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 > 正文

巴勒双一流学科 斯坦,润不出去了


更新日期:2023-10-21 04:59:36来源:网络点击:1998737

随着本轮巴以冲突即将满两周,被困在加沙地带的近250万巴勒斯坦民众的命运受到愈来愈多人的关注。

当地时间10月17日,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二世在访问德国时表示,约旦和埃及不会接收来自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难民。埃及总统塞西日前也表示,埃及不同意将巴勒斯坦难民转移至西奈半岛。

塞西在与到访埃及的德国总理朔尔茨共同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则表示,以色列切断加沙地带电力、水源的行为是“将巴勒斯坦人强行转移到西奈半岛的一种手段”,埃及坚决反对这种做法。

可以给予援助,但拒收难民

(图:retuters)▼

阿卜杜拉二世此前则警告称,哈马斯与以色列之间的冲突绝不能由他人来承受,不要试图将巴勒斯坦难民推入埃及或约旦,并补充说人道主义问题必须在加沙和约旦河西岸内部得到解决

“这是一条红线,因为我认为某些常见嫌疑对象有这种计划,试图在当地制造事实上的问题。约旦不会有难民,埃及也不会有难民。”阿卜杜拉二世说道。

有了过往的经验教训,两国都不想再引火上身

(图:retuters)▼

为何约旦与埃及坚决不同为阿拉伯兄弟的巴勒斯坦人打开国门呢?

这是一个农夫与蛇的故事。

埃及、约旦与巴勒斯坦所在▼

敞开怀抱

1948年5月15日,以色列宣布独立。阿拉伯联盟旋即对以色列发动攻势,由约旦、叙利亚、埃及、黎巴嫩以及伊拉克等国组织的联军共同进攻以色列。虽然阿拉伯联盟在开战初期在武器装备方面占有优势,但以色列国防军中不乏参加过二战的犹太人官兵,身经百战的他们在获得全世界犹太人的金援后迅速购入了大量武器装备,尤其是帮助以色列夺得制空权的战斗机。

战争中的以色列国防军部队(图:wiki)▼

第一次中东战争的天平很快便向以色列倾斜,1949年7月20日,阿以双方停火,以色列占领了远比联合国巴勒斯坦托管地分割方案所规定的多得多的土地,至于那些未被以色列占领的巴勒斯坦领土,则被埃及与约旦吞并。

“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

在战争期间,超过70万巴勒斯坦人逃离家园或被犹太人驱逐,这一数量占战前巴勒斯坦托管地阿拉伯人总人口的近一半。这些巴勒斯坦难民中有不少进入了被约旦吞并的约旦河西岸地区,显著地改变了约旦的人口构成——当时的约旦总人口中三分之一是约旦人,三分之二是巴勒斯坦人,这些巴勒斯坦人一半在约旦河西岸,一半在约旦河东岸(即约旦本土)。

数据为不完全统计,仅作示意▼

对于这些巴勒斯坦难民,约旦当时的作法可谓是相当大度,完全将其看作自家兄弟,不仅给予他们约旦公民权,而且为其在约旦国民议会中提供了相当于一半的席位。此外,巴勒斯坦人在约旦政府的各部门享有平等的就业机会。上述人口变化极大地改变了约旦的政治格局。

逃到约旦的巴勒斯坦人,在约旦重启人生

(图:UNRWA)▼

反客为主

1964年,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成立,并得到了许多阿拉伯国家政府的支持,其中就有彼时阿拉伯世界的老大哥——埃及。不少寄居约旦篱下的巴勒斯坦难民在阿拉法特的号召下投身解放巴勒斯坦的事业,从约旦控制下的约旦河西岸对以色列发动跨境袭击,这经常招致以色列对约旦的严厉报复

具体而言,1966年11月13日,三名以色列士兵被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即法塔赫,是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中最大的派别)的地雷炸死。作为报复,以色列袭击了约旦控制下的西岸城镇萨穆(As-Samu’),给约旦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以色列国防军进入到约旦境内

将他们怀疑是巴勒斯坦抵抗组织的据点萨穆村夷为平地

(图:wiki)▼

锅从天上来,客人在外惹事,主人反而被暴打。彼时的约旦国王侯赛因对此十分头痛。他认为巴勒斯坦问题仍将是约旦首要的国家安全问题,他担心假使由巴解组织自行管理约旦河西岸,那么约旦的主权将受到威胁。

