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正文

不是女明星吗?怎双屏壁纸 么臭臭的?


更新日期:2023-10-21 06:09:49来源:网络点击:1998794
编辑:左静

以前的Lisa↓

现在的Lisa↓

lisa做大表情很容易崩坏,知道。

但同样是被抓拍大笑,以前是氛围感元气少女↓

现在是......↓

脱离了打光、舞台和P图,美貌值有出入也很正常。

橘翻到了一张正常角度的,看起来还好,没那么夸张。↓

(lisa给养父庆生,怀里的礼物是LV三公子旗下品牌的手表)

脸是有救,但这穿搭属实有点剑走偏锋了。

黑色齐肩短发别俩发卡,连体牛仔混搭黑丝的造型。

怎么看都有点疯马秀被群嘲后遗症的味道——“返璞归真”过头。

网友辣评:像凤姐、像菲佣,看起来臭臭的…

翻看她以前的照片,不得不夸一句,韩国妆造真牛。

可爱有↓

性感有↓

甜美有↓

酷拽有↓

不同的风格,从妆容、发型、服装、配饰等方面都做到了和谐完美。

所以每种风格套在她身上都不突兀,每一套look都好看。

脱离了YG公司的专业妆造团队和韩式审美,美艳女星又被打回原形...

“韩国最该申遗的是妆造”,这句话一点儿也不夸张。

当初Exo成员中的鹿晗、张艺兴、黄子韬、“大碗宽面”回国后,也有很多声音表示:

怎么都变丑了?

韩妆确实很懂抓住个人特质,在妆造中扬长避短,让艺人的颜值魅力最大化。

沈小婷当初参加《创造营2020》被淘汰,没能参团“硬糖少女”,普的仿若镶边角色。

隔年奔赴韩国,参加中日韩三国选秀《Girls Planet 999》。

最终以第九名的成绩加入组合Kep1er成功出道。

换成韩妆,完全是韩剧女主级别的颜值↓

从国内小透明变女团门面担当,因为生图抗打,还被粉丝称做“神小婷”。

后知后觉get到她的美,沧海遗珠+1。

不得不承认,韩国在打造偶像团体这一块,确实有两把刷子。

代代相承,推动韩流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韩国偶像团体一步步迈向国际市场。

再反观内娱,能拿得出手的高知名度团体,往前得追溯到“小虎队”。

当年也是全亚洲爆红的程度,创下了20多场演唱会场场爆满的纪录。

往后,就不得不提到时代峻峰买中的“彩票”——TFboys。

粉丝量加起来突破2亿,但在勇闯国际舞台这一块,出彩的都是个人而非团体。

联合国演讲、米兰走秀、格莱美颁奖、戛纳电影节等资源,对接的都是个人工作室,而非整个组合。

要说内娱热衷造团的经纪人,杜华必须拥有姓名。

最近为旗下的女团NAME搞了个综艺——《人不怕出名猪不怕壮》。

可能是从李飞那“学成归来”,宣称将在100天的淘汰赛中,通过7选4进行团队重组。

“女团成员全体喂猪”的梗没火,杜华骂人的片段倒是冲上了热搜↓

杜华冲着开会迟到的女团成员发脾气,怒斥她们作为小糊团还不努力。

表示自己失望透顶,因为她打造的团,除了NAME都很成功。

结果这话一出,网友不乐意了。

“ 都很成功?哪来的自信?”

话说回来,在打造偶像团体这块,内娱好像确实差点意思。

为什么韩娱推出的组合能火爆全球,达到我们难以企及的声量呢?

1、充足的新鲜血液

橘在NAME组合看到了金子涵,也不觉得意外。

比起韩娱侧重挖掘新人,内娱偶像组合真的很爱“回锅肉”。

经济公司找新人一般有三个渠道:个人报名、星探发现、节目选秀。

内娱的选秀节目最早可以追溯到2004年的超女,全国海选素人的机制,侧重的是“造星”而非“造团”。

后来爆红的李宇春、周笔畅、张靓颖等艺人,被观众看中的都是Vocal实力,而非唱跳功底。

同时期的韩娱在做什么呢?

2001年,S.M公司在中国举行“H.O.T.China Audition Casting”选拔活动,从3000个人里选中韩庚。

2003年,19岁的他只身飞往韩国,两年的练习生生涯中接受了演唱、舞蹈、演技、声乐、语言等多方面的培训。

2005年,作为Super Junior唯一的中国籍成员,开启了中国人在韩国出道的先河。

从这一点就能看出中韩两国的不同。

内娱选秀侧重唱功,长板够长,短板可以没要求。

韩娱则强调艺人的综合素质,选拔出来的艺人必须“无短板”。

“天选姬发”于适曾经也是爱豆预备役,不过三次跳舞月考不合格,没通过“李秀满严选”。

韩国经纪公司前瞻意识也很强。

我们还局限于“全国海选”时,人家已经开始为了增加海外粉丝量,特意挑选外国成员。

在韩国以偶像团体出道的中国艺人有很多:

f(x)宋茜、GOT7王嘉尔、EXO张艺兴、I.O.I周洁琼、miss a孟佳和王霏霏……

除了中国,还有其他国籍的艺人。

比如Lisa是泰国的,还有越南人、缅甸人、比利时人、印度人……

甚至有全员老外的组合↓

最近的一档综艺选秀,名字叫《Universe Ticket》。

参与成员最大的1999年出生,今年24岁,最小的2011年出生,今年只有12岁。

节目中“低幼年龄”并不是少数,12岁的小姑娘有3人,13岁的小姑娘有3人。

更低的年龄门槛,意味着组合的寿命可以被尽可能延长。

毕竟偶像团体的淘汰更新很快,年纪大的艺人花期更短,可能火不了几年就糊了。

韩娱之所以可以把练习生年龄压的比内娱低,是因为两国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环境不一样。

