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正文

“手机评测网 文化与人的现代化”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更新日期:2023-11-15 01:56:45来源:网络点击:1999772
如潮之信。由深圳大学中国传统文化创造转化研究所召集的一年一度的传统与现代类学术研讨会,如期举办。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文化与人的现代化”。

研讨会现场

会议开幕

开幕式由深圳大学中国传统文化创造转化研究所副所长、深圳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傅鹤鸣主持,主办单位负责人深圳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沈金浩教授、协办单位负责人海格物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梅春雷先生、友好单位负责人深圳大学饶宗颐研究院执行院长田启波教授,分别发表热情洋溢的致辞。

深圳大学中国传统文化创造转化研究所副所长

深圳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傅鹤鸣教授主持开幕式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唐代诗人李益《江南曲》中的爱情诗句,被沈金浩教授巧妙地用为致辞的开篇。他在致辞中,将“深圳大学中国传统文化创造转化研究所”每年召开的“传统创造转化”类学术研讨会,幽默地比作“有信”的“潮水”,同时赞赏学者们能象恋人赴约一样热情参会。沈金浩在肯定本次会议研讨目标的意义和价值时指出:“人的问题、文化的问题、现代化的问题相当复杂。如何在科技进步带来的世界巨变中,保持人类真善美的不变,这显然是人类需要研究的根本的问题。”他祝愿与会学者在会议之后能更清楚地知道如何“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深圳大学人文学院院长

沈金浩教授致辞

梅春雷董事长在致辞中说到,去年就主动与王立新教授邀约,希望今年的创造转化会议,能在海格物流召开。他对能为“本次学术研讨会提供场地,感到十分荣幸”。梅春雷欢迎各位学者来到深圳、来到海格,他在致辞中说,五四运动以来我们向西方学习,“但逐渐发现,我们的老师也无路可走了。现在所说的现代化(modernize)其实应该是后现代化,是对现代问题的批判。我们只有两条路,一条路是复古,一条路是面向未来。”他指出“今天的研讨会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我们“反思,还有没有路可走。”梅春雷表示,“反本开新,我们才有路可走。”

海格物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梅春雷先生致辞

田启波教授用“逢天时,占地理,得人和”来形容本次研讨会的契机,用“成大事”来表达对本次会议的预期。逢天时,是指“现今有文化热,国家有顶层设计和宏观布局,对此做了安排。”占地利,是指“深圳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确立了自身的城市文化。深圳是读书之城,深圳人确立了自身的文化责任。”得人和,是指“研讨会得到了主办单位,协办单位和友好单位的大力支持。”成大事,是指“转化所的学术研究、海格的企业发展,各位专家的事业与家庭”,都能获得大的发展,都能有大成就。

深圳大学饶宗颐研究院执行院长

田启波教授致辞

与会学者在海格云链大厦前合影留念

会议研讨

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界、企业界、律师业等多界人士五十余人,就现代化问题和人的现代化问题、现代生活等问题展开讨论,与会人士各抒自见,互相切磋,获得了不菲的研究成果。

北京大学出版社编辑、教授杨书澜,在发言中表达了自己“对人的现代化的思考”。她首先在逻辑上界定,自己所讲的“人的现代化”,是特指“中国人的现代化。”人是观念产物,观念不变,社会转型无法实现。一百多年来,人的现代化并未完满实现,所以该问题在当下仍然具有迫切性。杨书澜认为,“现代社会的特征是市场经济,法治和民主,这三大特征的基础是一套知识体系,即理性。现代化取决于现代性,现代性就是理性。人的现代化就是确立人的理性。现代意义的人,应该是有情感的、有自由意志的、注重理性思维能力的人。”杨书澜指出,“人的现代化实现的途径,一是改变教育观念,实行主体教育,要改变过去将人当客体的教育,以培养‘诗意自由人’包括审美,求真,向善,为教育的目标。二是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真正的市场经济一定是产权明晰,责任清晰,利益透晰的法治经济,在此经济下人才有独立人格,彰显自主性,有利益诉求和权利表达,从而实现真正的民主。三是保证传统文化向现代转型。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性继承,是重新建构现代文化的重要条件。”杨书澜旁征博引,并从国际比较的视野,呼吁中国融入世界发展大势,崭新的中国文化建设,需要据世界发展之势而变,在自我封闭的空间里,是没有办法实现的。

