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正文

竹子“田七郎 开花”:“5·12”震后的四川竹产链


更新日期:2014-09-17 03:25:46来源:网络点击:175290

  [ 欧盟驻华代表团公使衔参赞高佑翰赞赏称“竹子是比木材或混凝土更可再生和可持续的资源,极快的生长速度,能够为当地农民、工厂工人、手工业者等带来稳定收入。在灾后恢复中这尤其重要” ]

  开花后竹子会成片枯死,所以种竹子的人最怕看到竹子开花。不过,眼下在四川和浙江,另一种“竹花”正在盛开。45个山村、240多家中小型竹企业和合作社实施了5年的“中国可持续竹加工企业发展项目”已经让当地5万多低收入农民受益。尤其在曾遭“5·12”大地震重创的四川,实施三年后,这一项目获得了联合国和世界银行颁发的“世界灾后重建大会”创新奖。

  欧盟驻华代表团公使衔参赞高佑翰前不久在实地参观后对此颇为赞赏,称“不仅因为竹子是比木材或混凝土更可再生和可持续的资源,它的额外好处是,得益于极快的生长速度,能够为当地农民、工厂工人、手工业者、建设者和企业家带来稳定的收入。在灾后恢复中这尤其重要”。

  9月初,国际竹藤组织(INBAR)环境项目部主任楼一平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该组织正计划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竹子产地推广这一项目的成功经验。

  收入从千元跃至过万

  9月1日傍晚,四川宜宾长宁县富兴乡宝联村。一场小雨过后,山间竹影摇曳,翠绿欲滴。几位村民正在竹林中埋放菌苗。46岁的丁文会告诉记者,之前在镇子上帮别人卖竹器,一年的收入也就几千元。

  “现在回村里种竹子,每年有3万多元的收入,加上养猪和空闲时打点零工,全家的收入超过5万元。”她说。

  2012年,丁文会等村民加入了长宁县金竹林业专业合作社,这是村民们自发成立的合作组织。该合作社理事长王世云告诉记者,合作社由周边5个村的734名村民组成,大家都以林权入股,整合后的竹林总面积有1.29万亩。

  如今,丁文会们种植的竹子已有碗口粗、二三层楼高,“已经成材了。”王世云说,合作社每年除了竹材收入外,还有竹笋、竹荪、竹编等收入,“农民们现在也学精了,整根的竹子会分段卖,这样价钱更高。”

  楼一平给记者讲述了另一个故事:四川都江堰大关镇桃园村的何绍清老人有0.2公顷的竹林。2009年,何绍清参加了“花旗竹资源管理培训项目”后,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竹林中,收入从2008年的1000元增加到2010年的3000元。

  这之后,他买了2000株竹苗,将竹林扩大到1公顷。这又为他带来了3万多元的收入。如今,何绍清的儿子也不再外出四处打工了,留在家里和父亲一起经营竹林。

  浙江临安横畈竹笋专业合作社社长罗德法告诉记者,该合作社2012年12月成立,注册社员103户,有竹林2600亩。截至今年5月底,合作社及竹农竹笋销售收入已超过1.5亿元,竹农平均净收入3万元。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宜宾市就被国务院列为“大林业开发试验区”。9月2日,宜宾市副市长张敏告诉本报记者,宜宾正重点发展竹浆粕、竹纤维、竹型材、竹食品产业,延伸竹林产品加工链,提高竹业附加值。

  “林产业特别是竹产业正在成为我市林农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张敏说。他展示的一组数据显示,到2014年上半年,宜宾已建成现代林业产业基地26.7万亩,建成竹业产业基地13.36万亩,新建造纸原料林基地21.06万亩,林业总产值达到70亿元,农民人均从林业中获得的收入有117元。

  竹产链正在形成

  地方官员认为,近年来宜宾市竹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正是得益于“中国可持续竹加工企业发展项目”的引领。

  “中国可持续竹加工企业发展项目”于2008年汶川地震后启动,旨在帮助四川地震受灾群众通过竹制品的生产和加工,恢复正常生产和生活,解决生计,增加收入。

  楼一平告诉记者,“5·12”汶川特大地震后,震中附近的一些城镇80%建筑被毁,550多万人无家可归,建筑材料紧缺。国际竹藤组织专家组在调研中发现,受灾地区有大量的竹子资源。竹子材质抗拉强度高,具弹性,是一种理想的建筑和家具制造原料。竹竿生长极为迅速,全年都可砍伐,也可以迅速增加农民收入。

  根据灾后调查结果,国际竹藤组织向四川省有关部门提交了竹产业发展综合方案,建议利用当地竹子资源,开展灾后重建和生态恢复。

  2009年2月25日,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欧兆伦和国际竹藤组织前总干事古珍博士在北京共同宣布启动这一项目。这一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由花旗集团基金会出资,目前已累计出资130万美元,国际竹藤组织主持实施,四川省林业厅和四川农业大学等单位参与实施,项目在宜宾、都江堰等落地。

