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正文

三米粥铺加盟


更新日期:2016-06-02 17:45:10来源:网络点击:329264
牛牛最近左眼长了个麦粒肿,妈妈于是向朋友、同事求偏方,想让宝宝的麦粒肿早点消退。看看,支招的热心妈妈还真不少!
宝宝长了麦粒肿,热心妈妈支的招
热毛巾湿敷

在麦粒肿刚起来时,可以用干净的热毛巾湿敷,每次 15 分钟,每天 3 次。
用红线绑手
晚上睡觉时,用红线绑住孩子的中指,左眼生麦粒肿就绑右手中指,右眼生麦粒肿就绑左手中指。最好在麦粒肿刚发现时用,可以解毒、消肿。但要注意,线不能绑太紧,以防影响孩子手指的血液循环。
用缝衣针点眼角
将缝衣针穿线的一头用酒精或用火烧一下,消消毒,晾一会儿,点孩子的内眼角,每次点10下,每天3 次。不要太用力,点到出眼泪是最好的效果
用唾液涂
可以在孩子睡觉前用他自己的唾液给他涂在眼皮上,唾液有消炎的作用。
用热气蒸
将开水倒入一个大口的水杯里,让孩子将眼睛对着杯口,用热气蒸。每天蒸 5~ 6 次,每次15 分钟。
用黄连母乳涂
用 3 克黄连泡入母乳中,2 个小时后用消毒棉签蘸着药液涂抹,每天 6~8 次。
医生教官现场点评
热毛巾湿敷适合早期治疗

用干净的热毛巾湿敷的处理方式是可取的,这恰恰是早期治疗的一种方式。每次热敷的时间和热敷的次数依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孩子的耐受程度来决定。热敷前家长一定要试试水温,以免烫伤宝宝的皮肤。通常医生会建议热敷的同时配合用抗生素眼水或眼膏点眼,以起到抗菌、消炎的作用。
红线绑手没有科学依据
在缺医少药的年代,人们对疾病的认识不足,容易形成一些不科学的所谓偏方,就像红线绑手。这种方法不仅不能帮助痊愈,还有可能错过早期治愈的机会。孩子还小,自理能力和表达能力都不足,如果红线绑紧了,会影响手指的血液循环,造成严重后果。
缝衣针点眼角很危险
这种方法不但没有科学依据,而且还可能危及孩子的眼睛。孩子还处于好动又不能完全配合的年龄,一旦稍有闪失,就可能酿成孩子眼外伤的惨剧!麦粒肿很容易治疗和治愈,完全没有必要做这种不科学的尝试。
用唾液涂不足取
唾液中虽然可能含有一些杀菌物质,但却不足以用来治疗麦粒肿。而且,唾液中还可能含有致病菌,反而容易导致结膜炎症,造成旧病未去,新病又来。
热气蒸可用于早期处理
其实,热气蒸的方法与热毛巾湿敷的作用相近,属于早期处理的方法之一,但是不宜使用刚烧开的开水,蒸汽的温度过高容易造成烫伤。使用前同样需要家长先试温度,一般每天蒸 3 次,同时配合抗生素眼药水或眼药膏点眼,效果会更好,但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不建议用黄连母乳
黄连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母乳也含有抗菌物质,但是,这种乳液没有经过严格消毒,一旦流入眼睛,一方面可能带入眼内病菌,另一方面黄连的成分可能会造成眼部刺激。而且母乳含有高蛋白,流入眼内还容易成为培养基,促进结膜细菌繁殖而引起结膜炎。所以,不要使用这种疗效慢或者不确定的方法。
√热毛巾湿敷
×用红线绑手
×用缝衣针点眼角
×用唾液涂
√ 用热气蒸
×用黄连母
如果孩子出现麦粒肿
麦粒肿是一种急性化脓性的炎症,轻的可以自行消退,或 3~5 天后硬结逐渐软化,在睫毛根部有黄色脓头,积脓一旦穿破皮肤,向外排出,红肿会迅速消退,疼痛也随之消失。如果严重,会形成多个脓点,发展为睑蜂窝织炎,伴有怕冷、发热等全身症状。
其实,只要在早期就积极处理,这种眼病是很容易治疗的。所以,遇到孩子长麦粒肿,一定要早就医,早处理,不要等麦粒肿长大、变严重了才去看病。
早期可以先用物理治疗的方法,在家里热敷或者就近到医院做理疗。理疗不直接接触皮肤,孩子感觉更舒适,效果也更好一些。有些小医院的理疗科有相应的设备,病人也不多,很方便治疗。也可以在家里用热毛巾湿敷或水杯熏蒸,每天 2~3 次,每次 10~15分钟。最好配合点一种抗生素眼药水或眼药膏。
如果炎症发展迅速,以上方法不见效,两三天之后病情继续加重,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加用口服抗生素。经过以上处理,大部分炎症会消退。
当麦粒肿已经形成脓肿,要到医院做切开引流,不要用手挤破,也不要等它自行溃破,否则容易遗留瘢痕。
如果炎症加重,甚至出现全眼皮红肿,寒战高热等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孩子皮肤组织的抵抗力低,一旦炎症蔓延,有可能向眼眶内甚至颅内发展,造成严重感染。

相关:

2014年如何提高自身能力2014年开始,如果对自身的能力不满意,就要注重及时提高,那么,如何提高自身能力 ,就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改造。工具/原料自己方法/步骤调整心态。首先,要注意对自身心态的调整,必须要意识到自身情况,接下来该怎样做,心..

谈领导干部要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摘要:作为当代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始终要做到学以致用,要心系群众,服务人民,要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要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要自觉维护中央权威和中央大政方针的统一性..

上一篇: 培养像音乐家一样灵敏的耳朵
下一篇: 海域“失款”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