北京大学出版社编辑杨书澜教授发言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何卓恩,就《中国论坛》的相关言论展开对转型期的台湾知识界的“现代化论述”的讨论。何卓恩回顾了自1860年以来中国近代化的道路,指出中国近代的历史,其实就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历史。他将中国现代化划分为试水期,梦幻超越期,归位期和新梦期。他对“归位期”两岸于现代化内涵的理解和建构进行了详细论证。指出现代化不仅仅是经济上的现代化,更重要的是政治与人的现代化。何卓恩就此对韦政通先生在此方面曾经的努力和奉献,表达了深挚的敬意。

华中师范大学何卓恩教授发言

海格物流董事长梅春雷,则从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新的危机入手。提出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人类的危机表现得多种多样,抑郁率、自杀率、离婚率越来越高,人越现代越孤独越不安。技术和商品发展的速度太快,使我们学习的速度跟不上现代化发展的速度。尤其是人的自然本能迅速衰退格外突出。同时在资本与技术的裹胁下,人们越来难以适应新的生活方式。种种危机表明,现代化也是一种陷阱,已经导致人无“家”可归,这就说现代化所仰赖的明理性主义,是有相当局限性的。他从中西方文化传统中,条分缕析地反思了个体生活的各种路径及其可行性。他提出了新的人生三问:你怎么活着?你做什么?你跟谁在一起?强调生命需要安顿在人和人之中,安顿在人的“江湖”中,以此探索危机之下的人性出路。

海格物流董事长梅春雷先生发言

资深媒体文化学者、凤凰网国学频道创刊主编、政邦智库副理事长柳理,就当代传统文化热,探索文化现代化的进路。指出文化的现代化,离不开文化人的现代化,文化现代化的语境,“不光是官方建构的,也应该是知识精英共同建构的。”柳理指出,现代化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建构的动态过程,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其概念需要清晰化。柳理通过大数据调查支撑,证明中国当下是一个网络社会。进而分析指出,近些年来,网上的“传统文化热”,展现出的明显特点,是喜浅不喜深、重流量不重质量,学界重道不重术,他认为,改变这种现状,需要注重商业逻辑,通过市场作用、跳出中国式传统认知的陷阱,“现代化不仅仅是一个时间概念,还是一个空间概念,现代化意味着要将古今中外一切人类创造的先进文明融为一炉,为我所用。文化现代化的过程,也是人的现代化过程。“韦政通先生称那种特别狭隘的民族主义论者为‘我族中心主义’,用词特别精当,现代中国人应该有这种超越狭隘民族主义的胸襟,跳出‘我族中心主义’的藩篱。只有这样,才能创造转化出现代化的新文化。”

政邦智库副理事长柳理先生发言

深圳大学教授田启波发言指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需要注意主体性、融通性、创新性三个方面,要用历史思维来思考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性,破解“古今中心”之争,在空间上,注意学习人类各种文明的优秀成果,在时间上把古代的文化传统保存好;在空间上,同时要做好外来思想的本土化、民族化转化。形成自身独特的文化标识,形成“时间”与“空间”融通性发展。他强调在“过去未去,未来已来”的情况下,我们要做好中华文化创造转化,实现中华文化的创新性发展。

深圳大学田启波教授发言

深圳大学教授李大华,讨论了现代国人的素质状况,从历时性的维度对二十世纪以来的国民素质做了回顾和反思,探讨了常识在国民素质培育中的重要作用。指出虽然常识不够高尚,但常识却非常重要,我们需要小心地维护常识,才能维持社会的正常的运转。才能维持社会的正常的运转,才能更好地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李大华教授说,“我们需要去善待一个人,才能够去善待所有人。”而在这方面,通过创造转化,传统会为我们提供不少有借鉴意义的资源。

