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正文

科技兴农 | 蚕宝拼多多漏洞 宝住进“聪明小屋”村子振兴有“桑机”


更新日期:2022-05-26 17:08:02来源:网络点击:1874987

  新华网重庆5月25日电(葛琦)近日,一批智能化小蚕共育工厂在重庆黔江区建成投用,蚕宝宝住进了“智慧小屋”。

  家蚕一生分为5个龄期,其中1-3龄期被称作小蚕。俗话说“养好小蚕七成收”,小蚕从零龄期到三龄期的10多天时间里,发育速度快、抗病能力弱,要在恒温、恒湿、无菌环境下共育。

  过去蚕农自己饲养小蚕,费时费力。小蚕共育让蚕农不再单打独斗,每间共育室都安装了环境传感器、自动化温控设备、超声波补湿器等,温度、湿度、光照、换气都由小蚕共育环境智能化控制系统感应调控。

  “一座智能化小蚕共育工厂每年能够共育8000余张小蚕,相当于以前100多个共育室的规模,桑蚕发育与病害统防统治,在提高小蚕整齐度、成活率的同时,降低蚕农养殖成本。”重庆市科技特派员、太极镇太河村第一书记谢勇说。

  太极镇是黔江蚕茧主产区之一,此前8200多亩桑园主要依托32个共育室孵化小蚕。今年该镇新投用3座智能化小蚕共育工厂,单季产茧量提高10%-15%,蚕农预计增收10%。

  为了进一步探索规模化养殖,黔江区联合西南大学、重庆市蚕科院试点人工饲料小蚕共育,并于今年5月在武陵山区首次进行产业化推广。人工饲料营养均衡,共育的小蚕几乎不会出现家蚕中毒和病原菌侵扰,产茧量和缫丝率不亚于传统的桑叶养蚕。

  “以前小蚕共育每天要喂食桑叶至少3次以上,至少4人从早忙到晚。改用人工饲料后,每3天只需喂1次饲料,两人就能完成日常管理,每张蚕可节约共育成本20元。”黔江区蚕业管理总站高级农艺师高波说。

  黔江区是国家蚕桑生物产业基地,产学研深度融合正不断推动蚕桑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陆续投用的8座智能化小蚕共育工厂推动蚕桑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今年黔江区预计春蚕产茧1.2万担,蚕农综合收入3000余万元。 【编辑:苏亦瑜】

相关:

以“量”取胜,春风风行让消费者心寒!DoNews汽车5月26日消息,目前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销量不断火爆,也有越来越多的三胎家庭开始去选择新能源车型,不过对于年轻家庭来讲,基本上他们的购车预算是在10万左右,不过在10万级别中要特别注意一款车,那就..

特斯拉受邀在印尼占地3万公顷的工业区培植电池工场站长之家(ChinaZ.com)5月26日 消息:印尼海事和投资协调部长Luhut Binsar Pandjaitan 表示,特斯拉在印度尼西亚的潜在电池工厂可能会建在该国十分重要的综合工业区之一。据该部长称,印度尼西亚北加里曼丹(K..

上一篇: 湖北建成核酸检测尝试室435家
下一篇: 重庆城口:巴山原乡“一片林”实现多重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