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正文

7月固投增ups电源品牌 速意外下滑 资金来源不足掣肘经济运行


更新日期:2014-08-14 03:34:38来源:网络点击:126090

  经济企稳回升过程仍面临诸多挑战。

  昨日(8月13日),国家统计局网站发布消息,今年1~7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 (不含农户)259493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7%,增速比1~6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

  在解释投资增速下滑原因时,国家统计局称,除传统产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以及房地产投资增速下滑外,地方财政收入增速放缓、融资平台监管趋严等因素制约投资资金来源增长。业内人士预计,中央和地方均对如何保证经济企稳开出药方,下半年基本面运行并无太大风险和压力。

  投资增速超预期下滑

  统计数据显示,与实体经济关系最为紧密的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3.9%,增速比上月数据回落0.3个百分点。

  其中的主要细项均较为低迷,采矿业投资增长3.8%,增速回落0.7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增长14.6%,增速回落0.2个百分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轨迹变化后发现,除6月同比增速相比5月有0.1个百分点的拉升外,其余月份增速均呈现逐月下滑态势。

  自今年以来,我国投资增速已经从17.9%的相对历史低位降至17%,而在二季度国家一系列微刺激举措相继推出后,7月投资增速下滑令人颇感意外。

  国家统计局解释说,受1~7月份房地产投资增速回落影响,全部投资增速回落0.1个百分点左右,而传统产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制造业投资积极性。

  中钢协新近公布的上半年数据显示,钢铁工业成为投资降幅最大的行业。《中经钢铁产业景气指数报告》也显示,二季度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由一季度的同比增长0.1%转为二季度的同比下降15.7%,降幅明显。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冶金建材发展部副主任陈子琦认为,本轮固定资产投资下降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市场整体处于低位、盈利能力不佳,造成投资动力不足。市场机制在投资方面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钢铁业的扩张冲动受到了市场规律自发的抑制。

  对投资增幅的回落,前工信部部长李毅中曾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此举并非坏事,每年投资的增幅是GDP增幅的两倍、三倍,将可能进一步推动和诱发信贷扩张、赤字增加、加速卖地、债台高筑,土地财政、产能过剩这些弊端恐怕会越来越明显。今年投资增幅基本处于正常回落,应把过快的增幅适当降低,控制投资总量,选准投资方向。

  对下半年经济运行不悲观

  除产能过剩等因素制约投资方向外,资金不足更影响投资意愿。国家统计局称,地方财政收入增速放缓、融资平台监管趋严等因素制约投资资金来源增长。

  据测算,根据地方债务扩张速度,2013年全年地方政府融资规模可能超过3万亿元,房地产融资规模可能接近5万亿元,二者融资规模合计约8万亿元,而2013年新增社会融资总量为17.29万亿元,这意味着地方政府、房地产企业的融资规模就占到了一半。

  财税专家李文海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虽然今年以来,这些融资主体的投资渠道和热情受到压制,但是为了维持债务链条不断裂及基本的稳增长投资需求,必须“借新还旧”,资金需求依然大。

  央行数据显示,7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2731亿元,环比和同比分别减少1.69万亿和5460亿元。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信贷等融资冲高后回落、银行因担心风险而谨慎放贷、对“影子银行”持续加强监管规范及金融机构自身加强风险控制等因素共同导致了当月融资减少。

  连平表示,出于对资产质量下滑的担忧,银行风险偏好下降,信贷投放趋于谨慎,特别是在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及部分小微企业等风险较高领域,银行甚至还加大了对部分潜在风险较高领域存量贷款的减退力度。

  李文海说,改革的目的主要是将发债的主体和自主权从城投公司转移到地方政府上来,从根本上解决地方融资平台造成的大量隐性负债,但是短期内肯定会对地方融资造成负面影响。

  对于下半年的经济运行情况,各方均表示不悲观,国家统计局称,随着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速回升,后几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将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责任编辑:DF127)


相关:

铜陵有色选举杨军为董事长铜陵有色选举杨军为董事长   铜陵有色 8月12日发布公告 ,经选举,董事会一致同意杨军担任公司董事长。一个多月前,原董事长韦江宏突然坠楼身亡,杨军暂行董事长之职。   公开资料显示,杨军,今年44岁,曾..

下半年下行压力大 广东力推新增长极  日前,在广东省统计信息网发布的广东上半年经济运行数据显示,上半年广东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9万亿元,同比增长7.5%,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也较广东一季度提高0.3个百分点。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上一篇: 煤炭救市出招:中煤神华首度带头限产
下一篇: 机动车环保排放造假严重 国务院多次批评相关部门