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 > 正文

文在寅极力推荐一本笨组词 书 为执意捆绑韩美的尹锡悦提了个大醒


更新日期:2022-10-14 19:33:12来源:网络点击:1935820

导读:最近,韩国前总统文在寅在自己的脸书(Facebook)上写道:“《地缘政治的力量:海权与陆权的世界史》是一本想劝韩国现政府人士值得一读的好书”。文在寅表示,“地缘政治不是大国的专利”,对韩国来说,地缘政治是宿命一样的存在”,“地缘政治的想象力和战略思维将决定大韩民国的未来”。尹锡悦政府上台以来,在处理中、美、日、朝多对复杂双边关系的一系列外交中表现无力。近期,尹锡悦为应对朝鲜半岛安全形势的变化选择再次加强韩美军事合作,然而,根据本书观点,深度捆绑韩美的行为并不明智。

《地缘政治的力量》一书阐述了美、中、日、俄等朝鲜半岛周边大国相关的地缘政治学及其国际政治史,并深入探讨了构建朝鲜半岛和平体制的必要性和历史意义。作者金东基在上世纪在美国留学,经历90年代美国和越南建交的冲击,才发现自己出生在分裂国家,深受冷战意识形态影响,然而世界早已开始结束意识形态对立。作者认为必须打破冷战对立的世界观,而地缘政治可能成为一种“替代性视角”或“替代性想象力”。通过分析可知,朝鲜半岛分裂和对立的根本原因不在于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而在于地缘政治博弈。曾与中国和越南和解的美国却无意推动朝鲜半岛和平,原因在于对外战略利益。

作者认为,目前美国欲在亚太牵制中国的战略基调已成定局,在此激变时期,韩国更需小心谨慎。首先,必须充分掌握大国们的地缘政治战略和结构,从而寻找出路、扩大朝鲜半岛的战略空间。其次,要警惕搭上某个特定大国的便车的危险,与多个大国建立多种复合关系。只有这样,韩国才能扭转在大国地缘格局中的不利位置。欧亚系统科学研究会特转发本文,供读者思考。文章由“东北亚研究通讯”编译,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朝鲜半岛地缘政治与构建和平机制的意义

文|金东基

翻译|金永皓

来源|东北亚研究通讯

▲ 金东基:《地缘政治的力量:海权与陆权的世界史》,韩国,ACA Net,2022年出版。图源:互联网

▲ 金东基:《地缘政治的力量:海权与陆权的世界史》,韩国,ACA Net,2022年出版。图源:互联网

1 前言

1997年4月10日,美国参议院批准皮特森(Pete Peterson)为美国驻越南首任大使。他曾作为美国空军飞行员参加过越南战争,1966年被俘过,到了1973年才被释放。后来,美国总统克林顿将担任众议院议员的他提名为驻越南美国首任大使。当时正在美国留学的我,在看到该新闻时十分惊讶,“难道越南已经不是社会主义国家吗?难道越南不是长期与美国交战的吗?为什么美国要往那里派遣大使?”等等。进一步了解后才发现,美国和越南在1995年7月就正式恢复了外交关系。尽管如此,仍然认为美国和越南是敌对关系。对于出生在分裂国家、“反共”意识彻底内在化的个人来讲,社会主义国家越南和自由民主国家美国之间的和解并携手是不可想象的事情。身为分裂国家国民,连想象力也已经分裂了。但那时候,世界其他地方,这种不可能的想象已经成了现实。

美国曾经以所谓“北部湾事件”为借口,于1964年8月将对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的战争扩大为全面战争,之后派遣了约55万名地面部队。这次战争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损失,北越方面人员战死85万人,负伤60多万人,而越南南方方面(南越)人员战死30万人,负伤100万人。美军也损失惨重,美军阵亡人数达5万8千人,受伤人数达30万人。1975年4月越南实现了统一,越美两国关系被断绝。越南战争结束20年后,两国关系才恢复了正常关系。历史证明,越南的政治体系并没有成为跟自由民主阵营的盟主——美国实现邦交正常化的障碍。

其实在1972年,美国已经与中国改善了关系。中国在朝鲜半岛曾与美国进行过激烈的战争,造成了双方之间的严重对立。但是到了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突然访问中国,实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当时,中国仍然是社会主义国家,美国是曾经的战争敌对国,理念和体制也不同,断绝了关系,但中美两国却实现了和解。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冷战是1972年已经结束的。

正如中美建交和美越关系的事例所表明的那样,美国的外交战略中,“意识形态”和“国家政治体制”并不是优先考虑的事项。那么,美国为什么不与朝鲜建立正常关系呢?是因为朝鲜试图开发核武器吗?朝鲜在2005年宣布拥有核武器,在那之前,为什么不能推动美朝外交关系正常化呢?1972年美国与中国实现正常化,1995年美国与越南实现正常化的时候,有没有合适的时机促进美朝关系实现正常化呢?美国与朝鲜为什么在1953年停战后还一直处于敌对关系呢?2019年2月2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和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在越南河内举行了第二次首脑会谈,虽然有人期待朝鲜和美国能形成新的关系,但两国首脑未能达成任何协议。对于美国来说,朝鲜和越南有什么区别呢?