深圳大学李大华教授发言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教授高予远,以“文化与现代化”为发言主题。首先,文化的基础是信仰的真理和理性的基础。当代人需要在现代社会寻求精神上的神圣性。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摧毁了信仰的真理只保留了理性的真理。文化现代化,需要重新建构一种新的信仰。第二,文化是在一个相对的区域内来界定的,我们需要立足在自身传统来实现文化现代化,使自己的文化与世界相符。作为知识人,即使在相对封闭的区域中,也要保持自己的文化坚守。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高予远教授发言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张树旺,讲述了“幸福企业”的文化精神及其现代转化之价值。他阐述了传统文化与数字技术的碰撞产生的一系列影响。以一家上市公司为案例,将企业文化的组织化建设与“爱-家”的理念融合起来,并分析了其做法在哲学上的来源。他总结到,这种尝试,是运用社会组织化建设来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具有许多现实意义。

华南理工大学张树旺教授发言

嘉应学院教授李玲,讨论了梅县客家人迁徙苗栗之后的文教新貌这一主题。台湾的客家人早期认为自己是粤人,而不知道自己是从中原地带迁徙的客家人。她介绍到,苗栗是台湾偏僻落后地区,苗栗客家人在宣传自身文化与梅县的传承关系中有一些独特的做法和典型的事迹。她还分析了上个世纪大陆文化人大量进入台湾,给台湾的文化现代化带来的影响。

嘉应学院李玲教授发言

深圳大学陈晨老师,从闲暇时间的角度,谈论了文化现代化与人的生活形态。她从中西方传统中闲暇时间对于人生幸福与思想创新的意义切入,阐述了现代人在长期繁忙的生活方式中,怎样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以及这如何反映了当下文化现代化的一些内在结构。从人的生存本质、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的张力以及人伦责任的变迁的思路,说明了闲暇时间在文化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深圳大学陈晨老师发言

政邦智库理事长高明勇,以“人”的现代化及其思维方式为发言主题。强调不同语境下文化现代化的定义是不一样的。他首先从美国学者编著的《中国的现代化》一书切入,分析了不同学者对“中国的现代化”的界定,从历史进程的角度,展现中西方学者对现代化问题的探索过程。在谈到人的现代化问题时,高明勇援引韦政通对“人”的“现代化”的理解,探讨了做一个怎样的中国人的问题。同时涉及了从哲学层面对人的问题与人生问题的探讨。高明勇指出,人既是现代化主体,又是现代化的对象,他强调开放与多元的重要性,将“自尊尊人”的追求与人格构建的落脚点,同时也强调了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对于推动现代化的重要性。

政邦智库理事长高明勇先生发言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张永超,则以已故北京大学胡军教授的《究真求道》为目标,展开对“文明传统反思视角下”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展开论说,分别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重谈传统与现代之张力和时代慧命托于何处三个角度,深入阐发了人格形态和文化发展的思想内涵。他认为近代以来与外来文化和信仰的交流和互动,对传统文化的创新转化有激发和促进作用。

上海师范大学张永超教授发言

华南师范大学刘体胜老师,讨论了“知识”作为道德哲学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的话题。他从韦政通《中国文化概论》中“知识”在建构文化现代化中重要性的问题意识切入,考察在世俗化、工业化和工业化的背景下,道德哲学现代化的发展背景和实现基础,阐发了从知识的进路去推进道德哲学的现代化的缘由、路径和作用,刘体胜指出,传统道德哲学诉诸信念的建构方式,不能满足道德哲学现代化,道德哲学的现代化建构,需要建立在“知识”之上,而不能简单诉诸信仰,他认为,“韦政通先生所提出的‘整全的人’的观念,非常具有借鉴意义。”

