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 > 正文

为什么德国和苏联伊朗石油 这么脆弱?


更新日期:2023-03-07 16:02:59来源:网络点击:1974405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德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最后阶段,表现的截然相反,这非常地耐人寻味,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你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希特勒已经一败涂地,西线盟军攻入了德国境内,东线的苏联红军,都打到了柏林城下,可是纳粹德国上上下下,居然还团结一心,丝毫没有投降的意思。

如果要不是朱可夫付出了几十万的伤亡,攻克了柏林,逼得希特勒自杀,德国恐怕真的要战到最后一人。

可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德国人在东线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沙皇已经垮台,列宁和德国人签订了《布里斯特条约》,不仅仅退出了一战,还割让了大片的苏联领土,让德国摆脱了两线作战的困局。

西线的战场此时依然在法国境内,虽然美国人参战了,德国人的压力变大了,可是他们的战线并没有崩溃,英美法联军要想在堑壕战中彻底打败德国人,以当时的战争技术来说,不付出个几百万人的伤亡是不可能的。

所以德意志第二帝国虽然处于劣势,但远远谈不上失败,至少还有机会以战促和,更何况所有的战火还远离德国本土,但他们突然就无条件投降了,这是不是太诡异了?

同样是德国人,他们的表现为什么会这样天差地别呢?

这就涉及到我们今天要谈的一个问题,到底一个国家怎样才能成为世界第一?

在前面我们已经讲过了,决定人类文明兴衰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战争技术。

马拉战车的发明,促成了古代埃及文明的崛起,让雅利安人征服了印度,中国古代商朝和周朝的建立,也完全依赖于这项军事创新。

马鞍和马镫的发明,带来了游牧民族的兴起,让骑士阶级统治了欧洲上千年。

由于这些技术的学习成本非常高,只有少数的军事贵族才能充分掌握,所以他们成了战场上的决定力量,普罗大众在古代战争中,只是一个跑龙套的角色,这就决定了他们在现代社会到来之前,在政治上无关痛痒。

可是当火药革命爆发之后,火枪的发明让战争的门槛迅速降低,随便找个阿猫阿狗,练上个一两天,一扣扳机,照样能把张飞吕布射下马来。

这就带来了一个天翻地覆的变化,以前吕布带上几十个重甲骑兵,骑着赤兔马就能冲垮上千人的步兵,大家比的是武艺高低;现在阿猫阿狗扛着步枪走上了战场,玩的是排队枪毙,在这种战争场景下,贵族变成了无数个炮灰中的一粒微尘。

因此战争的逻辑,变成了谁能动员的炮灰更多,谁的枪炮造得更好,杀人的效率更高,战争变成了整个社会科技水平,动员能力,国家经济总量的比拼。

要实现上述这些目标,那这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就必须能培养的出爱迪生,吸引得来爱因斯坦,让福特汽车和通用电气有发展的空间,每一个阿猫阿狗也愿意为之献身。

它的政治体制就必须要实现三个目标:

第一、这个社会必须要有放之四海皆准的“普世”价值观。

第二、能促进经济和科技的发展。

第三、国民对本国政治制度的绝对信仰。

所以如果我们明白了这一点,我们马上就能看清楚,德国人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最后阶段的表现,为什么会天差地别呢?

因为希特勒是民选上台的,无论是他的纳粹纲领,也就是国家社会主义思想,还是他的种族主义观点,也就是雅利安人至上,就是当时几乎所有日耳曼族德国人的共同信念。

而且希特勒后来搞独裁,从总理变成元首,也是全体德国人投票认可的,所以他就是德国主流的代表。

他的所作所为,不管是迫害犹太人,还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完全代表了德意志第三帝国绝大多数老百姓的共同意愿,所以他们愿意和他同生共死。

即使是苏军已经兵临柏林城下,他们依然不肯抛弃他,宁愿和他一起玉碎,因为他们有共同的价值认同。

而反观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威廉皇帝领导的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核心,是以容克贵族组成的军事集团,他们的存在是历史形成的结果,并不是德意志人民的选择。