▲ 图源:互联网

▲ 图源:互联网

2 对朝鲜半岛地缘政治的理解

2018年7月,美国和中国打响了“贸易战”。面对美国的进攻,中国做出了回应,两国间的对立不仅单纯地围绕经济利益额进行,逐步扩大到了全面对立。这是自1972年中美和解以来,两国再次出现了对立和矛盾的局面。当然,这并不是因为两国的意识形态和政治体制发生了变化。那么,这两个国家的关系再次发生“质变”的原因是什么呢?

阅读与此相关的几本书和论文后冥思苦想,地缘政治思维是十分重要的。仅凭冷战式思维,这些疑问无法得到答案。美国与社会主义国家中国、越南从敌对关系转变为正常关系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比起意识形态上的差异,现实的国家利益起到了更重要的作用。从地缘政治学角度出发,美国与中国再次对立的原因是因为战略方向发生了变化。美国至今为止对与朝鲜的邦交正常化犹豫不决的原因,也应该从地缘政治关系中寻找,而不是意识形态上的差异。

再进一步追溯,历史上,大韩帝国被日本吞并而灭亡、朝鲜半岛分裂而战争、“分裂体制”持续至今,等等,其背后都是大国的地缘政治学博弈。尽管如此,韩国社会仍然存在“左”、“右”(或进步和保守之间)之间严重的意识形态对立框架。如果被困在这种很久以前就已在国际社会上消失的所谓冷战框架中,就很难正确认识半岛的现实。因此,地缘政治认识下的问题意识是十分必要的。

《韦伯斯特词典》将地缘政治定义为“研究地理、经济和人口等因素对政治,特别是国家外交政策的影响”。英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崛起为新兴产业国时,为确保自己的优势,利用了地缘政治;纳粹德国在制定膨胀战略时、美国在冷战中制定遏制苏联的战略时,都利用过地缘政治。地缘政治经常在冷战后的新权力博弈中也被利用过。

通过地缘政治学方法,能否正确理解目前世界上发生的大国之间的矛盾和围绕朝鲜半岛的激烈角逐?以对地缘政治的钻研和理解为基础,最终能得出归结为“朝鲜半岛地缘政治”的认识。只有先有这样的认识,才能更容易地找到解决所面临问题的方法。

但“朝鲜半岛地缘政治”并不是从“世界地缘政治”中分离出来而独自存在的,由于“朝鲜半岛地缘政治”位于“世界地缘政治”框架内,如果不理解地缘政治的基本,就很难理解、利用“朝鲜半岛地缘政治”。对于韩国来说,重要的是为朝鲜半岛的未来做出战略考虑。为此,应该从地缘政治的萌芽开始,系统地了解地缘政治。只有理解英国、美国、德国、俄罗斯、日本、中国等大国的地缘政治战略,才能正确理解朝鲜半岛地缘政治的过去和现在,也可以对未来进行构想。

首先,本书将跟踪在历史上发挥影响力的古典地缘政治的发展趋势。在美国成长为“海权(sea power)”大国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马汉(Alfred T. Mahan)、系统研究最初的“海权”和“陆权(land power)”的麦金德(Halford Mackinder)、被称为希特勒智囊、支撑纳粹膨胀的豪斯霍弗(Karl Haushofer)、提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外战略方向的斯派克曼(Nicholas J. Spykman)的理论如何概括性地介绍了冷战时期的基辛格(Kissinger)。接下来,将通过美国代表性外交安全战略家布热津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追踪地缘政治构想在现实上如何具体化,依次介绍苏联解体后在俄罗斯出现的地政学、日本帝国主义正当化的日本的地缘政治学、实现“中国梦”的中国地缘政治学构想,等等。最后,将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理解目前国际社会最大的焦点——中美战略博弈,观察朝鲜半岛的地缘政治结构及其实际存在问题。

3 朝鲜半岛和平机制的意义

签订“朝鲜战争停战协定”已经是将近70年前的事情,国际惯例中停战协定持续这么长时间的只有朝鲜半岛。通常,签订停战协定后不久就会签订和平协定。而朝鲜半岛停战体系使得半岛的南北敌对分裂固化,为什么“战争”没有真正停止?为此应当关注与此相关的核心问题——美国的对外战略。美国与曾经有过战争的中国、越南的关系正常化基础上,将地缘政治战略而非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作为非常重要的因素。

