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正文

成都:公共资源交易改微信主题怎么设置皮肤 革进行时


更新日期:2014-09-13 05:02:48来源:网络点击:171043
成都:公共资源交易改革进行时

  “暗箱”该如何打破?

  一直以来,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不规范被看作是一个暗箱,也让贪腐有了藏身之所。

  如何对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进行彻底改革,让行政的手转型服务,市场的手称量公平?成都正在着手推进的公共资源交易改革力图给出自己的答案。

  “成都市通过不断完善公共资源交易的规则程序,优化再造公共资源交易的组织结构和监管体制,实现了公共资源交易中的决策、监督、执行三分离,推动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化步入改革‘深水区’。”成都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副主任施尚书表示。

  彻底的改革

  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一直是可能出现权力寻租、违规操作的高发区域。

  “公共资源涵盖范畴很广,涉及利益巨大。长期的管办不分使得政府部门对经济行为的控制过多,挤压得市场经济体制发育不良。这样难以做到用市场公平配置资源,导致问题不断。”在四川大学预防腐败研究中心副主任高中伟教授看来,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管办不分”的情况令既有的“现场监督制度”形同虚设。

  而“管办分离”正是成都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改革的基本立足点。“在这方面成都的改革推进得十分彻底,从体制的深处入手,来遏制腐败发生的源头。”成都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2012年底,经过前期深入调研,成都市确定了“政府主导、管办分离,集中交易、规范运行,部门监管、行政监察”的原则,创建了“一委两办一中心”的公共资源交易体系的整体监管框架。

  在这一框架中,“一委”即成都市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管理委员会,负责审定、发布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制度和交易目录,协调解决公共资源交易中的重大问题。而“两办”则是指“公管办”和“公监办”,前者负责全市公共资源交易的指导、协调和管理,后者则对执行公共资源交易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履行职责等情况开展监察,查处公共资源交易中的违法违纪案件。同时,成都市为公共资源交易新建了一个公共平台,即成都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该交易中心与行政部门脱离了隶属关系,具体负责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该中心上述负责人表示。

  “一委两办一中心”模式的建立,使得公共资源交易中的决策、执行、监督实现了三分离。

  “公共资源的管理权依旧在各分属的行政主管部门,但交易的操作权从行业主管部门剥离了出来,统一整合交给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进场交易。各行政主管部门和监管部门不再承担具体的交易活动。”该中心上述负责人表示,成都的公共资源改革成败最关键的一步正在此处。

  在此之前,成都的公共资源交易一直是多平台运行。建设工程类交易隶属于成都市建委下属的成都市建设工程项目服务中心。政府采购归属成都市机关事务局所属的市政府采购服务中心。而土地、矿权交易以及户外广告招标也分属成都市国土局、市城管局分属的相关交易中心。行政主管部门一面充当着“裁判员”,一面又以“运动员”身份直接入场。

  “行政权力与市场之间割不断的‘脐带’让公共资源交易的监督管理很难规范化。” 四川大学预防腐败研究中心副主任高中伟教授表示。而“管办分离”改革的着眼点正是为了从体制层面在行政权力与市场交易之间设立“隔离墙”,“分权是改革能否彻底推进的关键,成都的制度设计有效减少了权力寻租空间。”

  全方位监管

  9月5日,在成都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交易中心的大型LED电子显示屏上,实时滚动着交易动态。从大宗土地招拍挂、建设项目招投标到定向设备的政府采购等等,各类公共资源在这个公共平台上展开交易。

  “按照‘应进必进’的原则,除国有产权交易按照规定放在西南联合产权交易所进行外,成都市所有的公共资源交易都在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进行。”

  截至目前,成都市资产类、资源类、货物类、工程类、服务类等5大类53项公共资源已进入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集中交易,涉及到20余个行政主管部门。交易项目种类之多,居副省级城市前列。

  在“应进必进”原则之外,健全交易规则,加强交易监管则是推进公共资源交易阳光透明的另一个关键点。

  随着成都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新模式的形成,成都市公监办开始大力推进公共资源交易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实现了对交易关键环节进行实时电子监察,对评标过程全程进行录音录像,为查处公共资源交易中的违法违规行为提供线索和证据。”该中心上述负责人表示。

  除利用技术手段进行监管外,成都市监察局还成立了公共资源交易监察室。除了对全市涉及公共资源交易行政主管部门、国有企事业单位执行公共资源交易法律法规等情况开展监察外,同时受理公共资源交易投诉举报,依法查处违法违纪案件。此外成都市出台的《成都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办法》,更在制度层面明确监督管理的主体、对象、内容、程序以及问责方式等内容,加强了对职能部门履行职责情况的监督,对交易活动实施全过程监管。

  “政府公共资源交易涉及面广,牵扯到部门、企业及个人,利益复杂,如何对不同环节实现全面监督,我们还在进一步探索。”成都市监察局人士表示,在公共资源交易改革上,成都的目标是“确保交易始终在阳光下运行”。

  向下延伸

  在成都构建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构架中,成都市、县两级均建立了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包括一个市级交易服务中心和14个县级交易服务中心。

  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的成立,有力推动了成都市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化、法制化和规范化的进程。据统计,仅成都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这一平台,从2013年2月成立至今年上半年,已完成项目交易8649个,实现交易金额1565亿元。实现溢价234.4亿元,溢价率为33.1%,节约资金50.1亿元,节约率7.5%。

  除了横向扩大范围外,成都在公共资源配置领域的改革还在尝试纵向发展。在继市、县两级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全部建成后,成都市展开进一步探索,将规范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体系向乡镇延伸。

  近年来,随着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乡镇、村一级的建设项目不但量大,还有不断增长趋势。但长期以来,乡镇、村两级小型工程建设、小额服务采购等项目,缺乏统一管理,部分存在操作不规范现象,而村级资金管理则更为松散,没有统一集中交易,没有统一集中监管,很多时候一笔交易就是“自家人谈判”,容易滋生基层腐败。

  2013年4月,新津县花源镇公共资源交易服务站正式挂牌成立,成为四川省首个乡镇公共资源交易服务站。此后成都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目前,在全市14个区(市)县,已有31个乡镇(街道)建立了公共资源交易服务站,限额以下及政府采购目录以外的小规模工程建设项目、政府采购项目,全部纳入乡镇(街道)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集中交易,统一监管。

  “成都进行公共资源交易改革,无论是从改革的深入还是改革的范围都走在全国的前列。”在高中伟教授看来,这对于成都构建完善当地市场化配置资源机制、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加快“依法治市”都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责任编辑:DF127)


相关:

许保利:创新制度设计 实现国企市场化  许保利  国资委研究中心   竞争力研究部部长  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企业要开放产权,自然垄断性国有企业,如公共交通、地铁、供水、供电、燃气供应等,同样可以引入非国有资本,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甚至..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杜尚别宣言(全文)原标题: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杜尚别宣言(全文) 新华网杜尚别9月12日 电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四次会议11日至12日在杜尚别举行。与会元首共同签署并发表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杜尚别宣言》..

上一篇: 外贸“内患” 外贸退税政策落实之难
下一篇: 极端分子身着“伊斯兰教法警”制服游行惊动德国高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