华南师范大学刘体胜老师发言

暨南大学副教授刘依平,以熊十力为例讨论了基于德性的互助论与进化论。他从1919年熊十力发表的科幻小说切入,指出熊十力在这个阶段一方面认识到西方社会进化论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在反思其自然进化主义的局限性。熊十力通过科幻小说的形式,呈现了一种东方主义的进化智慧,将人类进化界定为科技进化和政治进化。而熊十力在1944年后的思想发展,则强调以新的礼乐文明来替代以竞争为导向的西方文明,提出了自身的互助论思想,将人类的进化界定为德性的进化。

暨南大学刘依平副教授发言

深圳市固本书院院长畅钟,以张之洞“中体西用”新解为题,从宏观角度考察了今古之争以及历史研究中观念的变化。他征引西方哲学史上对“人”的观念的演变历史,指出中国历史中对“人”的观念的说法,具有相对稳定性。他也指出了张之洞站在维护清朝统治的立场上,其思想和举措的意义和局限。张之洞将西学理解为器用之学,反对西方的政体和价值观。畅钟指出,通过理解张之洞的做法,我们可以理解体用之学的意义。

深圳市固本书院院长畅钟先生发言

星海音乐学院刘小勤老师,着眼于中国式文化战略的形成和发展,讨论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她回溯近代中国思想家对现代化的理解,经历了器物、制度到文化的历程,落脚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现状,并据此指出了人的现代化的三个层面,物质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制度现代化是让更多人享受到现代化的成果;人的现代化是物质和制度现代化的目的。传统儒家之道,开拓了一个人与自然万物和谐的境界,需要我们传承和借鉴。

星海音乐学院刘小勤老师发言

池州学院教授尹文汉,就“常识批判与尝试回归:人的现代化的一种路径”展开论说。他简略概括了韦政通在理论和实践上对人的现代化的贡献,指出韦政通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鲜活的现代人格。尹文汉就此回顾并反思了近世以来的很多观念和提法,并不完全符合常识,也没有很好的将知识转化为常识。尹文汉指出,常识是对现代人的基本要求,离开常识、违背常识而凭空构想悬念,是没有出路的,必须尝试向常识回归,尊重实际、尊重生活经验,在此基础上还要具备民主、法治和科学等现代观念。知识人在回归生活时,当能发现自身的诸多局限,尹文汉呼吁,需要进一步将知识转化为常识。

池州学院尹文汉教授发言

上海师范大学副教授刘君莉,以韦政通为中心考察了现代化、现代化的人与现代化精神之特质。她指出,韦政通致力于现代化问题的研究,发展出了独特的研究路径。他以现代生活的实际为视角,探讨现代中国的出路问题。她认为,韦政通的学术思想有三个基本的关键词,就是现代化、现代化的人、现代化精神。她认为,韦政通反思了全盘西化的社会倾向,通过对比现代与传统,得出我们是从理想的类型来追求现代化的结论。刘君莉还就韦政通生动总结的现代生活的四大特征、现代化的人的四大特质等,展开了自己的讨论。

上海师范大学刘君莉副教授发言

腾讯公司基金销售有限公司总监章飙,讨论了信息噪音中的文化现代化问题。他认为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在一个信息高速传播的社会,个人在信息获取中的自主性不断提高。但信息越来越多,常常带来信息在传播中的失真和误解。他认为,信息在传统文化传播中有很大作用,我们可以通过特定的方法和工具,来消除信息传播中的噪音。学者应正视民众对传统文化的信息化需求,并转化自身知识的传播方式,传播自己的声音,不使其淹没在噪声之中。