德国人民对他们的服从,是因为他们带领了德国的经济起飞,带领了德国在一次又一次的对外战争中,取得了胜利,为德国人民带来了自豪和荣誉,德国人民对他们的支持,是对他们领导能力的肯定,而不是对这种政治制度的信仰。

这就带来了一个严重的问题,由于他们的合法性是来自于他们的执政能力,所以一旦遇到了挫折,社会对他们的支持,马上就会动摇。

这就是为什么在一战开始的时候,整个德国社会在民族主义情绪下,就像打了鸡血一样,除了像爱因斯坦这样的人,全体国民和所有的党派,甚至包括德国共产党,全都无条件的支持德国政府,可是一旦战争真正影响到他们的生活,他们马上就一肚子牢骚。

一战末期的德国,还远远谈不上彻底失败,只是在战场上陷入困局,经济出现了衰退,人民仅仅因为从吃白面包变成了吃黑面包,从随便买变成了配给制,大家就不干了,开始怀疑整个国家政治制度的合理性了。

然后一个左翼犹太人政治家李扑克内西,振臂一呼,基尔港的水兵就发生了叛乱,工人阶级立刻上街游行,直接就从内部把德国给搞垮了,逼得德国政府不得不无条件向协约国投降。

这件事的详细过程,我在以往的文章,《从眯眯眼到大屠杀,是谁在操控这个世界?》里,有详细的介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看。

理解了这一点,我们也就能理解,为什么二战后美国和苏联变成了超级大国,因为他们一度都拥有了这三个要素。

我们先说说苏联,它成功的关键就是马克思主义信仰,虽然我们今天不少人,对此嗤之以鼻,可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这派思想,大有盖过今天西方主流价值观的趋势。

你可不要以为我是开玩笑,我给你讲两个故事。

第一个是英国的剑桥五杰,这五个人都出生在英国贵族家庭,上的是英国最好的剑桥大学,属于根红苗正的英国统治阶级。

可是这5个人却是苏联的克格勃间谍,属于吃饭砸锅的那帮人。

他们不仅仅向苏联透露了每次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聚会时,英国人的谈判计划,还泄露了美国人的原子弹秘密,冷战中北约的大量机密情报,帮助苏联人赢得了各种先机,他们对苏联的贡献,无论怎么评价都不为之过。

他们帮助苏联人,既不是为了钱,也不是为了女色,那他们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呢?

因为他们信仰共产主义。

第二个是德国人佐尔格,他是德国中产阶级出身,后来移居了苏联,二战时,他获取了日本不会出兵苏联西伯利亚,这个非常重要的情报,让斯大林放心地把远东的军队调到了欧洲,打赢了莫斯科战役。

佐尔格后来被日本情报机关发现,被秘密杀害,一个德国人为什么愿意为苏联献身?

还是为了信仰。

所以为什么克格勃能变成上个世纪最伟大的间谍组织?

你以为它真的像后来西方间谍小说里描写的,就靠几个燕子,也就是出卖姿色的女间谍,就能成功地做到这一点吗?

当然不是,是因为当时有大量的人信仰共产主义,愿意帮助苏联,这才是它成功的关键。

同样的道理,为什么美国在二战后突然实现了科技飞跃?

还不是因为以爱因斯坦为首的一大群欧洲科学家,去了美国,一下子带飞了美国,那他们为什么要去美国呢?

也是因为当时的美国和苏联一样,都有放之四海皆准的“普世”价值观。

那么苏联为什么会先成功后失败呢?

我们还是以苏联为例,斯大林堪称上个世纪,不亚于希特勒的暴君了,他在30年代发动的大清洗,杀死和流放了几百万苏联人,把苏联折腾得够呛。

可是即便如此,当如日中天的希特勒发动侵苏战争的时候,也没能把苏联打垮,为什么呢?

因为绝大多数的苏联人,不管他们喜不喜欢斯大林,但他们信仰共产主义,相信社会主义制度,这绝不是像现在有些书上和电影里描写的,被几个政委用枪逼的。

要想搞清楚这个道理,我们只要看看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我们就知道这才是真相。

你要知道在我党的历史上,斗争也是异常激烈的,早期王明在苏区搞的大清洗,后来延安时的整风运动,还有一次又一次的路线斗争,哪一次不是大浪淘沙?