以色列方面在与侯赛因的暗中互动中得知约旦方面正使出浑身解数阻止巴解组织利用约旦领土搞事,而侯赛因则觉得自己与以色列的沟通毫无用处——约旦民众正因为日子过得好好的突然被以色列炸上了天而猛烈批评自己。正因如此,侯赛因选择在1967年5月与埃及总统纳赛尔签署防务协定,共同对付以色列

有着共同的烦人邻居和共同的立场

让他们站在了一起

(图:wiki)▼

然而,这次以色列抢在阿拉伯国家前头,在1967年6月5日于戈兰高地、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以及西奈半岛等多个方向主动重拳出击,在短短6天内便击败了埃及、叙利亚、约旦以及伊拉克的联军。约旦河西岸自此被以色列占领,约30万名巴勒斯坦人逃离,栖身于约旦境内的难民营。

可谓是怕啥来啥

以色列与周边阿拉伯国家的激烈冲突再次升级到了战争

(图:wiki)▼

为了报复以色列的胜利,巴解组织将基地迁往约旦拜勒加省的边境城镇卡拉梅(Al-Karameh),并加大了对以色列的跨境袭击力度。巴解组织的基地都安在自己面前了,还不一波平A“斩首”巴解组织的领导层?

以色列遂在1968年3月21日跨境袭击卡拉梅,虽未能活捉阿拉法特,但仍摧毁了巴解组织的营地。巴解组织事后不得不撤至约旦更东面的山区,这使其在约旦河西岸发起袭击行动更加复杂与困难。

战斗后卡拉梅的废墟

(图:jaf.mil.jo)▼

虽然以色列在战术层面取得了胜利,但也承受了较大的伤亡。而在战略层面阿拉伯人,尤其是巴解组织获利颇丰。约旦方面认为,正是自己与巴解组织的合作,阻止了以色列将整个拜勒加省变为缓冲区的企图,并将此前被认为“不可战胜”的以色列军队赶了回去。

这场战斗结束后,双方均宣告胜利

(侯赛因国王检查一辆被遗弃的以色列坦克)

(图:wiki)▼

卡拉梅一役后,越来越多的巴勒斯坦人志愿加入巴解组织,在役后48小时内便竟有多达5000人申请加入。截至3月下旬,整个约旦已有近2万名巴解组织的敢死队员。役后一年内,法塔赫在约80个国家设立了分支机构。

与此同时,阿拉伯国家对巴解组织的支持力度也水涨船高:伊拉克与叙利亚为敢死队员提供培训;以科威特为首的海湾国家则通过对巴勒斯坦侨民的工资征收5%的税款来为巴解组织筹集资金……

卡拉梅之战让巴解组织信心倍增

也让阿拉伯国家看到了新的可能

(图:The Palestine Poster Project Archives)▼

随着如此规模如此巨大的资金与人员涌入,巴解组织翅膀越来越硬,开始保证为所有在行动中阵亡的敢死队员家属提供终身支持。一时间,本避居在叙利亚与黎巴嫩的巴勒斯坦难民齐聚约旦,巴解组织在约旦建立起了“国中之国”。在他们的控制区以及难民营内,约旦警察和军队逐渐失去权威,身着制服的巴解组织的敢死队员则在此设立检查站,并试图向平民勒索“税款”。

“他们开着装满武器的吉普车在约旦首都安曼四处‘炸街’,就像一支占领军;他们在居民(有时是外国人)住宅和公共场所勒索捐款;他们无视基本的交通规则,不对车辆进行登记和挂牌,并拒绝在约旦军队检查站停车;他们吹嘘自己在对抗以色列的战争中所扮演的角色,并贬低约旦军队的价值。他们出现在远离战场的安曼,似乎是对约旦政权的挑战。”一位观察人士写道。

无所畏惧的样子仿佛在自家的地盘一样

(图:wiki)▼

此外,巴解组织对约旦人也做出了越来越多出格的举动:绑架、谋杀……彼时的约旦皇家法院院长宰德·里法伊(Zaid al-Rifai)宣称,有敢死队员在杀死约旦军队士兵后再将其斩首,在他生前居住的地方把他的头颅当足球踢。