腾讯公司基金销售有限公司总监章飙先生发言

五邑大学副教授柳恒报告了“试论韦政通对传统现代化的思考”这一主题。她首先用PPT展示了韦政通与传统和现代化相关的诸多著作,指出这些著作,充分展现了韦政通对传统的现代化问题关注的程度,也显示了传统的现代化问题在韦政通心目中的重要地位;接下去,柳恒又针对韦政通为什么会关注传统的现代化问题提出自己的分析和理解,她认为韦政通从信仰儒学走向了反思和批判的历程,是因为转换了自身思考问题的视角和心态。柳恒进而说明,韦政通在与同时代学者的互动中,进一步深化了自己对传统的内涵和现代化路径的思考,完成了从批判到重建的思想历程,他的百万言《中国思想史》,其实不止是有关中国思想史写作的新范式,也不止表明他的学术研究功力和新颖的写作方法,同时本身就是韦政通从反省传统、批判传统到创建传统的主要标志。

五邑大学柳恒副教授发言

暨南大学文学院哲学研究所罗启权老师,则以相对轻松地方式,回忆韦政通先生教导自己做学问的经历,并借此表达对韦政通先生的怀念。罗启权回忆自己在学术成长过程中,受到韦政通先生点化的经历,将自身视作一个现代人和现代学者的培育案例。第一,韦政通是做学问和拥有学问的结合体,他的学问与他的行事是合一的;第二,韦政通强调学者要有开放的自我和自由的心灵,在学问之路上不要自我设限;第三,韦政通提倡快乐地做学问;第四,韦政通鼓励青年学者做“最好的自己。”

暨南大学罗启权老师发言

会议召集人深圳大学教授王立新,在会议的最后总结时,对海格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力协办、对参会学者的深情投入,表达了衷心感谢。王立新借用韦政通先生关于现代化的说法,指出现代化是人类共同的发展道路,没有不走的可能性,所以尽管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新的麻烦和困窘,但这些新问题,都只能用现代的方式在现代寻求解决。他借用韦政通的说法指出,现代化是人类用痛苦的代价换取新希望的过程,想换取新希望,不可能不付出痛苦的代价,不能一出现问题,就想“掉头往回跑”,古代的先贤们,不可能为现代设计好方案。王立新结合自己跟韦政通交往的经验和整理韦政通身后文献的亲身感受,指出“韦政通在更新传统,我却通过他对传统的更新,努力实现自己思想观念和生命本身的更新。”王立新认为,韦政通不仅为中国走向现代化进程奉献了毕生精力和心血,也获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他的用心、努力和成就,几乎已经使他成了中国传统现代化转化的“象征符号”,必将激励后来者为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使中国人过上真正的现代化的生活,成为真正的现代人,而继续努力探索下去。

会议召集人深圳大学王立新教授总结

著作展览

本次会议是为纪念对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现代化奉献了毕生才智的思想家韦政通先生而召开,因此特别举办了韦政通各种著作的展览,共展出韦政通著作、文集49种,版本样式135部,附加韦政通夫人杨慧杰教授著作3种5部,以及研究和会议韦政通著作4种5部,共计展出图书145部。书展由深圳大学中国传统文化创造转化研究所所长王立新教授担任解说,池州学院尹文汉教授协助。

韦政通先生著作展览现场 深圳大学王立新教授讲解


相关:

水月雨,太空漫游降噪耳机:飞向宇宙,音乐无限当我收到水月雨的太空漫游耳机时,有一种这就是水月雨做的真无线耳机,以及这个不太可能是水月雨做的真无线耳机的矛盾心理。作为国内知名的HiFi品牌,水月雨给我的印象都是各类HiFi产品,比如我刚体验过的百元HiFi..

开车不用看路!宝马将推L3级自动驾驶 7系轿车首搭快科技11月14日消息,据媒体报道,宝马汽车日前宣布:将正式推出L3级智能辅助驾驶(BMW Personal Pilot L3)。该功能开启后,可在车辆以最快6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下,将注意力转移到道路之外的地方。据悉,该功能..

上一篇: 带一本书去深圳丨高明勇调研笔记
下一篇: 商丘4885份出生证明失窃案宣判,为何延宕十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