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正文

袁隆平“首富”是浙江财经大学教务处 怎样炼成的


更新日期:2014-01-19 01:05:57来源:网络点击:7612

  习惯了用价格衡量价值的少数人最近将目光盯上了科技富豪袁隆平 ,这位83岁的“杂交水稻之父”,几乎是一夜之间就引发了许多人的艳羡。“首富”,这的确是一个让人眼红心热的词汇:“袁隆平”这三个字被估算出得到品牌市值达到1008.9亿元,而且这是十多年前的估算。

  这是个让人联想纷纷的数字,科学家富豪是怎样炼成的?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历史。

  扎根稻田成“首富”

  出生于1930年的袁隆平,和历史上那些“出名要趁早”的天才科学家不同,他研究杂交水稻时,已是而立之年,在中国的传统里,这是一个分水岭式的年龄。

  1960年,袁隆平根据一些报道了解到杂交高粱、杂交玉米、无籽西瓜等,都已广泛应用。既然如此,水稻是否也可以杂交呢?彼时,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的袁隆平正在安江农校教书,此后,他开始进行水稻的有性杂交试验。同年7月,在安江农校实习农场早稻田中,袁隆平发现了一株与众不同的特异稻株。1961年春天,他把这株变异株的种子播到创业试验田里,结果证明了1960年发现的那个另类的植株,是“天然杂交稻”。

  熟悉中国历史的读者不难发现,袁隆平开始研究杂交水稻的时期,也正是饥荒严重的年头,许多人后来想起那些日子,仍会心有戚戚然,身为一个农业科研人员,袁降平立志要用农业技术打败饥饿。

  1964年,袁隆平在安江农校实习农场的洞庭早籼稻田中,找到一株奇异的“天然雄性不育株”,这是中国首次发现。经人工授粉,结出了数百粒第一代雄性不育材料的种子。这数百粒种子就像星星之火一样,承载着袁隆平的农业报国梦。

  历经坎坷之后,在1966年,袁隆平发表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这引起了高度重视,如果成功,将使水稻大幅度增产。但是,阶段性的重大胜利,随后遭遇的却是毁灭性的打击。

  文化大革命开始,袁隆平未能独善其身,研究被迫中断。但是,当时省科委还是要求学校将水稻雄性不孕研究列入计划,并在1967年,成立了由袁隆平、李必湖、尹华奇组成的水稻雄性不孕科研小组。

  但是,另一个打击很快来临:1968年5月18日晚上,科研小组培育的珍贵秧苗,被人全部毁坏,事发第四天,袁隆平在一口废井里找到了残存的5根秧苗。这件事情,据说至今都是未破的悬案。

  打击在继续,科研也在继续。

  从1965年到1973年,8年历经磨难的“过五关”(提高雄性不育率关、三系配套关、育性稳定关、杂交优势关、繁殖制种关),袁隆平的科研小组坚持了下来。直到1974年配制种子成功,并组织了优势鉴定,次年,又获得大面积制种成功。

  万事俱备,大面积推广验证的时机到来了。

  公开资料显示,1975年冬,国务院作出了迅速扩大试种和大量推广杂交水稻的决定,国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一年三代地进行繁殖制种,以最快的速度推广。1976年定点示范208万亩,在全国范围开始应用于生产,到1988年全国杂交稻面积1.94亿亩,占水稻面积的39.6%,而总产量占18.5%。10年全国累计种植杂交稻面积12.56亿亩,累计增产稻谷1000亿公斤以上。

  从最初研究杂交水稻,到可以大面积推广,袁隆平历经十多年,而在这十多年里,正值中国文化大革命,科研过程十分艰辛。一个从事农业研究的科学家,如果不能扛住压力、坚定信念,想要在稻田里扎根并研究出成果来,十分不易,这是我们将上述众所周知的复杂故事,再简单讲述给读者听的原因所在。

  选择总结不足

  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推广,也为科研人员带来了荣誉收获期。

  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中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法国最高农业成就勋章、世界粮食奖、何梁何利基金奖、拯救世界饥饿荣誉奖……这些荣誉都成了袁隆平科研的见证。

