规担保行为披露后,龙昕科技诉讼频发、账户被冻结。截至8月17日,龙昕科技共有14个账户被冻结,实际冻结金额7810.86万元。康尼机电表示,已严重影响龙昕科技正常生产经营的资金周转,龙昕科技正常生产经营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并对龙昕科技盈利预测的可实现性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监管层陆续跟进。上交所在6月与8月依次下发问询函和监管工作函。8月22日康尼机电被证监会立案调查,认为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

  今年因并购标的爆雷而受牵连的上市公司还有多家。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8月27日,6月至今已类似情况共有8家,其中有5家上市公司已经报案,5家被证监会立案调查。8起案例主要在2016年开始“操刀”,并在2017完成;并购标的多有“硬伤”,比如隐藏债务、隐瞒对外违规担保。

  “合同诈骗”案例居多。宁波东力(002164.SZ)、宜通世纪(300310.SZ)、杰瑞股份(002353.SZ)等上市公司,均表示并购标的涉嫌“合同诈骗案”。其中宜通世纪20日公告称,“业绩补偿承诺方方炎林因涉嫌对上市公司隐瞒债务、合同诈骗、非法占用倍泰健康资金和多次违规质押非法套取资金等行为,已被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

  此外,有2家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出现业绩承诺不达标。其中7月25日百花村(600721.SH)表示,公司总经理张孝清,在负责南京华威医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威医药”)工作期间,涉嫌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符合刑事案件立案条件,被公安机关立案调查。据了解,张孝清来自并购标的华威医药,百花村表示标的两年未完成业绩承诺,但张孝清对2017年度业绩实现审计结果不予认可,双方“翻脸”。

   (责任编辑:DF155)


相关:

儒家经济圈已成为全球经济重要力量   长江商学院创办院长、中国商业与全球化教授项兵在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暨2018第六届儒商论域特邀分会发表演讲时指出,作为一个整体,儒家经济圈名义GDP在未来十年..

美国再出手 俄罗斯还会重蹈覆辙吗   上个月“友好”的赫尔辛基会晤并没能拯救俄罗斯,相反,如期生效的制裁仿佛印证了美国总统特朗普和俄罗斯总统普京之间曾经短暂出现过的“塑料兄弟情”。当地时..

上一篇: 上市财报首秀批量告急:聚焦周期波动、踩雷多重因素
下一篇: 热点分化 主力资金净流出118.9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