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正文

安徽:大数据“唤醒”阿里西西 沉睡编制


更新日期:2019-12-23 04:25:36来源:网络点击:1522114

  安徽:大数据“唤醒”沉睡编制

  【全面深化改革·百姓获得感】

  机构编制资源是重要政治资源和执政资源。同时,编制紧缺也是全国性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统筹使用各类编制资源,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完善国家机构组织法。”

  面对中央明确提出要严控编制总量的要求,安徽省通过创设“编制周转池”制度,盘活闲置存量资源,创造性贯彻落实中央统筹使用各类编制资源部署的要求。

  “我们学校的学生已经从7000人增长到了1.7万多人,但编制一直没有动,生师比最高时已超过教育部规定的标准。”在合肥学院,负责同志这样告诉记者。

  由于“无编可用”,难以引进、留住优秀人才成为安徽教育、科研、医疗事业跨越式发展的痛点。据统计,截至2016年7月,安徽本科高校专任教师缺口近1万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缺编近6万名。与此同时,据安徽省委编办统计,2012年至2017年全省常态化空编约15万名。

  一面是“无编可用”,另一面却有大量编制“沉睡”。2016年8月,安徽省在部分高校率先试点编制周转池制度,力求盘活编制存量。

  “‘编制周转池’就如同一所‘银行’。依托机构编制管理大数据平台,将长期闲置的空编(相当于存款)统筹起来,建立‘周转池’,向教育、卫生等急需行业投放(相当于贷款),专门用于保障专业技术人员。”安徽省委编办编制周转池处处长李环作了个形象的比喻。

  如同银行需要了解自身存款基数才能决定贷款额度,建立“编制周转池”首先要摸清“空编”存量。安徽依靠大数据平台统筹全省存量编制,并结合编制配备行业标准,在全省空余编制总量中统筹出9万个空编,其中1万编制进高校,6万编制进医院,2万编制进村小、教学点和中小学,有效激活了沉睡的编制资源。

  为有效推进编制改革,降低阻力,安徽省在建立编制周转池制度时并没有“一刀切”——将原有单位空余编制悉数收回,而是在不改变各单位编制“所有权”前提下,打破行政层级和行业部门间的编制壁垒,实现编制“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

  为切实提高编制使用效益,安徽省改变了过去大水漫灌式的编制保障方式,将统筹编制的重点用于保障用人矛盾突出的医疗、教育两大领域,聚焦关键岗位精准投放周转池编制资源。

  为避免出现传统编制管理中“一核定终身”、编制资源固化等问题,安徽省又在制度上进行了精心设计。周转池内事业编制以三年为一个周转期。届时,由机构编制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对编制使用单位进行绩效评估,确保使用周转池编制人员有序流动,“周转池”编制能放能收。

  经过三年努力,安徽编制周转池制度改革成效显现。以医疗事业为例,安徽省已建立编制周转池制度的199家公立医院床位与人员编制比达到1:1.3,基本满足了医院医疗服务发展的需求。2019年,编制周转池制度入选中共中央组织部编选的《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攻坚克难案例》。

  “作为重要资源,机构编制不能固化、不能闲置,活化存量、精准投放、统筹使用、提高效益,才是充分发挥编制资源作用的应有之义。”安徽省委编办主任郭本纯表示。

    (本报记者 马荣瑞 常河) 【编辑:房家梁】

相关:

媒体评长安福特30岁工程师坠亡:企业的“人性”不能坠亡超负荷的压力往往会带来越来越多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而企业、社会现状是多为强者点赞,却吝惜对弱者的理解、关怀和包容。近日,长安福特公司30岁工程师邓某某因抑郁跳楼身亡的消息引爆网络。据红星新闻报道,..

安倍晋三:国际社会面临巨变,中日合作能形成巨大力量中国日报东京12月22日电(记者 王旭)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即将访华参加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前,接受了包括本报在内的中国驻日媒体的联合书面采访。安倍表示国际社会正面临着巨大变化和不稳定因素凸显的局面,两国共同..

上一篇: 西南地区首条有轨电车工程完工
下一篇: 72所高职院校今年新设家政相关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