  在荣誉面前,袁隆平坚持急流勇退,并选择面对事业勇往直前。

  随着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和在全国大面积推广,袁隆平名声大震。许多人在成功后会总结经验总结教训,袁隆平选择总结不足。他公开声称现阶段培育的杂交稻的缺点是“三个有余、三个不足”,即“前劲有余、后劲不足;分蘖有余,成穗不足;穗大有余,结实不足”,并组织助手们,从育种与栽培两个方面,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上世纪的80年代,世界性饥荒让许多人胆颤心惊,袁隆平心中再一次萌发了一个惊人的设想,大胆提出了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课题,试图解决更大范围内的饥饿问题。

  从这一点上看,可能说是饥荒成就了杂交水稻之父,科学,总是能够成为拯救灾难的英雄。

  袁隆平也为自己迎来了更广阔的舞台。公开报道中提及,在马尼拉召开的一个重大国际会议上,时任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的斯瓦米纳森博士,在会场大屏幕上用英文打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几个字,同时说道:“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会场立刻响起热烈的掌声,完成了对这位中国科学家走上世界舞台的“加冕”。

  从这个时候开始,袁隆平和杂交水稻,基本实现了科研的升华。

  不过,他并未止步。2014年1月10日,袁隆平第二次登上国家最高科技奖的领奖台,捧回了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荣誉面前,他念念不忘的却是新目标:“我希望在2015年前杂交水稻大面积突破亩产1000公斤,这是我90岁的心愿。”

  袁隆平的确有资格展望这样的壮志:数据显示,2013年,湖南实际推广杂交水稻1496.32万亩,其中早稻推广456.26万亩,平均亩产490.5公斤,每亩增产72.1公斤;中稻推广530.82万亩,平均亩产578.3公斤,每亩增产102.8公斤;晚稻推广面积509.24万亩,平均亩产532公斤,每亩增产67.7公斤。超级杂交水稻平均产量533.25公斤,比全省水稻平均亩产增产79.5公斤。而让袁隆平第二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的“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研究与应用”,历经20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在关键技术上得到了突破,确保了我国杂交水稻技术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同样来自媒体的报道显示,截止到2012年,全国累计推广两系杂交稻4.99亿亩,增产稻谷110.99亿公斤,增收271.93亿元,推广区域遍及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为我国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强力技术支撑。

  在这样的成果面前,“首富”之称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但是,袁隆平对于荣誉和金钱,仿佛天生就是个“绝缘体”:几十年来,他获得的重量级勋章、奖杯不胜枚举,但都被一一锁进书橱。他常说,荣誉不能当饭吃,这很有意思,在中国的科学家中,袁隆平被关注,恰恰是因为他服务的领域是吃饭问题。

  不爱荣誉,据说花钱也颇为“小气”:出行要坐经济舱,你若是定了头等舱,他得沉下脸让你去换掉;衣服也不穿名牌的,因为要考虑到下田方便;科研经费卡的严,花消不合理,甭打算从他手里扒拉到钱……

  当然,他不奢侈,也不吝啬。在袁隆平看来,金钱的多少,无非是一个数字。不在乎钱的人,却成了“首富”,为什么呢?

  水为善,终成海;山不争,自极天。可供后来者自勉。

(责任编辑:DF111)


相关:

豪迈科技去年利增57% 订单饱满出口增长   豪迈科技 (002595)周五晚间公告称,公司2013年实现净利润3.11亿元,同比增长57.07%,每股收益1.5534元。  公司2013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0.62亿元,同比增长49.4%。  豪迈科技指出,业绩增长因公司模具业务..

吉林敖东2013年度净利同比预增50%-70%   吉林敖东(000623)1月17日晚间公告表示,预计公司2013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6,962.58万元 109,890.92万元,上年同期为64,641.72万元,同比预增50% - 70%;预计2013年度基本每股收益约为1.08元..

上一篇: 袁隆平力挺转基因 称对其不能一概而论
下一篇: 李克强:用硬措施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