种种乱象使侯赛因陷入了严重的两难境地:假使他使用武力驱逐巴解组织,他就会疏远该国的巴勒斯坦人和阿拉伯世界。然而,如果他拒绝采取行动反击巴解组织,他将失去约旦人的尊重,更严重的是,他还将失去约旦军队的信任,军队是约旦政权的支柱。与此同时,约旦军队已经开始向侯赛因施压,要求他对巴解组织采取行动。

1970年2月,侯赛因前往开罗与埃及总统纳赛尔会面,后者承诺对巴解组织施加影响力,使其停止颠覆约旦政权的活动。回国后,侯赛因发布了十点法令,限制巴勒斯坦组织的活动,其中包括禁止公开携带武器、禁止在村庄储存弹药、禁止未经约旦政府事先同意举行示威和集会。然而,巴解组织的敢死队员们对这些旨在遏制自身权力的努力反应强烈,这导致侯赛因不得不冻结了十点法令。

正在兴头上的巴解组织,怎么可能愿意受管制呢

(图:wiki)▼

这下约旦军队坐不住了。在受到敢死队员的挑衅后,1970年夏天,约旦军队的一个装甲营在未得到命令的情况下擅自开拔,打算报复巴解组织,侯赛因与约旦第3装甲师指挥官亲自出面调停再阻止双方发生进一步冲突。

农夫与蛇

然而,侯赛因的善意举动未能换来巴解组织的让步,反而使后者有了更为大胆的动作

6月初,在侯赛因前往视察约旦情报总局总部的途中,他的车队遭到巴解组织敢死队员猛烈炮火的袭击,一名保镖舍命用身体压住侯赛因,使其幸免遇难。9月1日,侯赛因的车队再度遭到巴解组织敢死队员的袭击,事后约旦军队与巴解组织交火长达5日。

该来的还是来了

(1970年安曼战火四起 图:壹图网)▼

9月6日,巴解组织更是搞了个大新闻,其下属派别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人阵)计划劫持4架飞往纽约的民航飞机和1架飞往伦敦的民航飞机,迫使其飞往约旦西北部城市扎尔卡的道森机场,不过人阵最终只成功把3架飞机劫持至道森机场。

9月9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在第286号决议中要求人阵释放人质。次日,人阵与约旦军队在关押了125名妇女和儿童的安曼洲际酒店爆发了冲突。9月12日,人阵在最后期限前炸毁了3架遭劫的客机,虽然所有人质之后都被释放,但这一事件进一步凸显出约旦政府在巴解组织控制区无能为力的事实。

再忍下去就真的要被骑到头上了

(人阵在国际媒体面前炸毁客机 图:wiki)▼

为了挽救摇摇欲坠的政权,痛定思痛的侯赛因终于下定决心,将巴解组织从约旦彻底清理出去。9月16日,侯赛因解散文官政府,宣布戒严。事发突然,约旦情报总局的军官遂询问侯赛因必须做出的最困难的决定是什么?

“夺回我的首都的决定。”侯赛因说道。

9月17日,约旦军队第60装甲旅从不同方向进入首都安曼,用坦克、火炮和迫击炮炮击了巴解组织敢死队驻扎的两处难民营。由于准备充分,巴解组织进行了顽强抵抗,战斗持续了十天没有间断。与此同时,约旦军队包围并攻击了其他巴解组织控制的城市,如伊尔比德、杰拉什、萨尔特和扎尔卡。

1970年9月17日,侯赛因国王在行动第一天与他的顾问总理瓦斯菲·塔尔和陆军参谋长哈比斯·马贾利会面

(图:wiki)▼

1970年巴解组织敢死队势力分布及叙利亚入侵方向

(图:wiki)▼

由于约旦军队难以在预计的三天时间结束战斗,约旦军队与巴解组织在战场上陷入僵局,这导致其他阿拉伯国家加大了对侯赛因的压力,要求其停止战斗。约旦开始担心外国势力会介入支持巴解组织。9月18日,一支带有巴勒斯坦解放军(名义上属于巴解组织,但实际总部在叙利亚)标志的叙利亚军队朝伊尔比德进军。

尽管叙利亚坦克上有解放军标志

但这些部队都是叙利亚陆军正规军

其进军目的据说是要帮助敢死队推翻君主制

(1970年 驻扎在伊尔比德的约旦士兵们在一辆百夫长坦克周围,他们即将面对叙利亚军队的进攻)