  楼一平介绍,在项目实施的五年期内,5万多农民的年平均收入每年提高30%。

  “项目不仅从技术和资金上扶持受灾的竹企业恢复生产,帮助非灾区的竹企业及农民合作社提高和扩大生产,还通过开展技术培训、能力建设、市场推广等支持途径,帮助当地群众建立和发展有效的竹企业生产加工链。”国际竹藤组织总干事费翰思(Hans Friederich)说。

  “中国竹子之乡”长宁县的21家竹笋加工企业已经成为国内竹笋食品的主力。长宁县盛园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宁告诉记者,长宁的竹笋产量已经占到全国市场的50%左右。这家规模并不大的小企业,去年竹笋产品的销售额就有1亿多元。

  据浙江省林业厅产业办主任康志雄介绍,浙江省以占全国六分之一的竹林面积,创造了占全国三成的竹业产值、四成的出口额。目前,浙江省有竹加工企业4000多家,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22家,5000万元以上的有54家。2012年,浙江省竹制品出口额达到5亿多美元。

  康志雄介绍,目前浙江省共有300多万农民从事竹业第一产业,有10万多人从事竹(笋)加工产业。统计显示,普通培育的毛竹林每亩年收入约700元,高产栽培可达2000多元。安吉、临安等竹产区农民60%的收入来自于竹业。安吉影视基地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依靠当地茂盛的竹林。

  经营能力待提高

  尽管数字傲人,但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竹林经营管理和加工的利用水平还有待提高。

  竹子是集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于一身的自然资源,在全球森林资源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被称为世界“第二大森林”和21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植物类型。国家林业局的公开资料显示,我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产竹国,有竹类植物39属、500多种,竹类种质资源、竹林面积、竹蓄积均居世界首位,素有“竹子王国”之誉。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竹业总产值达195亿美元,从业人员达到775万人,已经成为我国竹子主产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不过,国际竹藤组织的调查显示,我国作为经济竹种被广泛开发利用的只有近20种,而全国竹种有500多种;从竹生产企业来看,大多数企业生产规模非常小,技术装备落后,多是手工或半手工状态,产品附加值低,开发能力弱,恶性竞争问题突出。

  此外,我国竹产业科技支撑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有待提高。

  四川省林业厅总工程师骆建国也对记者表示,2013年四川林业产业总产值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达到2030亿元,同比增长16%。

  然而竹资源在很大程度上仍未充分开发利用。“相对于17%的资源优势,四川省竹产品产值仅占中国竹产业市场份额的4%。这意味着,竹子这一‘绿色黄金’潜力远远未被挖掘出来。”楼一平说,究其原因,在销售渠道方面还有待拓宽,在销售手段上还有待创新。

  他还说,“中国可持续竹加工企业发展项目”帮助竹农合作社发展竹产业,并促进了社区发展。然而,未来仍需要加强能力建设来提高合作社的管理、项目发展和管理,以及财务和产品创新能力。

  根据国家林业局去年8月发布的《中国竹产业发展规划》,到2020年,竹产业总产值达到480亿美元,竹产业直接就业人数1000万人,竹区农民竹业年收入330美元/人,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0%以上。

  骆建国对记者表示,四川省竹加工业已基本形成了竹笋加工、竹浆造纸、竹家具、竹底板、竹人造板等竹产品的加工体系,未来四川还会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以促进竹加工产业的发展,提升竹产品的附加值和有机化。

  “竹子作为生态、环保、可再生资源和塑料、钢材乃至木材的替代材料,正在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竹产业也正在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国政协人口与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国际竹藤组织董事会联合主席江泽慧说。

  她认为,目前,如何通过完善竹产业发展政策,推动地区环境保护与民生改善,谋求竹产业全面、健康、持续的发展,是摆在各国、各级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

(责任编辑:DF145)


相关:

“海鸥”飞走 南航将执行进出港航班25班次  记者16日下午从南航海南分公司获悉,海口美兰机场风速已减弱为7级,南航已经编排后续航班计划,预计从19时开始至次日凌晨4时,南航在海口基地执行进出港航班25班次,其中补班3班次。   同时,考虑到16日两..

“哈尔滨·香港周2014”将于17日拉开帷幕  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与黑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哈尔滨·香港周2014”将于17日拉开帷幕。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驻北京办事处主任朱曼铃在16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香港特区政府支持香港企业到黑龙江进一步..

上一篇: 上半年净赚1.9亿 吉祥航空脱颖而出
下一篇: 西藏药业两派内斗 升级财务工作无法正常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