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正文

作家眼中的甜蜜蜜简谱 北京生活与写作:传统与现代交织的画卷


更新日期:2023-09-27 00:12:16来源:网络点击:1993025

  中新网北京9月26日电 (记者 高凯)“新北京,新生活,新写作”主题分享活动日前在十月文学院成功举办。本次活动是2023北京文化论坛配套活动之一,也是第八届北京十月文学月的重点活动,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主办。

  乔叶、文珍、范雨素、林特特、周婉京、杜梨等作家在活动中从各自的生活细节出发,讨论她们在北京的日常中感受到的特别之处,以及她们观察到的新北京、老北京的不同,同时分享了这些发现和感受给她们的写作带来的影响。

  在开场的发言中,担任活动主持的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胡晓舟表示,对于北京的文化传统,以及文学的传承来说,今天如何书写新北京、新生活,是每个北京作家都要面临的问题。“北京不只有通衢大道、宏伟建筑、川流不息的人群,更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有雍容大气的城市性格和无限的生长性。在大时代的背景下,在城市的无限生长性当中,我们每天都能够遇到很多大事件和好故事,如何把这些大事件、好故事,把我们的生活感受和思考用鲜活的文学作品呈现出来,对于北京作家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

  乔叶在分享中谈到自己在北京的生活,以及自己与北京这座城市的关系。因为是从外地来到北京,乔叶认为自己与北京的关系是既内且外的,既在这里工作,又有一个外部的新鲜视角。“所谓的新北京、新生活,是传统与现代的交织,新中有旧,旧中有新,互相映衬,交相辉映,那些特别活泼生动的东西,是我想要落到笔下的内容。”

  文珍分享了自己经历的一场充满戏剧色彩的交通事故,以及事故当中遇到的各色人等。“北京首先是一个政治中心,这让北京的老百姓特别不一样,大家非常关心国家大事,这是北京最妙的地方。对待北京,我始终有一种赶考的心情,这场考试一直没有结束。”

  有记者问范雨素,为什么会来北京打工。她的回答是:北京是一座有文化的城市。“古代的流动人口是有空间距离的乡愁,现在都是‘朝发午至’了。身在北京,这让我思考,现在的乡愁是什么,我要写什么呢?”“谁离我最近,我就观察谁,所以我时常观察孩子。我写得很少,但喜欢琢磨,我喜欢思考那些在北京长大的流动儿童会成长成什么样子。这或许会成为我下一步的写作方向。”

  林特特认为,“小说应该是‘史料’,即便小说有虚构、想象、夸大的成分,我们仍然能通过字里行间看到社会的风土人情、社会现象,以及背后的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我在创作时,有时会想,只要我们能把自己如实、真诚、准确地表达清楚,我们每个人都将是时代的标本。100年以后的人们,也就会将我们的故事视作了解这座城市的样本和史料。”

  周婉京认为北京是一个重叠的城市,不同的人过着不一样的生活。“我是在大院长大的,但我很愿意写胡同,我常常在想,旧的北京和新的北京中间一定有一条隧道,我想变成这条隧道。”(完) 【编辑:张燕玲】

相关:

千余枚复古胸针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展出  中新网上海9月26日电 (王笈)胸针的佩戴位置临近心房,可谓最“贴心”的艺术。“铭心——20世纪胸针艺术展”26日起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展出,千余枚Vintage胸针呈现出20世纪胸针艺术的时代风貌。 铭心——20..

中外佳作汇聚 2023海河戏剧节天津开幕  中新网天津9月26日电 (王在御)25日晚,“天津银行·2023海河戏剧节”在天津大剧院启幕。一场精心编排、彰显津沽戏剧底蕴的情景演绎以及一台曹禺经典、天津人艺倾情排演的大戏《原野》,率先令观众领略了天津..

上一篇: 专家谈长城:“数字长城”让万里长城“永不老”
下一篇: 商务印书馆推出“远方译丛·企鹅特辑”历史旅行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