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 > 正文

一场闪击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 战,难民破4万


更新日期:2023-09-29 06:26:05来源:网络点击:1993968
停火三年之际,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争夺的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区(简称纳卡地区)战火重燃。当地时间9月19日,阿塞拜疆国防部宣布在纳卡展开“反恐行动”。截至26日,阿政府军已控制纳卡地区大部分领土,亚美尼亚政府称超过6000名纳卡地区的亚族难民已逃入亚美尼亚境内,官方预计难民总人数或突破4万人。法国《世界报》将这一“闪击战”称为纳卡长期僵局的“历史性转折”。

纳卡地区位于阿塞拜疆西南部,是国际公认的阿塞拜疆领土,但12万居民基本为亚美尼亚族。苏联解体前后,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爆发严重的种族冲突,此后纳卡地区一直处于单方面宣布“独立”的状态。阿塞拜疆指责亚美尼亚政府是纳卡地区“独立”的幕后主使,两国于1994年达成全面停火协议,但围绕纳卡地区的武装冲突时有发生。

9月23日,阿塞拜疆士兵拿着突击步枪在纳卡地区巡逻。图/视觉中国

9月23日,阿塞拜疆士兵拿着突击步枪在纳卡地区巡逻。图/视觉中国

近年,纳卡地区冲突再起,2020年9月到10月间爆发持续44天的第二次纳卡战争,如今又发生“第三次战争”。这除了历史因素,也受到国际和地区局势影响。

历史上,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所处的外高加索地区被视为苏联的“后花园”。但自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在该地区的影响力有所减退。1994年停火后,纳卡和平由俄罗斯、美国、法国共同主导的“明斯克进程”维持。近年来,美国收缩全球战略,法国在外高加索地区的影响力衰退,作为“地区大国”的土耳其则积极介入纳卡局势。

2020年的冲突事实上终结了“明斯克进程”,亚美尼亚、阿塞拜疆由俄罗斯调解达成停火,俄罗斯维和部队进入纳卡地区,勉力维持地区稳定。但在本轮冲突中,俄维和部队亦遭到攻击。与此同时,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访问阿塞拜疆,明确表态支持阿方军事行动。

分析指出,最近三十年,纳卡周边各国由于地缘、历史、信仰等因素,相互关系错综复杂。如亚美尼亚是外高加索唯一加入集体安全组织的俄罗斯盟友,但又和格鲁吉亚交好;而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则和乌克兰、摩尔多瓦组建了与集安组织“针锋相对”的“古阿姆集团”。另一方面,亚美尼亚和伊朗信仰不同,但为了抵制土耳其联通阿塞拜疆、强化“突厥国家组织”的企图,双方成为了重要伙伴。

如今,纳卡冲突再起,且以阿塞拜疆的“全面胜利”告一段落,意味着各国间的复杂关系将再次洗牌。2019年,阿塞拜疆和乌克兰宣布互相支持恢复各自“在国际公认边界内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今年6月,阿总统阿利耶夫和乌总统泽连斯基会晤,再次重申对主权领土问题的相互支持。如今,阿塞拜疆“解决”了自身的主权领土问题,是否会进一步强化对乌克兰的实际支持,值得观察。

另一方面,2018年上台的亚美尼亚总理帕希尼扬奉行更加平衡的外交政策,试图在维系和俄罗斯盟友关系的同时,升级和欧美主要国家的伙伴关系。亚美尼亚舆论认为,对于帕希尼扬“搞平衡”的不满,是俄罗斯未在2020年冲突中采用军事手段支持亚美尼亚的关键原因。但“未支持亚美尼亚”,也成为俄亚关系进一步疏离的导火索。如果亚美尼亚在纳卡冲突中彻底“失败”,俄亚关系及集安组织的前景将面临变数。

此外,面对土耳其地区影响力的提升,伊朗近年和亚美尼亚保持友好关系,和阿塞拜疆的关系则日趋恶化。今年1月以来,伊、阿双方发生使馆遇袭、驱逐外交官等严重外交事件。但7月,伊朗外交部长阿卜杜拉希安访问巴库,会见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两国关系再度“破冰”。半岛电视台指出,在新的地区格局下,为了“两国都需要建立安全感”,伊阿关系可能出现重大转向。

因为纳卡冲突牵动外高加索、黑海、中东地区多国间的相互关系,域外大国已“闻风而动”。美国缺乏针对外高加索地区的有效外交战略,但美国国际发展署署长鲍尔和美国国务院负责欧洲与欧亚事务的代理助理国务卿尤里·金9月25日已飞抵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和帕希尼扬举行会晤。

作者:曹然


相关:

在万里长城的心脏做生意,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镇北台,位于陕西榆林市北约5公里的红山之上,是一座气势磅礴的明代长城建筑,易马城和款贡城两大遗存与其遥相呼应,合称“两城一台”。两城一台既是历史上“和平互市”的产物,又是见证“汉蒙一家”的重要历..

庆怜:重塑庆怜  中新网北京9月28日电(记者 任思雨)22岁的庆怜是个随时可以向四周散发能量的人。   作为“天生E人”,他总是能快速又松弛地进入新环境,对着镜头敞开心扉。   尽管现在的中文交流已经相当流利,但如果觉..

上一篇: 196件“安”字主题书法国庆期间在江西南昌集中展览
下一篇: “罗永浩恩将仇报”,郑刚:我要扒掉“真还传”的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