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正文

皮海洲疯狂的麦克斯3 :券商并购重在解决做强 光做大没意义


更新日期:2014-07-29 08:43:35来源:网络点击:100785
申万宏源合并案也给市场留下了一个悬念,那就是如何做强“证券子公司”?毕竟对于中国证券业的发展来说,做强“证券子公司”更事关中国证券业的切身利益。

  经过十月怀胎,目前中国证券行业迄今为止最大的市场化并购案——申万、宏源证券合并案终于浮出水面。申银万国与宏源证券以换股吸收合并的方式完成重组,二者的换股比例为2.049:1。完成换股后,申银万国的股本将达到148.57亿股,总市值将达到722亿元,仅次于A股上市证券公司中的中信和海通证券,排名行业第三。

  但这显然不是申万与宏源证券合并案的亮点所在。作为两家券商来说,都是资本运作的高手,通过合并的方式来做大自己,这其实并不是什么难事。只要愿意,就是再合并一家券商,把自己做成行业老大,也不是没有可能。但这样的并购对于证券业的发展来说并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因为并购的目的,不只是做大,更要做强。

  实际上,如何做强才是目前中国证券业所面临的一个难题。虽然就中国证券业来说,也有中信与海通这样的大券商,但中国证券业里却很难说有几家强券商。一方面中国的券商基本上还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命运,另一方面中国券商之间的竞争还处于低级阶段,最明显的是围绕着“佣金战”杀来杀去。

  不仅如此,为了拿到保荐业务,券商有时还充当IPO公司弄虚作假的高参,成为证券市场利益的损害者。为了赚钱,券商还在“直投+保荐”的模式下赚取着灰色收入,为此不惜损害广大投资者利益。而且在目前的“打新热”中,又最新传出某大券商自营账户优先获配新股的消息,这种做法明显有违反《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修订)》的嫌疑。而所有这一切都表示,国内券商距离“做强”相距甚远。这更别说是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在中国公司大举进军海外上市的过程中,国内券商基本靠边站,并不能为中国公司赴海外上市保驾护航。

  所以,对于中国证券业来说,如何告别低级发展阶段,向做强的目标迈进,这才是中国证券业发展的关键所在。而在这方面,申万与宏源证券合并案做出了有益的探索,这也正是申万宏源合并案的最大亮点。根据方案,申万与宏源的合并并不是简单地将两家券商合二为一,而是形成“投资控股集团(上市公司)+证券子公司”的母子公司双层架构。证券业务放在“证券子公司”,而作为上市公司的“投资控股集团”,将进一步吸纳银行保险、信托和租赁等金融业务资源,建立起以资本市场业务为核心的纵向一体化金融服务全产业链,并最终实现新公司成为中央汇金的金融资产证券化重要平台。因此,申万与宏源的合并案不仅有利于新公司做大,同时也有利于新公司做强,而后者才是最值得市场关注与期待的。

  当然,申万宏源合并案也给市场留下了一个悬念,那就是如何做强“证券子公司”?毕竟对于中国证券业的发展来说,做强“证券子公司”更事关中国证券业的切身利益。

(责任编辑:DF070)


相关:

上海新梅为啥摊上这么多事?  上海新梅新旧大股东“火拼”事件值得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在双方对选取公司董事材料是否完整一事而互相扯皮的同时,兰州鸿祥及其一致行动人方面提交的《关于聘请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为公司专项审计机构..

一个月六次降煤价去库存 神华限产减销或引发限产潮   有分析师表示,目前看来,限产对于市场整体影响不大,国内煤炭市场至少需要2个月的消化期   近日,有消息称,神华集团开始限产减销,今年将限产5000万吨、减销6000万吨。   分析师认为,如果现在不..

上一篇: 人民日报:A股最坏时刻已过去 悲观开始转乐观
下一篇: 彭文生:经济企稳隐忧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