考察上述四位古典地缘政治学者的理论为基础,从他们的地缘政治理论中可以得出结论,就是如何维护或扩大本国利益的战略。马汉说,英国在成长为大帝国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海权,他想以英国为榜样,把美国建设成“海权大国”,他的理论成为新兴经济大国美国向海外扩张、成长为全球大国的“垫脚石”,尤其是为美国的综合国力。麦金德认为,除了英国的传统竞争对手俄罗斯以外,德国、美国等新兴大国的崛起将动摇大英帝国的地位,因此,为了强化大英帝国的地位而费尽心思。据分析,随着新交通手段——铁路的发展,俄罗斯、德国等国家的“陆权”将对“海权”造成根本性的威胁。他认为,只要以“陆权”为基础阻止在包括欧亚在内的世界范围内出现支配势力或霸权国家,就能确保英国的地位。对麦金德来说,最优先考虑的是英国的国家利益和地位。豪斯霍弗试图重新复兴第一次世界大战失败后处于“屈辱状态”的德国,思考和利用地缘政治,确保德国的“生存空间” (Lebensraum)名义,将纳粹德国的对外扩张正当化。对于豪斯霍弗来说,最重要的是建设“大国德国”。斯派克曼主张:“为了确保美国的安全,关键是控制欧亚的‘边缘地带’(rimland),不让单一势力或国家所支配”。对于强调美国要介入欧亚大陆的他来说,最重要的是美国的安全和国家利益。

在冷战时期,地缘政治的对立格局依然在起作用。美国为了不让单一势力(或国家)支配欧亚的“心脏地带”(heartland)和“边缘地带”而封锁苏联。基辛格利用苏联和中国之间的对立,试图推进构建有利于本国的格局。美国战略家布热津斯基在第一个非欧亚国家——美国统治欧亚大陆后,根据时代的变化,为维护和加强美国的战略利益提供了战略思维。对于因苏联解体而绝望的俄罗斯精英们来说,杜金提出了地缘政治的对策。杜金表示:“我的梦想是,陆权的中心国家俄罗斯再次成为欧亚的核心领导国”。

日本帝国主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以“大东亚共荣圈”为名,试图夺取亚洲的霸权。中国试图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先导,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由于麦金德担心“世界帝国”可能会出现在欧亚大陆,美国开始大力牵制中国,美国和中国就展开了战略博弈,两国之间的“贸易战”也正在进行中,战线正在扩大到其他领域,世界正进入“新冷战”格局。

国际社会分裂,各国只顾本国利益,世界的不确定性和危险正在增大,目前最大的全球焦点新冠肺炎事件证明了这一点。最应该具备非政治性的传染病问题变成了政治问题。对此,大多数地方都看不到共同解决全球问题的意志和努力,只存在地缘政治博弈。

朝鲜半岛的局势依然很严峻。朝鲜半岛的命运是在近代列强的地缘政治博弈中被决定的。此后,每当朝鲜半岛面临重要关口时,与朝鲜半岛意志无关的大国们的地缘政治学构图就会启动。目前连和平体制都没有构建的朝鲜半岛上,日益尖锐的大国之间的地缘政治对立格局正在蒙上阴影。

目前,美国的朝鲜半岛战略将如何变化或走向就成为了人们的关注焦点。特朗普再次当选后,能否改善与朝鲜的关系?如果拜登当选,对朝鲜半岛的战略会发生巨变吗?如果特朗普成功连任,对朝政策有可能获得进展。如果拜登当选,制定新的东亚战略并确定对朝政策方向需要一定时间。但即使拜登当选,美国的对朝战略也会与过去奥巴马政府时期不同。奥巴马政府的“战略忍耐”战略只导致了朝鲜核能力和导弹能力的高度发展。美国不会重蹈失败覆辙,而是将面对现实——在目前的政治体系中,总统的权限是有限的。不管谁是总统,为了推进对外战略的重大变化,必须得到议会的同意和舆论的支持。特别是不能忽视目前的经济、社会潮流。

由于新冠肺炎的影响,各国财政将进一步恶化,恶化的经济状况将进一步助长“孤立主义”。无论哪个政党执政,在海外支出巨额军费将越来越困难。尽管如此,美国对华牵制战略基调不会改变。美国战略家们有可能从亚洲整体势力均衡的观点出发,重新讨论朝鲜半岛战略。如果改善与朝鲜的关系或构建朝鲜半岛和平体制,可能增加美国的国家利益,就会开始发生变化。比起最终由谁担任总统,更应该关注包括总统在内的美国统治层的战略指导将如何改变。