(图:wiki)▼

经过激战,约旦军队的第40装甲旅成功阻止叙利亚军队继续进攻,但就在同一天,叙利亚第5步兵师的两个装甲旅和一个机械化步兵旅以及大约300辆坦克对约旦北部发起了更大规模的入侵

在此生死存亡之际,约旦决定向美国、英国以及以色列求助。美国总统尼克松将海军第6舰队部署在约旦附近的以色列沿海海域,并下令第82空降师进入全面戒备状态;以色列则派出空军战斗机飞越叙利亚上空以示威慑,并在叙利亚与约旦的边境上部署地面部队

见此情景,约旦空军与陆军便对叙利亚军队发起空地联合攻势,因内部权力斗争而没有派出空军的叙利亚军队因此损失惨重,于22日开始撤退

在解决了更为棘手的叙利亚军队后,约旦军队通过持续的炮击,终于在9月底迫使巴解组织屈服。10月,侯赛因与阿拉法特签署协定,规定巴解组织必须尊重约旦的主权,不得在公共场合穿戴制服或携带武器。然而,巴解组织中的一些成员公然违反协定,继续攻击约旦的君主制。

巴解组织签署协议估计也只是缓兵之计而已

(1970年在安曼签署和解协议 图:壹图网)▼

约旦新首相塔尔(Wasfi Tal)上台后,约旦军队再度与巴解组织发生冲突。1971年1月,约旦军队对安曼至杰拉什公路沿线的巴解组织基地发起进攻,并于3月将他们赶出伊尔比德。7月,约旦军队包围了阿杰隆与杰拉什地区仅存的2000名巴解组织敢死队员,陷入绝境的他们最终投降,随后被允许前往叙利亚

有些敢死队队员宁愿向以军投降也不肯向约旦投降

(图:wiki)▼

在7月17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侯赛因宣布约旦已完全恢复主权,“现在没有问题了。”

离开约旦的巴解组织最终在黎巴嫩重新集结,彻底改变了该国的政治格局,并最终引发了一场更为血腥而漫长的战争——黎巴嫩内战

这又是另外的故事了

(1979年贝鲁特城内的法塔赫武装分子 图:wiki)▼

正因历史上的教训历历在目,约旦与埃及作为巴勒斯坦的邻国,始终不愿重蹈覆辙,再度向巴勒斯坦难民敞开怀抱。加沙地带的近250万人口一旦全部涌入约旦与埃及,势必对两国的政治格局产生极大的影响,改变其政治平衡

上下滑动-

截至2022年底,加沙地带人口已达237万

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

作为与加沙地带直接接壤的一方,埃及更是不愿让巴勒斯坦人涌入国内,因为这势必使得哈马斯或其他巴勒斯坦武装组织趁机进入西奈半岛,而这将直接对当地的局势稳定造成负面影响。埃及军队多年来一直在西奈半岛与极端分子作战,并屡次指责哈马斯支持极端组织。

只能希望事态不要继续扩大早日停火吧

(在拉法口岸等待过境的巴勒斯坦人 图:壹图网)▼

“如果巴勒斯坦人被转移到埃及……西奈半岛将成为针对以色列的行动基地,在这种情况下,埃及将被标记为恐怖分子基地。以色列将有权自卫……并将袭击埃及领土。”埃及总统塞西10月19日说道,“届时,我们已经实现的和平将从我们手中消失。”


相关:

今年资源飞升第一人,可不普通这个国庆有人突然火了。10天涨粉100万。这泼天的富贵到底给了哪个内娱明星。一看。让人摸不着头脑——没有段子、没有噱头,甚至没有内容。就是呲着大白牙,吼上两嗓子,配上一段音乐转场。就获得了425多万点赞量,..

中国管制出口3种高敏感石墨物项,广泛用于锂电池制造电子显微镜下的球化石墨。球化石墨是制造锂电池负极的重要材料。据商务部网站消息,商务部、海关总署20日发布关于优化调整石墨物项临时出口管制措施的公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当天就石墨相关物项出口管制政策应询答..

上一篇: 以色列公布作战计划
下一篇: 核查:哈马斯领袖之子在联合国大会公开谴责哈马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