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正文

北京应急响应健康证体检项目 级别将下调,还需要戴口罩吗?答案来了


更新日期:2020-06-05 17:49:58来源:网络点击:1619273

  中新网6月5日电 6月6日零时起,北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将由二级调至三级。那什么情况下要戴口罩?什么情况下可不戴口罩?对此,北京市疾控中心微信公众号今日刊文,给出详细解答。

5月16日,辽宁沈阳,工作人员展示儿童口罩(上)与成人口罩(下)。疫情期间,沈阳保力威防护技术装备有限公司,用了八天时间从一家手套厂转为生产口罩。企业对切割手套保护壳的设备进行改造,依靠现成的模具,打破了口罩尺寸限制,除了能生产成人口罩外,还能生产三种型号的儿童口罩。
中新社记者 于海洋 摄 资料图:工作人员展示儿童口罩(上)与成人口罩(下)。 中新社记者 于海洋 摄

  北京市疾控中心指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境外疫情还将持续,北京仍然面临巨大挑战和压力。下调至三级响应级别后,有些重点人群、重点场所还是必须佩戴口罩,但另外一些情形又不能过度佩戴口罩。

  北京市疾控中心倡导广大市民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要落实好《常态化防控下公众科学佩戴口罩指引》,树立和保持自我防护、自我防范的健康意识,养成科学佩戴口罩、随身携带口罩的好习惯。

  比如在医疗机构、出入境口岸、隔离场所等职业暴露人员,到医院就诊、陪护、探视人员,有发热、咳嗽等症状人员,以及前往人群拥挤、通风不良的室内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随时佩戴口罩。

  年老体弱者、患慢性病人员、孕妇等外出时,需与他人密切接触而又无法确定风险时,建议佩戴口罩。

  在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情况下,户外可以不戴口罩,在消毒通风良好、严格健康监测的室内场所,包括会议室,可以不戴口罩。

  北京市疾控中心特别提示,在不戴口罩的场景下,大家更要注意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在单位和居家时注意常开窗通风,勤洗手,必要时使用消毒手段。有关行业和单位可根据各自工作环境特点,在疾控专业机构指导下,制定具体场景下佩戴口罩的指引。

【编辑:罗攀】

相关:

人民时评:武汉全民检测结果增添信心 相信检测结果和武汉的绿码,“这是对武汉人民抗疫做出巨大贡献最好的感谢和最大的支持” 日前,武汉市通报了集中核酸检测排查结果,从5月14日0时至6月1日24时,武汉近990万人已接受集中核酸检测,发现确诊患者..

人民时评: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 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才能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 统筹考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把握好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节奏和力度,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成效,突出依法、科学..

上一篇: “V蓝北京”文明公开课推出第二讲 畅谈垃圾分类等话题
下一篇: 甘肃“包师傅”鹭岛务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