可是共产党被搞垮了吗?没有,反而变得更加坚强,因为这些早期的革命者,真的是信仰共产主义。

所以一个有着“普世”信仰的政治制度,它有着非常坚强的生存能力,是一个国家崛起的关键。

再加上20年代和30年代,社会主义制度特有的全民教育,迅速提高了苏联的国民素质,刺激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斯大林强而有力的政治统治,让苏联以牺牲农业为代价,通过计划经济迅速发展起了重工业,让苏联变成了工业化国家。

以当时的标准来看,这三个要素,苏联全都占齐了,所以它自然而然地就变成了超级大国。

那它为什么又失败了呢?

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它又不符合这三条标准了,那这是怎么发生的呢?

首先是苏联的政治制度,从一种国民信仰,变成了一种对政府领导能力的评价,这让它一下就变脆弱了,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先要搞清楚一个概念,什么是信仰?

所谓的信仰,就是无条件地相信。

如果有一个人问你,你信不信菩萨呀?

你说我信,为什么呢?

因为我上次给他烧了香以后,马上就来好运气了,所以我当然信菩萨了。

那么这算信仰吗?

对不起,这个不算信仰,因为万一下一次你拜他不灵了,那你肯定就换一个菩萨拜了,这是交易。

那什么才算信仰呢?

圣经里有一个故事,说有一次上帝遇到了魔鬼,两个人就开始互喷。

上帝说我的信徒信我呀,那是真的信,不像你是靠忽悠,给点小恩小惠,才让别人依附于你。

魔鬼说你得了吧,吹什么牛,你不也是这么干的吗,谁拜你拜得多,你就给谁好处,你要敢不这么干,谁还会信你呢?

这时候恰好有一个叫约伯的人从他们下面走过,魔鬼就说,这个人也是信你的,有本事你就折腾折腾他,看他还敢不敢信你。

上帝一听,说:“好!赌就赌!”

于是它就开始各种的折腾约伯,先是让约伯死了亲人,又让他一贫如洗,然后又整的他得了一身脏病,痛苦不堪,然后就让魔鬼去问约伯,看他还信不信上帝。

魔鬼就去问,没想到约伯说,我当然信上帝了,不论他折不折腾我,我永远都不会说他一句坏话。

所以什么叫做信仰,那就是信的人要像个受虐狂一样,不论你怎么折腾他,他始终不忘初心。

苏联人前期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就是这个态度,所以无论斯大林搞集体农庄饿死了多少人,搞大清洗杀死和流放了多少人,苏联照样稳如泰山。

其实你想想早期那些中共党员,也是一样一样的,他们抛头颅洒热血,是为了美女和金钱吗?当然不是!

那么苏联人为什么后来信不下去了呢?

因为这个理论有缺陷。

苏联前期能凝聚在一起,那是因为苦大仇深的无产阶级,愿意在布尔什维克的组织下,团结起来,去斗争压迫剥削他们的资产阶级。

可是等到苏联建成几十年之后,各种阶级敌人,早就被消灭干净了,无产阶级们这时也有房有车了,也不那么无产了,甚至到了此时此刻,他们最大的理想就是变成资产阶级,所以凝聚大家的纽带就不存在了。

其次是苏联搞了几十年的计划经济之后,发现计划不如变化快,衙门里的人永远也搞不清楚,老百姓到底想要啥,到底是该让工厂生产袜子还是生产领带?是生产白衬衣还是生产黑裤衩?

需求是永远无法预测的。

所以一旦度过了温饱阶段,人们开始追求生活的品质,计划经济就直接抓瞎了,张三李四王二麻子,他们想要的东西,靠计划永远也无法满足,只有通过恢复私有制,搞市场经济,才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所以前苏联重工业搞得不错,那是因为需要几艘军舰或者几辆坦克,国家是可以计划的,可是老百姓需要什么,国家是没法计划的,因此苏联的民用工业搞得一塌糊涂,不是苏联不重视,而是臣妾办不到啊。

苏联到了后期,所有的人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要想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只能否定计划经济,不然苏联和西方的差距,就会越拉越大,这你就没法证明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好了。