在这激变时期,韩国应该更加主动地参与其中,构建有利本国的格局。在全球方位的地缘政治对立格局日益激化的今天,朝鲜半岛的敌对分裂状况最为恶劣,有可能再次像过去一样,不受朝鲜半岛的意志控制而被卷入毁灭性纷争中。因此,目前朝鲜半岛最重要的课题是消除敌对分裂,确立和平体制。如果南北将和平体制的确立作为共同战略目标,并付诸具体实践,周边大国的朝鲜半岛战略将受到根本性的制约。

地缘政治是大国扩大本国利益的重要工具。对他们来说,重要的是现实的国家利益。要从地缘政治中吸取教训就是真正的大国为了现实利益而运用战略。为什么朝鲜半岛不是为了现实利益,而是被意识形态上的反目和历史的桎梏所束缚呢?现在,朝鲜半岛应该清醒认识朝鲜半岛的最佳利益是什么。而且,为了这些利益,南北朝鲜应该建立什么样的关系,进而与其他国家建立何种关系。

目前,朝鲜半岛没有正确认识大国的地缘政治学结构,而是被困在他们建立的结构中,现在必须改变。应该掌握大国的地缘政治战略和结构从而寻找出路,扩大朝鲜半岛的战略空间。因此,不要把朝鲜半岛问题只局限于朝鲜半岛内部的问题,而应该更加宏观地掌握与大国地缘政治学相关问题,探索解决朝鲜半岛问题的解决方法,这比任何时候都重要。仅凭朝鲜半岛内部意志来规定朝鲜半岛的结构是最理想的,但实际上很难实现。围绕朝鲜半岛,大国们的地缘政治学力量正在发挥作用,对此不能置之不理。即便如此,搭上某个特定大国的便车也是危险的。在多极化的国际现实中,只能与多个大国建立多种复合关系。正因为如此,韩国必须反思地缘政治的历史,重新认识朝鲜半岛的历史,应该以地缘政治学上的现实主义为基础,寻找将朝鲜半岛利益最大化道路。

构建朝鲜半岛和平体制对南北朝鲜来说都是最重要的现实利益。只要消除或缓解不必要的军事对立,南北就能取得更好的发展。如果和平意志坚定,周边大国也无法回避和遏制,他们也会以和平意志为前提制定外交战略。如果南北朝鲜之间的对立长期持续下去,有可能被大国利用。因此,首先最需要的是使朝韩双方和平意志的具体化,如果朝鲜半岛的敌对对立得以消除,构建和平体制,这对进入“新冷战”的世界政治也将具有重要意义。仅仅避免中美在朝鲜半岛的直接对决,就足以对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做出巨大贡献。进而,如果在朝鲜半岛建立和平体制。会起到表率作用,向世界展现出可以避免其他纷争的可能性。那么,中美之间的“新冷战”也不会走向极端的对决。

朝鲜半岛应该在东亚地区与中美利益对立的其他地区联合起来,为东亚的和平而做出努力。应该与其他国家共享韩国在国际焦点问题看法的基础上,扩大联合。例如、新冠肺炎的应对合作。这才是韩国实现世界新的多方面、稳定均衡的道路。地缘政治战略迫在眉睫,这不仅仅是政治领导人和政策当局者所考虑的。而且,当市民具备地缘政治想象力时,就会产生出根据地缘政治现实的实现国家战略的根本动力。只有到那时,“地缘政治的力量”才会成为开创朝鲜半岛崭新面貌的重要力量。

*文章转自“东北亚研究通讯”。

저자:김동기

저자:김동기

作者:金东基

先后毕业于首尔大学法学院、美国康奈尔大学法学院。历任韩国IT风险投资美国分公司总经理、广播委员会广播委员、Salis Partners代表等职务,目前往返于韩国内外,同时从事于国际问题研究及其相关活动。


相关:

世界视觉日:中国医生点亮非洲患者“视”界   新华社布拉柴维尔10月13日电(记者史彧 邓敏)今年10月13日是世界视觉日。位于非洲大陆上的刚果(布)地处赤道地区,紫外线强,各类罕见眼疾高发。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医生在这里践行“光明使者”的任务..

澳大利亚研究:长期新冠症状影响不容忽视   新华社堪培拉10月13日电(记者岳东兴 白旭)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近日发布公报说,该校研究人员在一项新研究中发现,在感染新冠病毒的澳大利亚成年人群体中,近三分之一感染者的症状持续时间超过4周,影响不容..

上一篇: 一张传票叫得动特朗普吗?
下一篇: 英媒:特拉斯将宣布取消部分减税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