在中国,“好好学习”的理念依旧根植在很多家长心里。

韩国的娱乐业比较发达,很多孩子决定读艺高,也能获得父母支持。

至于韩国偶像团体的学历水平,以BTS和Blackpink举例:

BTS多位成员毕业于全球网络大学,这是韩国自己办的一所两年制网络教育大学。

换句话说,只要交了钱,刷一下网课就能拿到毕业证。

Blackpink组合则是全员初中学历。

过早辍学当爱豆,才能做到出道十年,归来仍是年轻人。

2、严格的培养机制

韩国SM、JYP、YG等几大经济公司对于艺人的培养非常严苛。

为了优化组合内部成员搭配,需要全能ACE、大Vocal、rapper、舞担、门面担当。

谁能走到最后,看的都是业务能力,毕竟实力才是唱跳爱豆最好的滤镜。

韩国偶像团体出道的艺人,宋茜、王嘉尔、刘宪华、张碧晨……

随便把哪个拎出来,个人技能都算能打。

但这都离不开当初的“魔鬼训练”,回忆过往的艺人,个个都说“累”。

除了肉体上的累,还要接受精神上的苦。

王子文也当过一段时间的练习生,深刻体会了韩国的前辈文化和体罚手段。

严苛训练的结果就是,成员基本上都能全开麦,非舞担成员舞蹈中也不拖后腿。

除了培养唱跳能力以外,还侧重艺人的全方面发展。

某韩国经济公司的练习生的日常课程,包括:

日语课、英语课、演技课、健身训练……

3、成熟的运作模式

不同于内娱的单打独斗,韩国的经济公司背后是一个庞大的完整体系。

财阀集团资本注入以及成熟的盈利模式带来的收益,养成了强大的“钞能力”。

ASTRO和WekiMeki经纪公司fantagio去年公布,计划为新人女子组合培养投资31.8亿韩元。

(约等于人民币1.72亿)

没有成团的练习生,经纪公司也需要投入巨大的成本。

单个练习生一年花销1亿韩元。(人民币54万左右)

资本家可不会做亏本生意,羊毛出在羊身上。

只要打造的偶像组合能红,经纪公司可以通过“压榨合同”攫取大额利益。

利益分成这一块,韩国是公司拿大头,内娱是艺人拿大头。

所以在韩国娱乐圈,艺人面对续约解约问题经常陷入两难。

签合同,意味着继续接受不平等条约,不签合同,意味着很大风险被淘汰。

偶像制造业成熟度高往往也伴随着另一种现象:

粉丝的粘性不够强,忠实度不够,很容易在眼花缭乱中不断爬墙。

很多艺人不得不面对一种现实处境——“聚是一颗星,散是满团糊”。

粉丝不理解Lisa参加疯马秀、jennie参演美剧《偶像》跳大尺度舞蹈。

其实,都是在为解约后的“退休生活”找新方向。

成熟的“流水线”生产模式、雄厚的资本实力,意味着公司“造新”和“造星”的能力一样强。

它能捧红你,就能捧红下一个人取代你。

更何况,练习室里多的是努力多年渴望冒头的爱豆预备役。

以上种种,都促成了韩国经纪公司对艺人的严格控制权,更有甚至会演变↓

不同于韩娱组合强调团队,内娱更看重明星个人流量背后的商业价值。

只要你够红,就能在和公司的对峙中掌握话语权。

换种简单的理解:

韩娱艺人pk公司那是1v100,在体系内生存,打不过就只能认栽,安分守己当组合成员。

内娱艺人Pk公司那是1v10,谈不拢大可以单干,开个人工作室收益说不定更高。

有时候,不是艺人需要公司,而是公司更需要艺人。

不管怎么说,通过选秀出道成为艺人,本来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有人顺利走过了桥,有人半道从桥上摔了下去。

过去的成功名就,过不去的籍籍无名。

中间的风光和酸楚,恐怕只有当局者自己清楚。

多少选秀出身的爱豆,在成团夜的舞台上为鲜花和掌声热泪盈眶。

但残酷的事实是,他们的巅峰其实也定格在了那个夜晚。

最后一句

你有追过哪个男团女团吗?

欢迎和橘聊聊~


相关:

东方甄选3日跌超16% 近日推出会员收费服务【东方甄选3日跌超16% 近日推出会员收费服务】财联社10月20日电,东方甄选(01797.HK)午后跌幅扩大,截至发稿跌8%创近3个月新低。该公司近日推出会员收费服务,年费199元/年,包含自营品88折等优惠。股价在近3个交..

面板价格一年涨幅60%,国产电视新一轮涨价潮终于要熄火了快科技10月20日消息,今年开始,国产电视领域掀起了一轮涨价潮,无论是线下卖场,亦或是线上电商平台,电视产品价格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调。奥维云网(AVC)线上推总数据显示,今年618期间,中国彩电线上市场零售量..

上一篇: 还记得曹格和吴速玲的儿子Joe吗?男高版李钟硕?
下一篇: 中美俄三国学者线下对话 共议全球发展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