因此所有的人都认识到,计划经济下的社会主义,永远也走不到共产主义,这就是自己打自己的脸了,建立在这个理论体系下的政治信仰,就彻底崩溃了。

苏联人和苏联政府之间的关系,就变成了一种交易,你干得好,我就支持你,你干得不好,那我们就反对你。

一旦失去了信仰,最先影响的其实并不是老百姓,而是政府官员,他们也是人,一个国家没了信仰,他们是最着急的。

苏联后来出现了两派,一派是想通过修修补补,搞政治改革和经济改革,来解决这个矛盾,戈尔巴乔夫走的就是这条路。

另一派则是想推倒重来,另立炉灶,从根子上解决所有的问题,叶利钦和他背后的亲西方派,就是这部分人。

这样的社会,一旦遇到了经济下滑,再加上政府内部出现了权力斗争,马上就会引发全面的危机。

所以为什么苏联在它看起来最强大的时候,仅仅因为一点风吹草动,突然就垮了?

不是因为戈尔巴乔夫的无能,也不是由于叶利钦的阴险,而是一旦整个国家对自己的政治制度没了共识,那它就会变得脆弱无比。

所以一个国家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这三条要素,一个都不能少。

威廉皇帝的德意志第二帝国,它只符合这三条中的第二条,能够促进科技和经济的发展,所以它最脆弱。

虽然它拥有最好的科学家,得了无数的诺贝尔奖,工业技术也在当时处于领先的地位,可是战争都还没有结束,它自己就先崩了。

希特勒的纳粹帝国,比一战时的旧德国,多了第三条,人民对这种政治制度的绝对信仰,所以它能撑到了最后。

但是因为它缺了第一条,一个“普世”的价值观,所以失道寡助,最终还是彻底覆灭。

而苏联虽然一度这三条要素都很齐备,但是它的政治理论是建立在沙砾之上的,所以它经不起时间的考验。

而美国之所以能够成为当今的世界霸主,至少从目前来看,这三条它都完美地具备。

我们说了这么多,最终还是要谈回中国,那么中国具不具备这三个条件呢?

这里我不想做评价,我只是想问大家三个问题:

1,中国能不能够留住自己最优秀的人才?外国的高人愿不愿意移居中国,或者为了中国的利益而献身呢?

2,如果人民币放开管制,允许自由兑换,自由出入的话,有钱人是愿意把钱留在国内,还是把钱换成外币,存在国外呢?

3,如果我们遇到了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类似的困境,会不会出现像李卜克内西和斯巴达运动这样的第五纵队呢?

这些问题大家自己去判断,我不做结论。

如果一个国家外部有着良好的国际环境,这些问题也许根本就不值一提,但是如果进入了大国之间激烈的冷战,甚至是热战,那就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就像是威廉皇帝的德意志第二帝国,如果它不参加一战,它满不满足这三个标准,根本就无关痛痒,同样对苏联也是如此,没有冷战的外部压力,它的国内矛盾完全可以慢慢化解,绝不至于轰然倒塌。

但是一个国家如果陷入外部的高压,甚至战争之中,那这三个标准就是生死攸关的问题。

但我也必须提醒大家,这三个标准,是过去那个科技水平下,一个国家成功的必备条件,未来很可能完全不同,为什么呢?


相关:

德国军火巨头计划在乌建厂,生产“豹2”坦克德国媒体近日报道称,该国军火巨头莱茵金属公司计划在乌克兰建立一家坦克工厂。据美国媒体《商业内幕》3月5日报道,莱茵金属公司首席执行官阿明·帕佩格在接受德国《莱茵邮报》采访时称,“与乌克兰政府的谈判很有..

泰国第一名媛,挺孕肚竞选总理作者:顾景言 泰国政坛,即将迎来一场巨变。一位穿着香奈儿、拎着爱马仕,身怀六甲的女政客,获得了34%的民众支持率,远远超过现任总理巴育。她叫佩通坦,年仅36岁,为何能拥有这么多民众的拥护?● 佩通坦只因..

上一篇: 中方:安理会应立即解除制裁
下一篇: 印度70岁老妇家中被20多只猴子围攻 身受重伤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